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质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宁陕-户县地区商丹构造带北侧发现的花岗质片麻岩为古老侵入体,主要由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磨岩等类型岩石组成,具有TTG岩系的组成特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形成于类似岛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2.
李源  许志琴  裴先治  张健  赵佳楠  张岚  武勇 《岩石学报》2015,31(12):3595-3608
最新的研究表明,南秦岭勉略缝合带可以经宁陕左行走滑断裂带与大别苏鲁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相连。对于这个模型,两带间的"连接枢纽"—宁陕走滑断层的活动时间是关键问题之一。研究显示宁陕断裂带是南秦岭中的一条走向近E-W的走滑剪切带,早期为左行韧性剪切变形,晚期叠加了左行脆性剪切变形。对带内千糜岩化石英片岩中的两期同构造花岗岩脉的构造地质学、岩石学和锆石U-Pb和Lu-Hf同位素研究,获得早期面理化细粒花岗岩的年龄为214.4±1.1Ma(MSWD=1.3),εHf(t)主要集中在-8.58~-0.29之间,tDM2=2.45~1.62Ga;晚期钾长花岗岩脉的年龄212.8±1.6Ma(MSWD=2.1),εHf(t)=-5.79~2.07,tDM2=2.53~1.49Ga。同位素数据表明两期花岗岩脉具有相同的岩浆源区,是古老地壳物质的再循环;晚期钾长花岗岩脉是早期花岗岩演化的产物。两期同构造花岗岩脉年龄的确定,表明宁陕左行走滑断层至少从晚三叠世中期之前就已经开始活动,而不是前人认为的早-中侏罗世或晚三叠末。尤其是宁陕左行走滑断裂带与勉略缝合带具有相同的左行韧性走滑叠加晚期脆性走滑的构造样式和活动时间,表明二者的形成可能都与古特提斯洋的斜向俯冲或者扬子板块的顺时针旋转有关。本研究成果为南秦岭的"古特提斯洋缝合带"——勉略缝合带向东经宁陕断裂带与大陆俯冲和深俯冲形成的耀岭河-桐柏-大别-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相接提供了关键的年代学证据。  相似文献   
3.
南秦岭构造带发育大规模早中生代花岗质岩体群,它们是研究源区组成和转熔矿物的选择性带入(PAE)对酸性侵入岩成分变化影响的理想对象。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宁陕花岗质岩体群可划分为2个期次:早期以懒板凳岩体(二长花岗岩)为代表,形成时代约为223~220Ma,对应于同碰撞阶段;晚期以胭脂坝和老城岩体(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为代表,形成时代约为211~196Ma,对应于后碰撞阶段。所有花岗质岩石样品具有SiO2含量变化大且相对含量高的特点(SiO2>68%),同时Cr、Ni含量较低,这些特征指示了岩浆演化过程中未经历明显的壳幔混合作用。在F-An-Or图解中,宁陕花岗岩样品沿着岩浆分离结晶趋势线分布,且它们的Sr-Nd同位素(87Sr/86Sr(t)=0.705348~0.705483;εNdt)值为-4.5~-4.7)组成较为均一,暗示其经历的同化混染作用较轻微。此外,元素协变图表明,宁陕花岗岩经历了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的分离结晶。通过对比宁陕花岗岩与各种无水实验熔体,本文推测宁陕花岗岩的源区主要为杂砂岩和砂屑岩,而非玄武质地壳岩石。深成岩体的εHft)值和二阶段Hf模式年龄表明其源区主要为中元古代地壳。主、微量元素(如Ti、Ca)与镁铁指数(摩尔Fe+Mg)的协变演化进一步表明,宁陕花岗岩是由含黑云母的砂屑岩(或杂砂岩)部分熔融形成,并伴随有单斜辉石、钛铁矿、锆石、磷灰石和榍石等转熔矿物组合的选择性带入。  相似文献   
4.
涂怀奎 《化工矿产地质》2005,27(4):211-220,225
汉中地区主要发育宁陕与汉南2个大型岩体,各具不同的特征与矿产资源。晚元古代汉南 花岗岩杂岩体位于扬子地台北缘,其内部赋存金、钛等金属矿产。中生代宁陕花岗岩位于南秦岭地 槽区,多种非金属矿产在其两侧。相关矿产开发利用前景乐观,但要注意四点:①找金与找宝石开 发利用并重;②寻找非金属矿与伴生矿(元素)并行;③非金属矿产开发与工艺研究并重;④综合 利用与评价统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南秦岭印支期(—200Ma)宁陕岩体群中8个花岗岩类岩体的Pb、Sr、Nd同位素组成。宁陕岩体群花岗质岩石以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为特征,初始(87Sr/86Sr)t比值变化于0.70495—0.70908之间,εNd(t)值变化于-2.41—-8.55之间,Nd同位素模式年龄(TDM)变化于1.20—1.71Ga之间,从该岩体群的东部到西部,呈现εNd(t)逐渐降低而TDM逐渐增高的规律变化。宁陕岩体群的岩浆源区主要来自于南秦岭的深部地壳,在岩浆源区中,类似南秦岭耀岭河群的基性火山岩占有主要比例,南秦岭较古老的地壳物质仅有少量参与,然而,从该岩体群的东部到西部,这种古老地壳物质参与比例逐渐增高。根据花岗岩对深部地壳物质组成的指示,佛坪穹窿的深部地壳主要由垫托于佛坪群之下的晚元古代基性岩浆物质组成。从该穹窿的东部到西部,地壳深部含有古老地壳物质的比例逐渐增高,由此反映佛坪穹窿的深部地壳物质呈现出东西分带,具南北向构造,这不同于佛坪穹窿地表浅部物质的环形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降雨诱发坡面型泥石流形成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依据岩土体破坏准则理论,结合典型坡面型泥石流进行剖析,从坡面型泥石流形成的影响因素、运动学特征、动力条件、形成与演化过程等方面,探讨了降雨诱发坡面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坡面流以平移式滑动方式破坏为主,通常发生于残坡积土层厚度小(≤2.0 m)的陡坡地带(坡度≥40°),降雨是坡面型泥石流的主要触发因素,雨水入渗促使斜坡残坡积岩土体饱和软化,当土体含水率超过28%~30%,粘聚力、内摩擦角与含水率关系曲线都出现了明显的拐点,即饱和度超过75%时,其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都发生急剧降低,斜坡土体由稳定状态向破坏状态演化。遇持续降雨(或暴雨)作用,此种残坡积土局部发生失稳下滑——流土,进而在动水压力作用下发生下泻造浆形成坡面泥石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大岩体内部发现了一些金、钼矿床,其中丰富金矿具有代表性。丰富金矿位于东江口岩体内,形成与最晚期形成的次火山岩(如闪长岩等)小岩体有关。本文在总结丰富金矿床地质特征、控矿条件、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对区内找矿远景进行了预测,认为本区金资源潜力在大型规模以上;并提出南秦岭大岩体内与小岩体有关的金多金属找矿是今后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8.
香子坪金矿床位于秦岭造山带南秦岭构造亚带北缘,北西向断裂带控制着含金构造蚀变带及金矿体的分布,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褐铁矿化等蚀变为找矿标志,蚀变矿物愈多、组合愈复杂,金、银的品位往往越高。金矿成因类型为脉型及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9.
南秦岭晚三叠世胭脂坝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出露于佛坪穹窿东部宁陕地区的胭脂坝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讨论了胭脂坝岩体的岩石成因、成岩物质来源及其地质意义。岩体主要由黑云母花岗岩组成。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胭脂坝黑云母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200Ma±4Ma。该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为富硅(70.09%~73.35%)、富碱(Na2O+K2O=7.49%~8.59%),A/CNK=1.01~1.08,里特曼指数(σ=2.07~2.62),钾大于钠(K2O/Na2O=1.12~1.39)和高CaO/Na2O值(0.3),微量元素主要富集Rb、Th、U、K,亏损Nb、Ta、Sr、Ba、P和Ti,稀土总量129.98×10-6~189.97×10-6,轻稀土富集[LREE/HREE=8.00~10.73,(La/Yb)N=8.62~15.68],Eu亏损明显(δEu=0.41~0.50)。这些特征表明,胭脂坝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为准铝—弱过铝质壳源S型花岗岩。结合对区域地质背景的全面分析表明,可能是印支运动晚期的造山作用造成本区地壳加厚,之后在伸展—减薄的背景下,中部地壳深度的变质砂屑质岩石,通过黑云母脱水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南秦岭构造带中段晚中生代陆内变形特征与侧向挤出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秦岭构造带位于秦岭造山带南部,在中生代时期经历了复杂的陆内变形过程。在晚中生代阶段,南秦岭构造带内发育一系列平行造山带的走滑断裂带。目前对于这些走滑断裂带不同构造位置的变形特征、变形叠加关系以及动力学机制等方面的认识并不充分。构造研究显示,南秦岭构造带内的宁陕断裂和安康断裂均发育大量平行于断裂带的A型褶皱群和近水平的拉伸线理,表明南秦岭构造带经历了以走滑剪切变形为主的构造阶段。运动学特征表明,宁陕断裂以左行剪切变形为主,而安康断裂则以右行变形为特征。选择典型岩石样品进行同位素测年来限定断裂活动的时代,其中:宁陕断裂带内同构造花岗岩脉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为(186.0±4.0) Ma;安康断裂带内云母矿物的40Ar-39Ar定年结果为161.2~173.5 Ma。虽然宁陕断裂和安康断裂的运动方向不同,但是同位素年代学研究限定了两条断裂发生走滑变形的时间都是早-中侏罗世,从而共同构成了南秦岭构造带中间块体整体向东挤出的构造特征。同时也表明,相互碰撞的大陆在碰撞之后将很快转变为以平行造山带侧向挤出和走滑位移为主的陆内变形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