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1.
川口油田天然气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3口井温度、压力、生产气油比以及三口井高压物性分析资料,对川口油田原始气油比与生产气油比、油层中部压力与饱和压力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川口油田天然气在地下主要是以溶于油中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2.
矿场实验数据表明,在井底流压高于饱和压力(Pf >Pb)条件下,油藏的渗流特征表现为单相达西流,当井底流压低于饱和压力(Pf相似文献   
3.
东濮凹陷濮卫洼陷油气成藏期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综合利用断裂和圈闭发育史、油藏饱和压力、烃源岩主生排烃期、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等方法对东濮凹陷濮卫洼陷油气成藏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于存在剥蚀厚度比较大的地区在利用饱和压力方法计算成藏期时应结合埋藏史.研究认为,该区主要为两期成藏,分别为古近纪末期和新近纪末期一第四纪,且东西两侧油气成藏期存在差异,东侧濮城地区两期成藏,在古近纪末期和新近纪末期一第四纪均发生油气充注成藏,而西侧卫城地区仅在古近纪末期存在油气充注成藏,为一期成藏.  相似文献   
4.
除实验室测定参数(Th, oil、Th, aqu和Fv)外, 石油包裹体热动力学模拟古压力精度还极大地受控于石油组分模型、饱和压力预测以及气、液相摩尔体积的预测精度.在改进α-β组分模型前提下, 利用微调组分和匹配饱和压力方法改进并验证了石油流体饱和压力预测精度; 在匹配饱和压力与实验实测饱和压力前提下, 利用体积转换方法匹配22组油藏流体391个常组分膨胀实验相对体积数据, 从而改善了利用Peng-Robison状态方程计算油包裹体气泡充填度(20 ℃)和等容线的能力.最终评价了真实石油流体组分甲烷摩尔含量和等效石油流体组分甲烷摩尔含量两个组分模拟约束条件下, 改进的热动力学模拟方法和PIT软件及Vtflinc软件重构捕获压力的精度.结果表明, 改进的热动力学模拟古压力方法较其他两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捕获压力预测的精度.考虑到石油包裹体甲烷摩尔含量难获取问题, 利用改进后的方法结合等效流体组分约束条件是重构捕获压力的理想方法组合.   相似文献   
5.
济阳坳陷中浅层气溶脱机制及成藏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济阳坳陷中的石油伴生气是中浅层气藏的主要来源,生物气和油藏中原油降解形成的甲烷气也可以提供部分气源.中浅层气藏形成的关键在于溶解气的脱气及其进一步封存,影响脱气的主要因素是压力、温度和油气性质,其中压力是主导因素.在济阳坳陷,中浅层气藏分布在500~2 000 m间.地下温压场对该区中浅层天然气藏的形成和分布起控制作用,只有当地层饱和压力差低于3 Mpa时,才会形成气顶或气层,济阳坳陷脱气点的对应深度是1 500~2 000 m.中浅层气藏在济阳坳陷中的分布主要与断层有关,断层是天然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运移过程中的分异是中浅层气藏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东濮凹陷濮卫洼陷油气成藏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利用断裂和圈闭发育史、油藏饱和压力、烃源岩主生排烃期、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等方法对东濮凹陷濮卫洼陷油气成藏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于存在剥蚀厚度比较大的地区在利用饱和压力方法计算成藏期时应结合埋藏史。研究认为,该区主要为两期成藏,分别为古近纪末期和新近纪末期—第四纪,且东西两侧油气成藏期存在差异,东侧濮城地区两期成藏,在古近纪末期和新近纪末期—第四纪均发生油气充注成藏,而西侧卫城地区仅在古近纪末期存在油气充注成藏,为一期成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