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6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青海北祁连区中三叠世孢粉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连县俄博乡土圈沟、大擦汗沟、柯柯里等剖面的粉砂岩、砂质页岩、泥质页岩岩层之中,首次发现丰富的孢粉化石,计39属74种(其中包括1新种),疑源类8属9种。推出Verrucosisporites(8.6%)-Triadispora(2%)-Trematosphaeridium(7.2%)的孢粉组合。该孢粉组合面貌应归于中三叠世Anisian期。它的发现为该套地层的进一步研究与合理归属提供了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2.
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成矿的临界-超临界流体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临界-超临界流体对金属矿床,特别是对金矿成矿具有重要作用,对流体包裹体的特征研究表明,小秦岭-熊耳山地区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及爆破角砾岩型3种主要类型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属临界-超临界流体,随着成矿作用由深到浅,由高温,高压到低温,低压的演化,临界-超临界流体也逐步演化成中低温非超临界流体,从而使现有的测试结果表明,目前只有少部分为超临界包裹体,大部分为非超临界包裹体。  相似文献   
3.
在开展“青海省河南县托叶玛地区I47E007023、I47E008023、I47E009023、1I47E009024四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时,为验证该地区三叠系变质情况,针对三叠系中泥岩(页岩)的伊利石结晶度做了分析测试。30件样品的实验结果表明: 北部宗务隆—泽库地层分区三叠系泥岩(页岩)伊利石Kübler结晶度指数为0.312~0.537,晶胞参数b0为0.898 0~0.903 2 nm,判断其变质温度小于350 ℃,具葡萄石-绿纤石和沸石相; 南部西倾山地层分区三叠系泥岩(页岩)的伊利石Kübler结晶度指数为0.21~0.318,b0为0.898 1~0.901 4 nm,变质温度主要分布在200~350 ℃,局部>350 ℃,具葡萄石-绿纤石和绿片岩相。研究认为青海省河南县地区区域变质程度较低,为极低级变质作用或者未发生区域变质作用,且南部西倾山地层分区的变质程度略高于北部宗务隆—泽库地层分区变质程度。这一变质相带研究结论与前人认为的“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及低绿片岩相变质带”不一致,变质程度相对更低。该研究证实了在青海省河南县地区三叠系地层中不存在大面积区域变质作用,仅存在极低级区域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虹  田蜜  武国利  胡健民 《地质论评》2014,60(6):1437-1452
位于南秦岭构造带南缘的勉略(勉县—略阳)洋是东古特提斯洋的北侧分支洋盆,在勉县—略阳地区发育有典型的蛇绿岩组合。然而,由于中三叠世晚期开始的碰撞造山作用以及之后陆内变形作用的改造,对于勉略洋盆在构造带东段的裂解和演化过程并不清晰。本文对发育于东南秦岭构造带内的基性岩墙群进行了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基性岩脉以辉长岩、辉绿岩等基性岩为主,其SiO 2含量为41.89%~49.75%,属基性—超基性岩类,并具有富钠、高钛的碱性岩特征。岩石的稀土、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特征与板内洋岛玄武岩(OIB)特征一致,岩浆源于具有地壳混染的板内洋岛玄武岩型地幔源区。该类基性岩脉顺层侵入到早古生代早期地层中,通过基性岩脉中的锆石SHRIMP测年获得岩脉顺层侵位的时代为晚志留世早期(约422 Ma)。这种岩浆作用很可能与古特提斯洋初始裂解有关,并导致南秦岭构造带内地壳伸展、基性岩浆侵位,该过程与南秦岭构造带北缘的商丹(商南—丹凤)原特提斯洋的消减和陆内俯冲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5.
根据几年来对嵩山地区的考察和研究 ,通过对夷平面、河流阶地、串珠状洪积扇等诸多地貌现象的分析 ,论述了嵩山地区新构造运动以间歇性抬升运动和掀斜运动为主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1-2013年冬季4次地面实测乌鲁木齐城-郊积雪深度与密度数据,应用普通克里格空间插值方法,分析了乌鲁木齐城-郊冬季积雪深度与密度从2011年12月下旬-2012年2月下旬及2012年1月中旬和2013年同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城-郊冬季积雪深度与密度存在显著地区域分布差异及变化特征.整个冬季位于城东北部的米东石化工业园区积雪均较深,尤其12月和2月,在主城区内部又存在不同下垫面下积雪较多的区域.从12月下旬-次年2月下旬,积雪逐渐累积,且积雪深度比密度具有更大的空间变化幅度.除12月下旬大部分主城区雪密度比郊区大之外,1月中旬、2月下旬主城区雪密度均比城东和城东北方向低.2013年1月中旬积雪与2012年同期相比,平均积雪量明显偏厚,约31 cm,但雪密度变化范围不大且深度与密度的空间分布均发生明显改变.本文结果对于了解乌鲁木齐城区积雪的区域差异,为主城区道路积雪清运、保障道路通畅优化方案及春季融雪洪水防御预案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也可以弥补当前气象站点少且空间分布不匀的不足.此外,本文对卫星遥感数据反演的积雪参数精度验证也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川北米仓山西部旺苍县鼓城乡唐家河下寒武统仙女洞组露头剖面的观察与镜下分析发现,仙女洞组下段由生物碎屑泥晶灰岩(L)、粉砂质泥岩(M)、似瘤状砾屑灰岩(L')、角砾灰岩(R)、藻凝块灰岩(A)和含生屑钙质砂岩(S)组合而成,其以角砾灰岩、似瘤状砾屑灰岩和藻凝块灰岩为特征,且发育异地岩块和滑塌变形构造。进一步分析认为:L-M岩石组合为正常的斜坡环境低能沉积;L'-R岩石组合中的角砾灰岩为上斜坡生物灰泥丘崩坍滑动至下部而形成的,似瘤状砾屑灰岩可能是由于L-M岩石组合快速沉积导致沉积物失稳滑动变形、上斜坡生物灰泥丘崩落角砾致使的差异压实和滑动、以及后期物质成分差异引起的压溶作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而使灰质层发生破碎并被泥质包围形成断续的砾屑状,甚至轻微的位移,进而形成条带特征不明显的杂乱变形构造;微生物岩(Mb)组合为上斜坡的灰泥丘沉积;S-M岩石组合为斜坡上部的浊流沉积。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建立米仓山西部仙女洞组碳酸盐岩台缘斜坡沉积模式,表明仙女洞组沉积早期米仓山西部存在台缘斜坡相沉积。  相似文献   
8.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左行走滑作用起始时间约束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位于哀牢山-红河剪切带NW延伸方向上的点苍山变质杂岩体遭受强烈的左行走滑剪切变形、变质作用改造,岩石中保存了典型的高温矿物组合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宏观和微观高温变形构造特征,其中糜棱岩中具有极其发育的长石矿物拉伸线理而形成典型的L与LS型构造岩是其一个明显的特征。本文对点苍山地区高温糜棱岩主要矿物开展了显微构造与矿物变形、变形机制及组构分析,并对于遭受高温糜棱岩化改造的一个花岗质岩体开展了SHRIMP锆石U-Pb定年分析。结果表明岩石中长石、角闪石、石英等主要矿物具有典型的达角闪岩相条件下的高温晶质塑性变形和动态生长特征,它们也为走滑剪切变形活动提供了充分的微观构造证据。对于点苍山高温糜棱岩化改造的眼球状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的显微构造分析结果表明,这套花岗质岩石从走滑剪切前期岩浆的侵位之后经历了早期强烈的岩浆期后交代作用—亚岩浆流动—高温固态塑性剪切变形的递进演化过程。由此可见,岩浆的上升与就位受左行走滑剪切作用的制约,岩体又遭受了强烈剪切变形改造。同时对这套构造前期就位花岗质岩石中的锆石进行定年分析,获得33.88±0.32Ma的岩浆结晶年龄,为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在点苍山地区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左行走滑剪切作用的起始时间至少应该为早渐新世30.88±0.32Ma。  相似文献   
9.
黄骅坳陷南部舍女寺油田的古近系孔店组是在断陷盆地的快速充填过程中形成的典型的河流—三角洲沉积。根据取芯井段的取芯和测井资料分析,把剖面结构、砂体几何形态、沉积构造等微相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储层沉积微相类型。研究表明,舍女寺地区沉积微相不仅控制储集层的分布,而且控制油气聚集。研究区中较大厚度的油层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的中心部位,即该区沉积微相带的主体部位起着油层控制作用。在复杂断块高含水开发中后期,微突起、微断层、微断鼻等圈闭和储集层的有利配置区,尤其是中心微相带与有利的微构造部位叠合区将是有利高产井区。  相似文献   
10.
葛良胜 《地质与资源》1994,3(2):114-122
按容矿空间和控矿因素,可将熊耳山地区内生金矿床划分为角砾岩型、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及由不同控矿因素复合控制的复合类型等。空间上不同类型之间具有密切的共生过渡关系。太华群原岩中的金在变质热液作用下被活化迁移至有利的构造部位,发生局部富集,形成"矿胚"或"矿胚"的发展,并为后期岩浆热液再次搬运,参与成矿。燕山中晚期钙碱性岩浆岩具较大的成矿能力,是本区金矿床的主要矿源。不同类型矿床稳定同位素及包裹体特征具相似的变化特点,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源自岩浆,在成矿早期和晚期,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变质水或大气水加入。作者认为,区内不同类型的金矿床是在统一的大地构造环境和成矿背景中形成的,有统一的矿质和介质来源,具相同或相似的成因,以发育角砾岩型金矿床为特点,以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和角砾岩型为主要矿床类型,形成一个特定的矿床组合,即熊耳山地区内生金矿床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