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9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查明清水河东侧断裂的产状、性质及其浅部构造特征,跨断裂开展高分辨率的浅层地震探测,获得高信噪比的浅层地震反射叠加剖面。根据浅层地震剖面结果并结合该区域地质资料,对该断裂的浅部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清水河东侧断裂为一条走向近SN、倾向E的逆断层,其浅部为由2~3条断层组成的“Y”字形构造,并错断埋深约10~30 m的第四系沉积层,属第四纪以来的隐伏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2.
金宣宗兴定三年(公元1219年),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发生强烈地震,现有文献给出的地震次数、地震时间、震中位置差异很大.本文根据我国地震史料和近年固原发现的碑文和地方志记载,考证该强震时间在六月十八日巳时(公历格列历8月6日10时前后);震中在固原南(35.6°N,106.2°E);震级为61/2级;震中烈度为Ⅷ至Ⅸ度.  相似文献   
3.
宁夏固原地区山坡地的水分再分配与退耕还林问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凡  钟军 《中国沙漠》2002,22(2):184-186
宁夏固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在进行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时,应根据土壤的物理特性和山坡地水分再分配的特点,在山顶和山坡,建立以灌木和草类植物为主组成的人工植被;在水分条件较好的沟谷地带,适量建立一定面积以乔木为主的植被。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在宁夏固原首次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该恐龙足迹化石分别为鸟脚类恐龙足迹和蜥脚类恐龙足迹,均发现于早白垩世李洼峡组沉积地层中。其中的鸟脚类恐龙足迹命名为六盘山宁夏足印 ( Ningxiapus liupanshanensis ichnogenus et inchnosp. nov. ) 。六盘山宁夏足印长与宽之比为1. 22; 第I 趾纤细,短于第IV 趾; 第II 趾与第III 趾之间夹角为35°,第III 趾与第IV 趾之间夹角为45° 等特征区别于其他鸟脚类恐龙脚印。新发现的蜥脚类恐龙以足迹化石形式保存,其前、后足印的长度大小分别为36 cm 和15 cm,应为中等大小的蜥脚类恐龙所留下。这些恐龙足迹化石的发现,为研究该地区的古生物地理及古生态的恢复以及为将来在该地区发现恐龙骨骼化石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
由火山喷发、岩浆侵入或陨石撞击作用所形成的环形构造,是地球物质活化迁移的重要场所,对区域成矿过程具有极大的制约意义。在河北省西北部坝上地区,围绕沽源县城一带,早白垩世岩浆岩、布格重力异常及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均呈现明显的多级环带分布。这种现象并非尚义-崇礼-赤城深大断裂与乌龙沟-上黄旗岩浆岩带的简单复合叠置,而是以沽源为中心的火山机构的具体表现。该环形构造至少可划分为三个岩浆岩环带,分布着早白垩世(K—Ar100~123Ma)安山质火山-沉积岩和燕山旋回第四期(K—Ar100~138Ma)次粗面岩、次安山岩、二长斑岩、石英正长斑岩等浅成超浅成侵入岩体或岩株,它们的银、铅、锌、镉、铀、钍、钼、砷、锑等元素显著活化和富集。该环形构造控制着蔡家营铅锌矿、张麻井铀钼矿、彭家沟银矿、青羊沟铅锌矿、牛圈银金矿及北岔沟门铅锌银矿的时空定位。若干迹象表明,沽源环形构造可能是白垩纪时期一次陨击事件(因火星和木星之间两颗小行星的碰撞)的结果,这也许是中生代成矿大爆炸的根本诱发机制。  相似文献   
6.
On the basis of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 data and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1219 A.D.Guyuan earthquake,we suggest that there is only one strong earthquake occurred in Guyuan area in 1219 A.D.,instead of two or three strong earthquakes.We further suggest that the earthquake parameters recorded in the present earth-quake catalogs are not definite and should be modified.The occurrence time of this earthquake should be about 11 am,August 7,1219 A.D.and the heavily-damaged area of this earthquake,the VIII intensity area,should be lo-cated among the regions of Guyuan,Pingliang and Longde county cities.The epicenter area should be near Gu-yuan city.The magnitude of this earthquake is about 7 and it has intensity about larger than or equal to IX within the epicenter area.The major axis direction of the heavily-damaged area strikes in north-northwest that is ap-proximately consistent with the strike of the Liupan Shan thrust fault zone.The new tectonic activity of the Liupan Shan thrust fault zone resulted in the M7 Guyuan earthquake in 1219 A.D.  相似文献   
7.
2017年9月2日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发生4.6级地震.通过对此次地震的回顾和总结,得到以下结论:①固原4.6级地震为孤立型地震;余震主要分布在主震震中西南侧,结合震源机制节面解,初步判定NW向节面应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面,震源错动方式为左旋走滑兼具逆冲;震源机制解最佳拟合深度为9 km;震源机制解参数为节面Ⅰ:走向34°、倾角62°、滑动角174°,节面Ⅱ:走向127°、倾角85°、滑动角28°;②固原4.6级地震前存在前震活动、小震调制异常以及固原地震窗异常;③海原小山钻孔应变异常变化与固原4.6级地震有关,且与该测项预测指标已有的研究结果较吻合,但此次地震震级比预计震级偏大;④固原地震台地电阻率和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期间发生了3次中强地震,其中,2017年5月17—20日,固原地震台地电阻率EW向出现快速下降,之后呈低值变化;固原地震台地磁谐波振幅比NS向从2014年开始经历下降—转折—回升过程,具有良好的映震效能.  相似文献   
8.
反应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动三轴试验,并考虑场地地震危险性一种综合性饱和土体液化评价方法。本文对固原石碑塬黄土进行了动三轴液化试验,利用反应分析法对该场地饱和黄土液化势进行评价,并和海原地震中固原石碑塬黄土的实际液化情况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反应分析法对饱和黄土进行液化势评价的结果与实际震害相符,可在黄土地区建设工程场地地震液化势评价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不同目录中固原1306年和1622年两次地震的地震参数进行对比和查阅历史资料,结合实地考察,发现了朝那湫和马刚堡两处地震遗址.综合历史资料记载和对遗址的考察研究认为:1306年固原地震的震中应为35.9°N,106.3°E;1622年固原地震的震中应该在36.5°N以南.  相似文献   
10.
明代固原地区干旱灾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延东  赵景波 《中国沙漠》2012,32(2):525-530
通过对明代固原地区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对其干旱灾害等级化及成因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原地区自1368年到1644年间的277 a中,共发生干旱灾害118次,平均每2.35 a发生1次;其中轻度旱灾20次,占旱灾总数的16.9%;中度旱灾38次,占旱灾总数的32.3%;大旱灾42次,占旱灾总数的35.6%;特大旱灾18次,占旱灾总数的15.2%。该地区旱灾可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的1368-1424年和第3阶段的1505-1604年是旱灾的低发期;第2阶段的1425-1504年和第4阶段的1605-1644年是旱灾的高发期。该地区旱灾的季节性特征是单季旱占55.9%,其中夏旱所占比重最高,春旱、秋旱次之,冬旱较为稀少;季节性连旱占44.1%,其中春夏连旱和春夏秋3季连旱分别高达17.8%、15.3%。该地区明代处于气候的干冷期,年降水量减少是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固原地区具有指示该时代气候变化特征的5次干旱气候事件,分别是明代的1437-1442年、1481-1490年、1608-1617年、1627-1634年、1637-1641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