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川西塔公松林口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与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亚康  周家云  周雄 《岩矿测试》2020,39(6):921-933
松林口岩体出露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东缘,紧邻甲基卡超大型稀有金属伟晶岩型锂矿床,为确定松林口岩体侵位时代与物质来源,探讨该岩体与甲基卡成矿岩体的地球化学和含矿性差异,本文对采集的11件岩体样品,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和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MC-ICP-MS),对岩石的主量和微量元素组成、锆石U-Pb年龄和锆石Lu-Hf同位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松林口岩体中富含闪长质暗色包体,SiO2含量介于56.56%~68.99%之间,全碱含量3.78%~6.82%,K2O/Na2O=1.02~1.93,里特曼指数σ=1.01~1.93,Mg#值总体为46.73~61.27,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系列,具有轻稀土富集的特点,LREE/HREE=2.67~8.31,LaN/YbN值为2.11~9.74,所有岩石样品均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总体上松林口岩体及其包体富集LILE元素,Ta、Nb、P、Ti等HFSE元素相对亏损。松林口边部花岗闪长岩、中部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12.6±1.0Ma(MSWD=0.55)、222.4±1.1Ma(MSWD=0.39),岩浆侵位时代为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锆石Lu-Hf同位素结果εHft)介于-9.09~-6.86,二阶段模式年龄(TCDM)在1524.874~1666.002Ma之间,岩体物质来源是中元古代扬子克拉通基底物质部分熔融,并混有部分富集上地幔物质。甲基卡S型花岗岩为上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与松林口岩体属不同的物质来源,且岩浆演化程度和成矿构造条件不同,这可能是松林口岩体不具有锂稀有金属成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松林口岩体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中东部,为确定岩体的侵位时代和地球化学特征,通过镜下薄片观察、主微量元素分析以及锆石U-Pb测年,对松林口岩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松林口岩体由二长花岗岩体和花岗闪长岩体组成,花岗闪长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12.4±0.9) Ma (MSWD=0.66),二长花岗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22.4±1.1) Ma (MSWD=0.39),形成于晚三叠世,由两期次岩浆作用形成;岩石的SiO2含量56.56%~61.97%;铝饱和指数A/CNK=0.93~1.05,全碱含量3.78~5.38,K2O/Na2O=1.02~1.68,里特曼指数σ=1.194~1.612,样品属于准铝质中—高钾钙碱性岩系列。岩石轻重稀土比值LREE/HREE=5.22~7.13,LaN/YbN比值为6.93~8.96,轻、重稀土分异较明显,具较强的负Eu异常。岩石Mg#值较高(50.97~61.27),w(Rb)/w(Sr)为0.12~0.25,Rb-(Y+Nb)图解显示为后碰撞环境。因此,松林口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属后碰撞准铝质中—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