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芨岭铀矿是中国北方最典型的钠交代型铀矿床之一,文章通过对芨岭矿床ZKJ9-4钻孔深部所见含矿蚀变闪长岩、近矿蚀变闪长岩、远矿蚀变闪长岩、闪长岩原岩地球化学特征和组分迁移计算及矿体中心部位的淡粉红色方解石脉流体包裹体特征、均一温度、盐度和激光拉曼光谱研究,认为芨岭钠交代型铀矿床的成矿流体含有大量碳酸铀酰络合物[UO_2(CO_3)_2]~(2–)和[UO_2(CO_3)_2]~(4–)的同时还含有丰富的SiO_2、Na~+、Ca~(2+)、Mg~(2+)、Fe~(2+)、Mn~(2+)、∑REE、U、Th、Ga、Sr、Zr、Ba、Rb、Nb、Mo、Cd、Sn、Hf、Ti、Ta、CO_2、H_2S和CH_4等组分,成矿流体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并对MnO、K_2O、Cr和Co具有较强的交代溶蚀作用。成矿流体是起源于岩浆演化晚期的再平衡岩浆水,热液温度为(300±20)℃,盐度为2.99 wt%~4.57 wt%NaCl,密度为0.75~0.77 g/cm~3。流体沸腾是芨岭钠交代型铀矿成矿物质的早期卸载机制,晚期成矿流体中加入了大量的大气降水,流体混合作用进一步促进了成矿物质的卸载。  相似文献   
2.
王之彬 《黄金地质》1995,1(1):34-41
对产于新三系底部的黄松甸子砾岩型金矿的矿区地质,含金砾岩,矿床特征,金的赋存状态和富集规律进行了叙述。指出砾岩型金矿的形成受构造运行,矿质来源和古地理环境控制,并提出今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吉林大安油田储层裂缝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岩芯描述和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对大安油田裂缝的分布特征,发育规律,分组裂缝所起作用及其对开发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大安油田储层中发育了受沉积微相和构造控制的四组裂缝。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龙首山地区芨岭铀矿区蚀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重点对龙首山芨岭铀矿区近矿围岩蚀变特征、分带特征以及蚀变期次进行研究,蚀变大致可分为高温钾钠混合交代阶段、区域性钾交代阶段、中低温热液钠钙交代阶段、矿化期钠交代阶段,其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是矿化期钠交代阶段。通过对新水井铀矿床各中段的系统取样分析表明:与正常花岗岩相比钠交代蚀变岩的Cu、Pb、Ni、Sn、V、Zr、As等微量元素含量显著增加,而W、Rb的含量明显减少;钠交代蚀变岩随着埋深增大其Na2O、SiO2、Al2O3含量减小。Fe2O3、FeO、CaO含量增加;钠交代蚀变岩具有的碱性(A型)花岗岩型稀土分配型式、富集型(La/Sm)N特点、明显的Eu亏损和重稀土显著增加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芨岭铀矿成矿流体的性质,对成矿期碳酸盐脉开展了详细的流体包裹体研究。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结果表明,碳酸盐脉主要发育气相包裹体、液相包裹体和纯液相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1~295℃(峰值分别为170~180℃、240~250℃),盐度为2.09%~7.69%Na Cleqv(峰值5%~6%NCleqv),属于低-中温、低盐度铀矿床。激光拉曼和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成矿流体气相成分以CH_4、H_2为主,H_2S、N_2、CO_2次之,液相成分富H_2O和CH_4,成矿流体属于NaCl-H_2O±CH_4±CO_2体系。结合C、O同位素组成,δ~(13)C_(VPDB)值在-1.50‰~-6.33‰之间,δ~(18)O_(SMOW)值为-2.577‰~5.051‰,成矿热液的水源主要为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混合特征,且以大气降水形成为主。结合成矿流体特征,流体不混溶或沸腾作用导致相分离产生铀沉淀,以及流体脱气(CO_2)作用导致铀矿质沉淀、富集,是芨岭铀成矿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6.
高宇  赵如意  王刚  聂利 《地质与资源》2017,26(5):505-514
辉绿岩脉在南方花岗岩型铀矿成矿作用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芨岭钠交代型铀矿床周边也有产出.通过岩石学、岩相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确定芨岭铀矿床外围的辉绿岩是由碱性玄武岩浆上侵形成的,具有富铝(15.97%~19.21%)、高碱(4.36%~6.89%)、中钛(1.18%~2.02%)的特征,弱铕负异常(δEu=0.65~0.86),轻稀土元素分异较强而重稀土元素较弱.相对富集LILE (Rb、Ba)和不相容元素(Th、U),亏损HFSE (Nb、Ta、Hf、Ti).辉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85 Ma,形成于奥陶纪早期.MgO含量(3.79%~8.22%)和Mg#值(42.4~66.5)均有较大的变化.岩浆经历了橄榄石、辉石和少量斜长石分离结晶后上侵定位.辉绿岩脉的产出标志着祁连山-龙首山早古生代造山带后碰撞伸展背景的开始,上涌地幔对酸性岩浆的形成、演化直至碱性岩和钠交代型铀矿化出现带来了大量的热能.  相似文献   
7.
甘肃龙首山地区芨岭铀矿床隐爆角砾岩发现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云杰  赵如意  武彬 《地质与勘探》2012,48(6):1101-1108
钠交代岩型铀矿是甘肃龙首山地区主要的铀成矿类型之一,研究表明该类型铀矿的含矿主岩为热液隐爆钠交代角砾岩,其分布总体上受近东西向断裂及其分支断裂控制,呈带状分布,构成不规则状的隐爆钠交代角砾岩带。在剖面上,隐爆钠交代角砾岩呈筒状或漏斗状,其控制了钠交代岩型铀矿体的分布。文章认为它是由花岗质岩浆房产生的富气富钠热液运移至压力骤减部位时,发生爆腾形成隐爆钠交代角砾岩,碳酸铀酰络合物([UO2(CO3)]4-)分解卸载成矿物质成矿,同时对围岩产生了钠长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赤铁矿化、泥化和硅化。指出按隐爆钠交代角砾岩型找矿模式对该区下一步找矿工作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应用Hyperion高光谱数据,通过比值法和最小噪声去除法(MNF)提取了甘肃岌岭701地区的赤铁矿化碱交代蚀变岩的分布。选择最小噪声去除后的主成分MNF b8、b3和b4组合可以增强赤铁矿化碱交代蚀变岩的信息,并填绘出该地区赤铁矿化碱交代蚀变岩的分布。  相似文献   
9.
聂利  赵如意  陈旭  冯博  王刚  李莹 《现代地质》2016,30(4):760-769
芨岭岩体是龙首山铀成矿带加里东期岩浆岩,其闪长岩侵位于加里东早期,是芨岭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之一。闪长岩主要有两期侵入,分别为早期灰色、深灰色中粒闪长岩以及晚期深灰色细粒闪长岩,且出露面积较小,集中分布于新水井、芨岭地区。采用LA ICP MS方法对研究区内中粒闪长岩进行锆石U Pb测年,得到年龄值为(4856±14) Ma。研究表明,闪长岩对后期铀成矿起重要作用:破碎蚀变闪长岩作为一种优质赋矿岩石,为含矿热液提供了卸载空间,蚀变后矿物成分主要为钠长石、绿泥石、方解石、赤铁矿等蚀变矿物,同时随着U含量的增加蚀变闪长岩中SiO2含量略有增加,Na2O明显增加,K2O、FeO 和P2O5有下降的趋势,CO2含量先增后减。综合研究分析认为,闪长岩本身是钠交代型铀矿的有利赋矿岩石,而其与花岗岩的接触面为花岗岩内接触带铀矿富集提供了物理化学环境突变的成矿结构面  相似文献   
10.
吉南候家屯组与辽东小东沟组在辽东北部连成一体,以往地层划分和对比上的分歧,皆由王钰等定义小东沟组含有熔岩——“为小岭期火山喷发初的火山活动产物”所致。小东沟组、候家屯组为独立于辽东小岭组,吉南果松组火山岩之外的地层体,为干旱炎热气候条件下的河湖相沉积。辽东梨树沟组建立时未明确定义,建组剖面仅共分二层,为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夹砂页岩,多数研究者将其理解为小岭期火山喷发的尾声产物,无疑是正确的,但近年已人为地演义为“远火山相和湖相”(沉积),并与辽西九佛堂(沙海)组对比,已失去岩石地层单位组的客观性、物质性及组内岩性、岩相的一致性。现据“组应概分,不易细分”等有关原则,建议废弃梨树沟组名称,将与小岭组有成因联系的远火山相产物(包括夹层)划归小岭组,其上部确与小岭期火山喷发无关的河湖(沼)相沉积归于聂尔库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