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篇
  免费   438篇
  国内免费   239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236篇
地球物理   510篇
地质学   548篇
海洋学   117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64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依据青海省囊歉至大河坝大地电磁测深成果,并结合重力资料对巴颜喀拉及南北两侧地区的壳幔结构进行了地质解释。指出了该区壳幔存在4个明显的低阻层,并简述了它们的形态特征,推断了其地质含意。认为昆中断裂带与昆南断裂带间是一个巨大的构造混杂岩带,影响深度亦很大。推断该区可能存在太古代地层。划出了8条壳幔断裂带,认为昆中断裂应是塔里木—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2.
Magnetotelluric investigations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Garhwal Himalayan corridor to delineate the electrical structure of the crust along a profile extending from Indo-Gangetic Plain to Higher Himalayan region in Uttarakhand, India. The profile passing through major Himalayan thrusts: Himalayan Frontal Thrust (HFF), Main Boundary Thrust (MBT) and Main Central Thrust (MCT), is nearly perpendicular to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strike. Data processing and impedance analysis indicate that out of 44 stations MT data recorded, only 27 stations data show in general, the validity of 2D assumption. The average geoelectric strike, N70°W, was estimated for the profile using tensor decomposition. 2D smooth geoelectrical model has been presented, which provides the electrical image of the shallow and deeper crustal structure. The major features of the model are (i) a low resistivity (<50Ωm), shallow feature interpreted as sediments of Siwalik and Indo-Gangetic Plain, (ii) highly resistive (> 1000Ωm) zone below the sediments at a depth of 6 km, interpreted as the top surface of the Indian plate, (iii) a low resistivity (< 10Ωm) below the depth of 6 km near MCT zone coincides with the intense micro-seismic activity in the region. The zone is interpreted as the partial melting or fluid phase at mid crustal depth. Sensitivity test indicates that the major features of the geoelectrical model are relevant and desired by the MT data.  相似文献   
3.
运用现代构造解析理论和方法,对新疆可可托海—四川简阳人工地震测深剖面与天然地震面波层析成像进行构造解析基础上,综合地质学、深源岩石包体构造岩石学和地球化学以及其他地球物理学标志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显示,高速块体或幔块构造的几何结构型式是控制该区岩石圈构造格局和岩石圈表层构造变形基本条件之一。本文建立起该地学断面地壳及岩石圈与软流圈速度结构模型和物质组成结构模型,划分出岩石圈3种几何结构模式:克拉通陆根状结构、造山带楔状结构和高原陆根状结构,以及岩石圈二类构造演化类型:克拉通型岩石圈和增厚型岩石圈。在系统论述断面地壳及岩石圈结构构造类型特征基础上,探讨了该断面软流圈结构特征,岩石圈与软流圈相互作用及其地幔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This chapter describes two separate but complementary research echosounder systems originally developed by Krupp Atlas Elektronik GmbH for the new German oceanographic research vessel Meteor.The Hydrosweep is a Hydrographic wide-swathe sweep survey echosounder for both shallow and deep water applications providing accurate bathymetric surveys and terrain-following navigation capabilities.The Parasound system is a hull-mounted dual channel parametric narrow-beam deep sea survey and sub-bottom profiling echosounder enabling particularly high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resolution of seabed features.  相似文献   
5.
海底勘查技术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介绍用于探测海底三维地质特征的海底勘查的最新发展。它主要包括海底地形测绘技术,海底形貌观测技术、海底地层声学探测技术等。  相似文献   
6.
GPS测高技术在无验潮水深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应用双频GPS动态后处理高精度定位技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GPS无验潮海洋深度测量作业模式,通过海上试验与传统作业模式作了数值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作业模式不仅无需验潮,而且能够有效消除传统作业模式中船只动态吃水和涌浪等因素对测量成果的影响,显著提高水深测量成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利用1993年ENSO事件爆发(4月)前酝酿时期“热带大洋与全球大气-海洋耦合响应试验”强化观测阶段“向阳红五号”科学考察船155°E,2°S定点海洋气象和高空大气探测资料,分析了赤道西太平洋大气边界层特征。结果表明:赤道西太平洋上空辐合对流区边界层内也有等温或逆温层存在,大气边界层物理参数变化与大尺度海-气变异有密切关系,赤道太平洋沃克环流加强、东移,边界层上部逆温层出现概率明显增大,边界层内高湿层湿度减小。另外,边界层内实测风速、风向廓线随高度的变化基本上不服从Ekman规律,但由其平均,分量合成得到的平均风随高度的变化却基本符合Ekman规律。  相似文献   
8.
以蕴涵丰富地下水系统水循环信息的电性特征为线索,采用电测深法,在分析研究银川平原450 m深度内地下水系统的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对平原地下水水质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综合研究,为银川平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的制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直流电测深法与中心回线瞬变电磁法联合反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直流电测深法(VES)与中心回线瞬变电磁法(TEM)对地层的响应特征,结果显示:TEM对低阻层反应灵敏,而VES对高阻层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基于TEM与VES对地层响应特征互补的特点,尝试将TEM与VES数据进行联合反演,模型试算结果表明,联合反演的效果明显比单一方法反演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大地电磁测深法(MT)反映地质体的电性差异,首先可以确定地质体的空间展布、地质结构和构连;而由于地质体电阻率受地热水影响而降低,进而据此圈定地热水的分布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探讨地热形成机制。在华北地台地热勘探中MT法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