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6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巴州坳陷下白垩统—中侏罗统的粘土矿物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岩石薄片、X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资料,本文研究了巴州坳陷下白垩统—中侏罗统粘土矿物特征,发现粘土矿物分为伊利石、伊/蒙混层和绿泥石三种类型。粘土矿物的类型和含量随深度而变化,形成了伊/蒙混层带、混层迅速转化带和伊利石带。粘土矿物的转化和自生粘土矿物的形成是沉积地层非常重要的成岩变化。  相似文献   
2.
民和盆地巴州坳陷的侏罗-下白垩统主要发育曲流河、辫状河、滨浅湖、水下扇和三角洲沉积。窑街组的漫滩沼泽和湖湾沉积是主要的生油岩系。享堂组、大通河组和河口组的河道砂坝、湖滩滩砂和水下扇水道砂体是主要的储集层.其中,河道砂坝是最重要的。由于受成岩作用影响,孔隙度和渗透率都较低,裂缝-溶蚀孔隙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能。根据沉积特征,提出滨浅湖砂滩和水下扇水道是值得注意的有利储集相带。中侏罗统以上的滨浅湖泥岩和粉砂质泥岩是主要的盖层。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介绍5.12地震后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崩塌地质灾害特征,分析它们发生和发展的地质环境背景,重点分析了崩塌类型与岩体结构的关系及崩塌发生的一些基本规律,结合具体实例,提出了汶川地震触发崩塌成因机制的分类体系,概括和总结了五种主要崩塌类型的基本特征及地质模式。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大地震震后,对四川省巴州区次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表明,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是巴州区地质灾害形成的主导因素,降雨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巴州区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和滑坡,其中崩塌的危害性较大。现场调查表明,巴州区崩塌地质灾害类型以岩质崩塌为主,滑坡地质灾害类型以残积层滑坡为主,主要分布在构造侵蚀中低山和侵蚀剥蚀桌状低山地貌区。512汶川地震对潜在的崩塌危岩体的稳定性有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36年新疆巴州潜在蒸散量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利用巴州11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71—2006年的逐月历史气候资料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出巴州各地逐年潜在蒸散量的基础上,采取线性回归、最大熵谱、Mann-Kendall以及自然正交分解(EOF)等方法,对近36a巴州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近36a巴州潜在蒸散量总体呈递减趋势,递减倾向率为-42.1mm·(10a)^-1;②平均潜在蒸散量的年代际变化为:70-90年代,在蒸散量呈持续递减趋势,但进入21世纪以来的2001--2006年又呈回升之势;③近36a,巴州潜在蒸散量的变化不存在小于36a的显著周期;④突变检测表明,巴州潜在蒸散量于1980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减小;⑤巴州ll站年潜在蒸散量的最主要空间分布特征均是同向变化;⑥巴州各地年平均潜在蒸散量与海拔高度和地理纬度具有良好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6.
民和盆地巴州坳陷储集层的孔隙发育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根据岩石铸体薄片,电镜扫描和物性等资料分析,通过对民和盆地巴州坳陷储集层孔隙发育特征的研究,认为巴州坳陷的白垩系-中上侏罗统储集层的孔隙空间可分为六种基本类型,形成四种孔隙组合关系,储集层的孔隙发育特征决定了储集层的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7.
民和盆地巴州拗陷的白垩系按其岩性、化石特征和沉积相自下而上分为大通河组、河口组和民和组。根据三组的化石特征,探讨它们的地质时代,并与相关地区的地层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