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省黄山地区唐家坞组生物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刘村一带唐家坞组的时代以往归为晚志留世,新近在唐家坞组中采获腕足类、瓣鳃类、腹足类等多门类化石,并首次采获胞石、鹦鹉螺等化石,其中胞石Conochitina(Densichitana)dens的时代为兰多维列世末至文洛克世初期,含这些化石的层位相当于秀山动物群的层位。结合地质情况分析,唐家坞组时限主要属于早志留世。  相似文献   
2.
3.
陈潮 《中国方域》2004,(5):19-19
近日翻阅报纸,看到《人民日报》海外版“黄山在哪里”一文,读到安徽黄山市境内“黄山”地名之多,以致著名风景名胜地的黄山反而难以寻找,笔者深有同感。早在1991年笔者于《中国地名》杂志第六期上,也曾以“黄山在哪里”为题,撰文从行政区划角度指出黄山市定名之欠妥。  相似文献   
4.
徽州改名(大)黄山之荒唐之举,引起全国上下惊奇和议论纷纷。看了《中国方域》2003年第5期发表国家一级美术师刘晖义正辞严、一片丹心的《徽州改名黄山之谜》一文之后,心潮起伏,久久难平……我们都是历史见证人,曾对黄山与徽州地区进行过采访,亲眼目睹和调查了徽州改名(大)黄山市的前前后后,并且一直密切关注着各方面对  相似文献   
5.
《安徽地质》2005,15(4):255-255
安徽省地质学会七届四次全体理事会议于2004年10月26日在黄山市召开。105名理事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李学文副理事长主持。宋广平理事长作了省地质学会2005年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安排的报告,报告全面总结了2005年省学会在学术活动、《安徽地质》编辑出版、科普宣传活动、科技咨询和中介服务、自身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并对2006年学会的主要工作进行了初步安排。  相似文献   
6.
7.
8.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工程建设活动日趋频繁.在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前进行地质条件分析、适宜性评价是十分必要的.工程建设适宜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各因素间相互关联但影响程度不同.文章以黄山市中心城区为实例,从地质环境条件角度出发,介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层次分析法(AHP)的灰色评估法在实际评价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该方法首先选取与工程建设适宜性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在对评价单因子定性评价的基础上,用AHP确定各评价单因子的权重,最后用灰色评估法对工程建设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估.该应用效果较好,可在同类评价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分析,研究黄山市中心城区地形地貌、水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地质灾害等可能影响工程建设的主要地质因素的发育特征,并运用多因子分级加权指数法进行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研究区可划分为工程建设适宜区、较适宜区和适宜性差区3个等级;黄山市中心城区地质环境总体较好,工程建设适宜区和较适宜区面积广且成片分布,与定性认识基本吻合。以上认识可为黄山市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布局、建设、发展及工程选址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黄山市和淮北市为例,对皖南和皖北城市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地质背景、主要城市地质问题、城市地质调查内容进行比较,认为黄山市和淮北市是安徽省南部和北部城市的典型代表,其城市地质调查主要目的、方法手段相同,侧重点应当根据城市地质背景特征和发展需要有所不同,对今后皖南和皖北地区其他城市开展此项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