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研究花岗质岩石侵位的温度.压力条件是了解造山带深埋变质和抬升剥蚀的重要手段之一.华南广泛发育中生代花岗质岩石,大多数为过铝质岩石,其中印支期花岗岩尤其明显(〉91%为过铝质花岗岩).这些过铝质花岗岩由于缺乏常用的确定压力矿物角闪石而难于计算其形成压力.白云母是一种特征的过铝质矿物,在合适的条件下也可以用于计算形成压力,因此可以用来限制过铝质花岗岩体的侵位深度.本文研究了南岭东段龙源坝杂岩体中印支期和燕山期二云母花岗岩中白云母特征,根据显微镜观察,龙源坝印支期和燕山期二云母花岗岩中的白云母都存在原生和次生白云母两种成因类型.但是,化学成分上印支期二云母花岗岩中的白云母具有高的Ti,A1,Mg和Na含量,相对低的Fe和Mn含量,化学成分判别都属于原生白云母.相反地,燕山期二云母花岗岩的白云母化学成分判别都属于次生白云母.根据龙源坝印支期二云母花岗岩和燕山期二云母花岗岩中白云母压力计计算结果以及岩体形成背景的讨论,化学成分判别为原生白云母计算的压力是合理的,而次生白云母计算的压力不合理.计算的龙源坝印支期二云母花岗岩形成压力平均为-5.9Kbar,对应的深度为。19km.印支期二云母花岗岩可能是在地壳挤压加厚构造背景下深部熔融,并侵入结晶形成.  相似文献   
2.
龙源坝地区南西部山间小盆地周围的花岗岩风化壳进行踏勘调查发现,区内山形地势受燕山期NE向良伞寨断裂带和喜山期新构造的双重影响,盆地周缘多为低缓山丘,风化壳厚度大,壳层结构发育完整,是离子型稀土矿理想的赋存场所。基岩岩性主要为燕山早期粗中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次为燕山晚期细粒二云母花岗岩、煌斑岩,是离子型稀土矿的成矿物质来源。研究区处于赣南粤北(稀土矿)成矿亚区,属亚热带气候,温热多雨,利于离子型稀土矿的形成。认为该区具有探寻中―小型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3.
党飞鹏 《地质与勘探》2017,53(4):624-631
上窖地段位于NE向桃山-诸广花岗岩型铀成矿带中段黄沙矿区的南部。近EW向F黄、F上断裂与NE向良伞寨断裂带构成该矿区基本构造格架,控制了良伞寨、上窖、鹅公塘三个铀矿床和多个矿(化)点的定位,显示优越的铀成矿地质背景。近几年在上窖地段实施的调查评价和预查工作,新发现了受近SN向F青断裂控制的青山铀矿点,丰富了"NE向断裂控矿和近SN向、NE向次级断裂容矿"的成矿规律。本文以前期找矿勘查成果为基础,结合前人资料,简述研究区铀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化特征,浅析NE向断裂的控矿作用和近SN向断裂的容矿特征,探讨深部找矿方向,认为研究区南西部F青断裂发育延伸的地段是寻找受NE向断裂控制的赋存于近SN向F青断裂内铀矿化的有利地段,标高100m~350m是下一步钻探查证的重点找矿部位。  相似文献   
4.
南岭龙源坝复式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源坝复式岩体是南岭花岗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曾被作为其东侧燕山期陂头岩体的组成部分。最新研究表明,岩体的主体形成于印支期,在时代和成因上明显不同于陂头岩体。该印支期花岗岩与燕山期花岗岩和燕山期正长岩在主要氧化物成分上存在显著差别,暗示它们可能不存在结晶分异的演化关系。在微量元素特征上,印支期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富集轻稀土元素;燕山期花岗岩的稀土元素含量低,亏损中稀土,Th/U、Nb/Ta和Zr/Hf比值小,分馏明显,暗示岩浆作用过程中流体作用比较强烈;燕山期正长岩以富集高场强元素和稀土元素为特征,类似于A型花岗岩。锶、钕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龙源坝复式岩体属于壳源S型花岗岩,起源于早元古代壳-幔分异产生的地壳。  相似文献   
5.
华南印支期岩浆活动强烈,并形成了大量的花岗质岩石,按矿物组合可将其分为含典型过铝质矿物白云母、电气石、黄玉的强过铝质花岗岩(SPG)和含角闪石、黑云母等镁铁质矿物,而缺乏典型过铝质矿物的弱过铝质花岗岩(WPG)两大类。黑云母是花岗岩类岩石中最常见的镁铁质矿物之一,其成分特征可以有效示踪花岗岩的成岩物理-化学条件和源区性质。以赣南印支期龙源坝岩体和湘中白马山岩体为例,对华南印支期花岗岩中两类过铝质岩石的黑云母矿物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WPG中黑云母富镁、贫铝、贫铁,属镁质黑云母,而SPG中黑云母贫镁、富铝、富铁,属铁质黑云母。黑云母平衡结晶温度和氧逸度估算结果显示,WPG比SPG具有更高的岩浆温度和氧逸度。WPG属于壳幔岩浆混合产物,而SPG则来自于接近纯地壳沉积物质部分熔融产物。花岗岩中黑云母的化学成分可以有效判断源区性质,无法单独判断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6.
研究区位于桃山-诸广铀成矿带南段,龙源坝复式杂岩体中南部.侏罗-白垩纪(燕山期),区域构造应力环境由挤压造山演变为陆壳伸展,伴随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和铀成矿作用.区内发育NE、近E-W、NW向3组断裂构造.断裂构造是主控矿因素,限制了区内燕山晚期花岗质岩浆的侵入形态,及铀矿床、铀矿(化)点和异常点(带)的空间分布.NW、NWW向张性断裂多被燕山晚期中基性脉岩充填,呈成群成组的斜列式等间距展布,岩性为辉绿岩和斜闪煌斑岩.中基性脉岩与灰白-灰黑色微晶石英脉或浅红褐色-杂色硅化带/硅化破碎带的重接、斜接、反接复合部位是“交点型”铀矿化赋存的有利场所.矿化或近矿部位的中基性脉岩多褪色为黄褐色-灰白色,发育硅化、赤铁矿化、水云母化、褐铁矿化,可见黄铁矿、方铅矿、铜铀云母、钙铀云母等.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具有较好的“交点型”铀成矿地质条件,铀资源找矿潜力良好,铀矿化与中基性脉岩具密切的空间和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