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雾水的D和18O同位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结水的D、18O同位素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雾水方面,露水和土壤吸附水的相关研究仍属空白。由于形成时的温度较高,大多数雾水的D、18O同位素较当地雨水富集,但不同类型雾的同位素特征存在差异。平流式海洋雾为单级的蒸发—冷凝封闭循环系统的首次凝结,D、18O同位素较当地雨水显著富集;热带云雾林中的地形雾与降雨同时发生,且水分源于同一云团,δD、δ18O值差异较小;内陆辐射雾因部分水汽源于当地水分的再循环,过量氘和δD、δ18O值高于降雨。目前有少量研究用D、18O同位素指示雾水对植被、地下水和地表径流的补给作用,但以定性分析为主,基于端元混合模型的定量评价极少。露水和土壤吸附水的稳定同位素研究是干旱区凝结水研究的重要方向;D、18O同位素与其它同位素或化学指标的结合有助于促进凝结水生态水文效应的研究进展;短间隔、高密度的长期观测和用于稳定同位素分析的凝结水采样器的设计是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发展绿色食品的农业生态环境优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是吉林省实施“生态省”建设工程的主导产业之一,本文按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客观评价了吉林省发展绿色食品的产地环境条件,得出吉林省具有发展绿色食品生产的显著农业生态环境优势。基于吉林省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结合区域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将全省分为东部山区、中部松辽平原区、西部松嫩平原区和大、中城市郊区四种区域类型,并分别提出了其发展绿色食品生产的宏观策略。  相似文献   
3.
对全球变化背景下构建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若干认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复杂的人地系统,研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一个比较适当的区域划分。全球变化问题研究的水平也取决于对地域差异认识的深度。因此,建立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探讨其在全球变化中的应用,可为区域发展与陆地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提供科学的区域框架。本文从理论基础、必要性、目的、意义、界线、指标和方法论等方面探讨了有关生态地理区划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4.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环境退化及综合治理*   总被引:64,自引:13,他引:51  
黑河下游的额济纳绿洲是内蒙西部阿拉善高原的主要天然绿洲。近半个世纪特别是近10年来,由于不合理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双重作用,黑河下泄水量不断减少,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到本地区乃至周围广大地区的持续发展。通过分析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和原因,提出了生态环境的治理必须以水为中心,加快中游地区节水农业的发展步伐,保证下游一定量的供水,并严格控制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力争在10~15年内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从中国西部干旱区的界定、自然条件特点的分析出发,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指出进行该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研究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在时间序列上进行生态环境演变研究,在空间结构上开展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生态过程研究,在时空耦合界面上探讨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生态系统的调控与管理研究的思路。并从生态环境形成演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环境管理等方面探讨了研究工作的技术路线。同时,指出了主要研究内容和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及将要实现的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6.
王健  张磊  董雅文 《湖泊科学》2002,14(2):173-178
基于对苏州市吴中区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条件的分析,提出沿太湖建设生态旅游带的构想,从空间格局、旅游资源整合及市场开拓市场定位生态旅游的发展方向,对主要旅游地区提出自然景观与吴文化紧密相融的生态建设方向,优化升级旅游产业、产品结构及生态服务体系建设是引导常规旅游向生态旅游转型的重要措施,阐述了为保护太湖水系水质,必须加强旅游环境的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7.
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调控对策定量研究方法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左其亭  陈嘻  杨辽 《干旱区地理》2001,24(2):146-151
对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西部干旱地区从便于生态环境调控与管理的角度,急需进行量化研究,内容包括:量化指标体系与指标量化方法、调控优化模型与求解、调控方案制定与实施等。针对干旱区生态环境的特点,探讨了生态环境调控量化研究的基本内容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生态工业园区水资源承载力与水循环系统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亮  王伯铎  马俊杰  邹宁 《地下水》2010,32(2):88-90
从水资源利用水平和利用方式的角度,通过建立水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水循环系统,对生态工业园区水资源进行科学评估和合理配置,并以国内某高科技园区为例,采用情景分析和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定量估算;通过实例研究,建立的模型可操作性较好,可有效衡量生态工业园区水资源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生态农业试点县生态农业建设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是农业大省,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湖南农业可持续发展,振兴湖南农村经济的必然选择,7年来,湖南省5个生态农业试点县(市)生态农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和传统农业结构的根本转变;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即生态农业建设离不开有关部门的组织与领导、规划和评价体系的制订与实施、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科技进步的推动能及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但是湖南省生态农业建设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今后进一步发展应当采取一些得力的措施,如建立健全的调控体系,重视和加强绿色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和产业化、市场化、企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王根绪  程国栋 《地理科学》1998,18(4):355-361
分析研究了内陆河流域气候条件,植被生态,土壤环境及水环境质量等生态环境要素的空间变异特征,探讨了流域不同地带的生态环境功能。结果表明:干旱内陆河流域气候条件,尤其是水热条件和地貌特征是植被生态,土壤环境及水环境形成与分异最主要的控制性因素,几大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经久形成内陆流域生态环境空间带规律和生态系统功能在空间不同地带上的显著差异性,认识这种分带规律与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是合理开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