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勉略宁地区区域地质背景,矿床类型及其成矿特点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以地质演化为基础,从沉积-构造-岩浆-变质-成矿作用角度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提出煎茶岭—七里店和黑木林—峡口驿两大构造岩浆带对勉略宁地区矿床起主控作用, 认为各类型矿床成矿作用与先存基底岩石有成生关系, 将矿床形成时代统一在秦岭陆-陆碰撞时限范围, 对该地区地质找矿工作及矿床理论研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刘军锋  孙勇  高明  杨磊 《地质学报》2008,82(7):998-2008-01-30
月照琵琶寺地区的变质火山岩出露于甘肃武都县境内,夹在泥盆系和前震旦碧口群地层之间。按地球化学分类,火山岩可划分为双峰式和碱性两个系列。双峰式火山岩系由低K富Na拉斑玄武岩和酸性英安岩、流纹岩组成。该玄武岩具有类似MORB的微量元素特征,平坦的稀土配分模式,但富Th贫Nb显示其受到陆壳混染的影响。该套火山岩总体特征指示其为大陆裂谷向成熟洋盆转化阶段的产物,从而推测本区火山岩可能为勉略古洋盆西延的分支产物。  相似文献   
3.
勉略带三岔子蛇绿岩的变质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勉略带是近年来秦岭造山带研究中揭示出来的代表晚古生代小洋盆的缝合带 ,组成复杂 ,它们经历了不同的变质、变形改造 ,构成了不同构造背景、不同构造层次、不同物质组成、具不同 PTt轨迹的蛇绿构造混杂带。文中 PTt轨迹揭示 ,秦岭造山带勉略带三岔子蛇绿岩中的变质辉长岩是由上地幔先处于伸展背景下等温快速降压、后又经历缓慢降压快速降温上升侵位的。变形前的早期变质可能发生在 60~ 70 km处的上地幔 ,然后变质辉长岩快速“底辟”构造侵位 ,上升至约4 0 km深处 ,可能与俯冲的冷洋壳并置 ,发生快速降温退变反应 ;因俯冲作用的开始 ,抑制了洋盆快速扩张 ,变质辉长岩在减速伸展环境下继续抬升减压 ;后期又由于仰冲推覆 ,最终出露地表。此外 ,变质作用 PTt轨迹还反映勉略小洋盆洋壳厚度与标准大洋型洋壳厚度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秦岭勉略构造带组成、变形特征及与成矿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勉略构造带略阳-勉县段组成复杂,包括勉略洋盆琪成、不同时期演化、不同性质和环境的沉积岩系、蛇绿岩建造和岩浆侵入体。这此不同组成在造山过程中经强烈复杂的变莆和变位,构成典型的非史密期地层。依据时代、原岩建造、构造环境及变形变质作用,笔者将构造带划分为不同性质和类型的构造岩片系,并结合详细的构造解析,建立了勉略带构造变形序列,综合分析认为,勉略带经历了洋盆表成(D-C1)、俯冲闭合(C1-T1)、DU  相似文献   
5.
勉略宁三角地区构造演化与金属 矿产成矿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勉略宁三角地区经历了晚太古代—元古代基底的形成与演化以及震旦- 寒武系沉积盖层的形成与演化。古老基底拼合和勉略构造带从打开到闭合碰撞造山是三角地区两次重要的构造演化与成矿时期, 并形成了三角地区特殊的构造格架与不同的成矿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