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过去21Ma以来大洋表面pH值的替代物──有孔虫中的硼同位素A.J.Spivack等在ODP803D孔(2°25.98′N,160°32.46′E;水深3410m)中分离出了孔隙水和有孔虫样品。该孔从顶部至220m处主要由99%以上的生源沉积物与碳酸...  相似文献   
2.
袁智广 《吉林地质》2003,22(2):34-40
本文对松辽盆地东南部后五家户气田划分出22种沉积微相,建立7种相层序,分析了扇三角洲及三角洲沉积环境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指出了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砂体较为发育,沉积物源来自气田东北部和东南部两个方向。后五家户气田多为构造—岩性气藏和岩性气藏。  相似文献   
3.
上地幔顶部折射波走时层析成像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上地幔顶部折射波走时层析成像研究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上地幔项部折射波走时层析成像研究的各种方法并分析了其优缺点,介绍了国内外有关上地幔顶部折射波的研究工作和成果,阐述了上地幔顶部速度结构与构造活动的关系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As a result of the left-lateral strike-slipping of the Altyn Tagh fault in Neotectonic period, a contra-rotational structure, namely the Zhaobishan vortex structure, has developed at the juncture of the main Altyn Tagh fault and the northern fringe fault of the Qilian Mountains.Preliminary analysis on the de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Zhaobishan vortex structur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evious data, suggests that the tectonic transform between the Altyn Tagh fault and the northern fringe fault of the Qilian Mountains attributes to the deformation of the rotational structure. The existence of a series of rotational structures along the Altyn Tagh fault and on the northeastern edge of the Qinghai-Xizang(Tibet) plateau indicate that as the substance in the northern Qinghal-Xizang (Tibet) plateau moves clockwise around the eastern tectonic knot of the Himalayas, rotational structures become the principal mode on the northern marginal zone of the Plateau of transforming and absorbing tectonic deformation.  相似文献   
5.
晚震旦世陡山挖期是南挖冰期后第一次生物爆发期,又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磷、锰和重晶石等矿产形成期,是末前寒武纪的重要时期之一。最近,分别在贵州息峰温泉、开阳洋水沙坝土、福泉拦马坳、上饶朝阳王家院及贵州瓮安大塘等剖面,于陡山沱组顶部采集磷块岩和磷质样品,  相似文献   
6.
在TX天然气田(藏)上方和周边的综合化探异常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其成气成油区段的位置。特别是以CH4、C2H6、C3H8、△C指标在气田上方所具有的顶部晕和吸附相态Hg、Ks、Fe2+元素指标在气田周边形成的半环状晕,二者形成的镶嵌结构。其镶嵌结构地段正好指示地下深部天然气田分布中心位置的特征,是天然气综合化探寻找天然气田重要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和异常评价的判别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中国东部陆缘地区--郯庐断裂带两侧地壳与上地幔结构和综合地球物理场特征,阐述了其与一串含油气裂谷型盆地的分布规律,并讨论了其沉积和演化。 结果表明:这一系列含油气盆地,分布在上地幔顶部的隆起地区,均具有异常的地球物理场特征。这些盆地中有着巨厚的中、新生代的沉积,具备了良好的生油与储油条件。它们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运动密切相关,并且受着深部地幔物质运移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利用两颗伴飞的Swarm A/C卫星搭载的双频GPS接收机获取的TEC数据,在两个卫星轨道平面同时对顶部电离层电子密度进行层析成像,实现对顶部电离层电子密度的三维观测.为了能够重现扰动期间电离层电子密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在正则化求解过程中,我们引入了水平矩阵H和垂直矩阵V刻画电子密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引入整体约束矩阵C以调节不同空间对电子密度相对变化的权重.数值验证结果表明我们的算法对常见的观测误差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反演计算出的电子密度平均偏差优于10%.在不同地磁活动条件下,与第三方观测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本文反演算法的可靠性.实测数据反演结果表明我们的算法不仅能够较好地重现顶部电离层子午向百公里级别的不规则结构,还能有效分辨纬向相隔~150 km的两个卫星轨道平面的电子密度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拾取了中国数字测震台网固定台站记录的2008—2019年期间发生在山西断陷带及邻区2级以上天然地震事件及陕西神木、府谷等3级以上非天然地震事件共25304条高质量Pn到时数据,反演了山西断陷带及邻区上地幔顶部高分辨率Pn波速度结构与各向异性.研究结果显示,山西断陷带及邻区Pn波速度结构差异较大,大同火山及以南区域、忻定盆地、太行山造山带、华北盆地南部和吕梁山局部地区表现为显著的低波速异常,而运城盆地、临汾盆地北部、太原盆地、大同盆地北部、华北盆地北部和鄂尔多斯块体呈现明显的高波速异常.大同火山下方上地幔顶部的低波速异常与Pn快波方向呈现以火山为中心的近发散状结构特征,结合已有的远震上地幔成像结果,暗示大同火山岩浆可能来源于地幔深部,岩浆的底侵或热侵蚀作用造成了该地区岩石圈的破坏以及整个华北克拉通的"活化",这一推论符合克拉通的热-化学侵蚀破坏模型.山西断陷带上地幔顶部速度异常形态较好的对应了研究区的地质构造,Pn快波速方向与地质构造的展布方向和SKS波各向异性的特征基本一致,说明变形形式以简单剪切为主,表明其形成和演化过程与上地幔物质运移过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