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秘鲁Don Javier斑岩铜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Don Javier斑岩铜钼矿床位于南美安第斯成矿带中段,秘鲁中南部-智利北部巨型斑岩铜钼金多金属成矿带上,矿区主要出露Yarabamba超群花岗闪长岩岩基和英安斑岩岩体,矿体呈筒状,主要赋存在英安斑岩体及其围岩中,受NW向断裂构造控制。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文章对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矿体产出形态特征,对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进行探讨。对黄铁矿-石英和黄铜矿(辉钼矿)-石英2个成矿阶段的石英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成矿阶段矿石中发育富气相-液相、气液两相及含NaCl子矿物三相3种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87~499℃,含NaCl子矿物包裹体的盐度w(NaCleq)为30%~42%,密度为1.08~1.21 g/cm3,成矿流体属于中高温、高盐度的NaCl-H_2O体系,为岩浆热液来源的成矿流体。流体包裹体特征还表明,流体的沸腾作用是引起成矿流体中矿质发生沉淀富集的重要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2.
秘鲁南部古新世-始新世斑岩铜钼成矿带是安第斯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出有大量世界级斑岩铜钼矿床,最近勘探的Don Javier斑岩铜钼矿床是该成矿带中的又一重大发现。本文对Don Javier矿床的含矿斑岩、围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岩石成因和矿床形成的构造环境。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①含矿斑岩体属过铝质钙碱性系列英安斑岩,围岩为过铝质钙碱性系列的花岗闪长岩,且二者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②两类岩石均具有轻稀土富集,富大离子亲石元素特征,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曲线图上呈明显的右倾型,左陡而右缓,且二者均显示Eu负异常,表明岩浆岩的成岩过程中有结晶分异作用或其他地质作用参与;③含矿斑岩体和围岩形成于岛弧环境,为经典岛弧岩石;④Don Javier铜钼矿床可能是在纳斯卡板块向南美板块俯冲,熔融形成的钙碱性岩浆、岩浆弧走滑挤压环境的有利条件下形成。  相似文献   
3.
Don Javier斑岩型铜钼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吴斌  方针  叶震超 《矿床地质》2013,32(6):1159-1170
Don Javier矿床是在秘鲁南部新发现的大型斑岩铜钼矿床,位于秘鲁古近纪斑岩型铜钼成矿带内。该矿区主要出露Yarabamba花岗闪长岩体,NW走向的矿体赋存于英安斑岩及其围岩中。主要的矿石矿物有黄铜矿、辉钼矿、辉铜矿等。矿化蚀变由内向外依次为钾化、石英-绢云母化、泥化、青磐岩化,具有典型斑岩型铜矿床的蚀变分带特征。矿体呈筒状,主要分布于石英-绢云母化蚀变带中。矿区内的英安斑岩有4期,其中的前2期与矿化有关,后2期为成矿后侵位。NW向断裂是区内主要的控矿构造,对成岩成矿具有控制作用。与同一成矿带内相邻的Cerro Verde超大型斑岩型铜矿床相比较,两者具有类似的成矿特征。找矿实践表明,强烈的蚀变带、低阻高极化激电异常是找矿的有效标志。  相似文献   
4.
Don Javier铜矿床位于秘鲁南部著名的古近纪铜钼矿床成矿带的北端,是该成矿带新发现的一个斑岩型铜钼矿床。初步探明其铜金属量为129.18万吨,平均品位0.43%;伴生钼金属量为5.23万吨,平均品位0.017%;伴生银金属量为800.56 t,平均品位2.64 g/t。文章重点分析该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明确矿床周边的找矿方向,以期增加资源量满足后续评价开发的需求。通过研究Don Javier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化蚀变特征及其三维空间分布规律,认为其主要矿体发育于绢英岩化英安斑岩内。另外,通过建立矿床地质、蚀变三维模型,结合前人的地表物探、化探成果,认为矿体北东侧及南东方向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