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贵州独山中深盆统不整合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南中泥盆统独山组鸡窝寨段底部存在的古风化壳层和其之上的底砾岩,为一次地亮相对上升、海平面下降的上升运动(独山抬升),表明独山组内存在着沉积间断。建议将此古风化壳之上的原"独山组鸡窝寨段"修订为"鸡窝寨组",代表中泥盆世晚期较独山组更大海侵的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南阳独山玉是我国史书记载的四大名玉之一,南阳独山玉矿床在地质特征、矿物组合、化学成份极奇独特,独山玉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生性温润,玉质细腻,其工艺品玲珑剔透,俏色天成,深受世人喜爱。本文在分析南阳独山玉矿床特征、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南阳独山玉资源丰富,琢雕效果好,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力较强,具有良好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选取广德独山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安徽省富硒土壤分级标准,相对系统地研究独山地区农业可耕地土壤及其植物中的硒含量。研究表明:土壤中硒含量与有效硒、镉、铬、氮、钼、有机质等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中磷、锰、pH值等含量或指标越高,硒的生物有效性越低。这些为独山地区富硒产品开发的定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并对当地的富硒产品的开发提出了一系列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关广岳  张基敏 《地质论评》1994,40(2):126-130
在位于冀东地区海拔1840多米的都山顶峰,笔者首次发现了雷暴风化作用,并目睹了雷暴风化作用的进行。在都山顶部,发现了雷暴风化砾石堆,分析了雷暴风化作用的物理依据,估算出一次雷暴作用所释放能量的0.07%-0.007%就可使1m^3的花岗岩断裂。阐述了雷暴风化作用的时空分布规律,指出雷暴风化作用主要发生在低纬度近山地地区。气候比较温暖且降水量较多的地史时期是雷暴风化作用较发育阶段。对于中国东部中低山  相似文献   
5.
董鹏  蔡云  杨建华  李燕 《贵州地质》2021,38(4):437-442
岩溶塌陷是多因素相互影响,成因机制较为复杂的地质灾害类型,在空间上具有隐蔽性,时间上具有突发性的特征。为有效预测、评价岩溶塌陷危险性,本文采用GRA -FAHP,从岩溶条件、覆盖层条件、地下水条件、工程活动条件等因素出发,选取14个主要影响指标构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模型,以贵州省独山县交摆村岩溶塌陷区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与实际情况相符。可为今后岩溶塌陷危险性的预测、评价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黔南独山泥盆纪露头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约 《贵州地质》2001,18(3):154-162
通过独山地区10余条剖面的追踪调查,分析了独地区泥盆系的层序地层。除河湖相沉积的丹林组外,可识别出31个层序,其平均形成时限约1.29Ma,组成4个层序组;在出露较完整的晚泥盆世中可识别出195个副层序,其平均形成时限为102.6ka。层序相当于Ⅲ级T-R旋回,受沉积作用、冰川作用和构造作用等的影响,更明显地受全球性海平面变化的控制,具有全球性对比的意义,副层序,相当于Ⅳ级T-R旋回,与米兰科维奇效应相关。通过生物组合、地质事件和层序地层的对比,下、中统界线应置于海平面明显下降,并且有古风化层的大河口组之上;中、上统界线应置于望地统组第一次最大海泛面,其艾菲尔阶-吉维特阶的界线应置于鸡泡组之下的风化壳,受地壳运动影响、发生于P.varcus带早中期的独山抬升可进行全球对比;泥盆-石炭系界线应置于Cystophrentis-Psudouralina间隔带之中的汤粑沟组第一次最大海侵面,其弗拉斯阶-法门阶界线应置于生物绝灭与复苏的尧梭组四方坡段第一个层序界面。还探讨了该有关矿产矿的形成与海平面变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黔南独山下,中泥盆统层序地层及界线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约  陈洪德 《矿物岩石》1998,18(2):40-46
根据遗迹相和沉积特征,将龙洞水组、大河口组和屯上组划分为8个层序,其中包括2个Ⅰ型、6个Ⅱ型层序,在此基础上,对缺失标准化石依据的中、下泥盆统界线提出了讨论。黔南独山地区的龙洞水组和大河口组为海平面逐渐下降、富氧环境的沉积,屯上组为海平面迅速上升、缺氧或贫氧环境的沉积,大河口组和屯上组之间存在一古风化壳层,是海平面下降至最低点的产物,并有地层缺失,为一较明显的自然界线,下、中泥盆统界线置于此界面更近于实际。产于舒家坪组的Euryspiriferpara-doxusshujiapingensis腕足化石群不能作为下泥盆统的顶界。  相似文献   
8.
贵州独山泥盆系大河口组遗迹化石Teichichnus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约 《贵州地质》2003,20(3):145-149,F004
贵州独山中泥盆统大河口组中含有丰富的遗迹化石Teichichnus Seilacher(包括5个遗迹种:潜穴及蹼状构造直立排列的Teichichnus rectus Seilacher,潜穴管具有二分枝现象的T.palmatus Seilacher,潜穴管近口孔部位膨大呈葫芦状的T.majiatunensis Wang,潜穴管近口孔部向上折曲的T.sinuosatus Wang和蹼状板构造呈S状扭曲的T.aff.sigmoi—dalis(Seilacher)。本文主要讨论其生态环境意义及地质意义。通过野外观察及研究分析认为:与层面斜交的Teichichnus潜穴管为造迹生物居住和觅食的活动场所,为Seilacher(1967)的Cruaiana遗迹相的典型分子;蹼状构造的形成系造迹生物在保持一定生态位下与沉积或侵蚀作用相关,并可确定地层的顶底面;潜穴管口孔的弯曲程度和膨胀程度是区分遗迹种的重要特征,可利用Teichichnus的遗迹种和其潜穴管与层面之间的交角分析其沉积环境的微相变化;Teichichnus潜穴管口孔多迎着主水流方向发育,可指示古水流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黔南地区发育一套巨厚层碳酸盐岩沉积,具有分布面积广、地层发育完整、剖面连续性好、沉积环境多样、岩性组合丰富等特点,是研究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层序地层的理想场所。本文以黔南独山地区甲刀寨剖面为基干,以数条相邻剖面为辅助。运用沉积学及露头层序地层学的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对黔南地区露头实测资料进行沉积特征分析、层序划分及对比,认为黔南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主要为碳酸盐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斜坡、台盆相沉积,而独山地区仅发育局限台地、开阔台地相沉积,整体表现为北北东"台"、南南西"盆"的格局。层序充填特征表现为:早期层序充填主要受控于三级海平面变化;晚期构造运动相对加强,构造活动和三级海平面变化共同控制层序格架内的沉积充填,表现在台地内沉积的填平补齐。  相似文献   
10.
独山玉是我国史书记载的四大名玉之一,因其色彩缤纷,致密坚硬,其工艺品玲珑剔透,俏色天成,深受世人喜爱,独山玉矿体赋存于辉长岩体中,矿体规模小,属于分布不均匀却又成群出现的小脉状矿体,常形成玉脉密集带.独山玉矿物成分以基性斜长石、黝帘石为主,含有铬云母、透辉石、钠长石、绿帘石、阳起石、黑云母等,玉石中TiO2、Cr2O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