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8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87篇
测绘学   651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211篇
地质学   348篇
海洋学   61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Visual Studio 2012为平台,利用ArcGIS Engine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以C#为开发语言结合第三方插件设计开发海域定级决策子系统,实现了不同用海方式海域的自动化定级,对海域定级基础数据、过程数据和结果数据进行综合管理,构建了一个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海域定级信息管理系统原型;此外,利用WebGIS将海域定级决策子系统分析生成的结果数据发布成服务,实现海域定级信息共享子系统。本研究为海域定级提供智能化平台,提高对海域定级及评估效率,有利于海洋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ArcGIS的二次调查地籍图形拓扑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二次调查地籍数据库的质量,提高地籍空间数据检查效率,在分析二次调查地籍建库规范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ArcGIS对地籍图形进行拓扑检测,并通过实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Autochthonous red algal structures known as coralligène de plateau occur in the modern warm‐temperate Mediterranean Sea at water depths from 20 to 120 m, but fossil counterparts are not so well‐known. This study describes, from an uplifted coastal section at Plimiri on the island of Rhodes, a 450 m long by 10 m thick Late Pleistocene red algal reef (Coralligène Facies), interpreted as being a coralligène de plateau, and its associated deposits. The Coralligène Facies, constructed mainly by Lithophyllum and Titanoderma, sits unconformably upon the Plio‐Pleistocene Rhodes Formation and is overlain by a Maerl Facies (2 m), a Mixed Siliciclastic‐Carbonate Facies (0·2 m) and an Aeolian Sand Facies (2·5 m). The three calcareous facies, of Heterozoan character, are correlated with established members in the Lindos Acropolis Formation in the north of the island, while the aeolian facies is assigned to the new Plimiri Aeolianite Formation. The palaeoenvironmental and genetic‐stratigraphic interpretations of these mixed siliciclastic‐carbonate temperate water deposits involved consideration of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siliciclastic shelf and tropical carbonate shelf models, such as vertical grain‐size trends and the stratigraphic position of zooxanthellate coral growths. Integration of these results with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dates of bivalve shells indicates that the Coralligène Facies was deposited during Marine Isotope Stage 6 to 5e transgressive event (ca 135 to 120 ka), in water depths of 20 to 50 m, and the overlying Maerl Facies was deposited during regression from Marine Isotope Stage 5e to 5d (ca 120 to 110 ka), at water depths of 25 to 40 m. The capping Aeolian Sand Facies, involving dual terrestrial subunits, is interpreted as having formed during each of the glacial intervals Marine Isotope Stages 4 (71 to 59 ka) and 2 (24 to 12 ka), with soil formation during the subsequent interglacial periods of Marine Isotope Stages 3 and 1, respectively. Accumulation rates of about 0·7 mm year?1 are estimated for the Coralligène Facies and minimum accumulation rates of 0·2 mm year?1 are estimated for the Maerl Facies. The existence of older red algal reefs in the Plimiri region during at least Marine Isotope Stages 7 (245 to 186 ka) and 9 (339 to 303 ka) is inferred from the occurrence of reworked coralligène‐type lithoclasts in the basal part of the section and from the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ages of transported bivalve shells.  相似文献   
4.
通过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客观地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长8砂岩的微观非均质性特征,发现该区长8储层为致密型砂岩,直观地显示出长8砂岩储层具有很强的微观非均质性,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是影响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长8砂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在低渗透砂岩中,引起砂岩产生强烈的非均质性,而这些砂岩则形成长8砂岩储层的高渗带。  相似文献   
5.
外大陆架划界信息系统中数据交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VB.NET作为开发工具,ArcGIS Engine作为开发平台,进行外大陆架划界的数据交换研究,所开发的程序能够实现图元和文件层次的交换。该方法的研究对于我国外大陆架的划界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城市交通道路网的特点,根据现实的交通网络,对葫芦岛地区道路网络进行建立及分析。利用ArcGIS中的Geodatabase构建路网数据库,利用节点一弧段数据结构构建空间网络拓扑关系,生成点一弧矢量数据模型表示的道路网络。并实现四种网络分析功能:最佳路径分析、空间查询、追踪分析和缓冲区分析。  相似文献   
7.
卢晓平 《东北测绘》2008,31(1):122-126
由于GIS软件平台与CAD软件平台各自具有的优势不一样,如何把ArcGIS和AutoCAD相结合,利用各自优势,快速有效地进行地形图数据库内业编辑、数据分析;本文重点讨论了GIS和CAD数据交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海底基岩高程测量中浅地层剖面仪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浅地层剖面仪在海洋地球物理探测中的应用为出发点,介绍了浅地层剖面仪采集数据的构成后,提出了一种基于ESRI公司ArcGIS平台数据处理方法,并结合某跨海大桥工程桥墩附近基岩高程测量的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快速、有效性,最后提出了对于浅地层剖面数据处理方法的结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野外露头剖面的岩石学与岩相组合,沉积特征与相标志,古流向测定,室内砂岩的骨架矿物、重矿物组合及其平面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以线状或点状物源为特征的一套近源快速堆积的冲积扇与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形成于盆地由快速拗陷转入逆冲负荷沉降期间。长8沉积期盆地西南部的古水流与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南方向,其次为西北和东南方向。长6油层组沉积期,盆地内部底床下沉作用减缓,湖盆开始收缩,湖盆西岸除北部有少量扇三角洲沉积外,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而盆地东北部与东部的沉积作用大大加强,致使在盆地东部形成一系列大型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至盆地西南部相变为半深湖-深湖相与浊流相沉积。长6沉积期古水流除来自西南、西北和东南方向外.还有来自北东和正东方向的次要物源,它们在盆地西南部悦乐-玄马-板桥-固城-合水-带汇合,使该地带成为混合物源区。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盒8气藏为弹性驱动的河流相低效气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在开发中普遍见水。根据试采情况将气藏储层分为气层、水层、气水层三类,开展气、水层的测井识别研究。以区内26口井50个射孔层段各层的试油结果作为依据,选出了700个样本点作为判识建模的标本,以声波时差和中子孔隙度等8个原始测井值作为判识变量组合,采用模糊判别分析,建立了各层的判识模型。回判结果表明,模型对气层精度达到97%,水层为89%,气水层为94%。利用未参加建模的出水井射孔段对模型进行验证,判识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模型具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