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14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井矿冶遗址冶炼产物的输出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井矿冶遗址是我国北方发现最早的一处古铜矿遗址。本文利用ICP方法,测试了该遗址的铜矿、炼渣和辽西地区出土的部分青铜器。结果显示,遗址的冶炼金属产品Ag、As、Sb、Bi、Co、Zn等元素含量偏高,Mo含量偏低。同时发现,这批辽西地区出土的青铜器样品微量元素特征明显不同于铜绿山和皖南的铜锭,而与大井铜矿很相似,其铜料来源很可能来自大井古铜矿或其周边铜矿。这一结论,对探讨大井古铜矿冶炼产品的使用范围和辽西地区的冶金历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泥芯中稀土元素示踪青铜器的产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铜器上所残留的陶范或泥芯出发,探讨利用泥芯示踪青铜器产地的可行性。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试了湖北、陕西、内蒙古和辽宁等地古代遗址出土陶范、泥芯等冶铸遗物的稀土元素,并分析比较了各自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湖北枣阳九连墩和荆门左冢楚墓群出土青铜器上的泥芯进行稀土元素分析,为这些青铜器的铸造地提供信息。研究结果显示,各地陶范和泥芯的稀土元素特征有一定差异,通过分析青铜器上所残留的泥芯或陶范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示踪古代青铜器的产地,即铸造地。  相似文献   
3.
正"田"字的纵横线条,究竟代表田埂还是代表水渠?两者都能说通。终究,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了水土共济对生命养育的重要,也很早就开始有水利设施了。"田"字谁都认识,这个字在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稳定的原形,虽然也有不同的写法,但造字思路没有大的变化,只不过简繁有区别而已。许多人以为我们今天才将田地搞成阡正陌直的方格,这是不对的。几千年前,中华大地上的耕地就是这样。明白这缘由,就很容易理解"田"字的来历,看到其他变化了的古"田"字也就很容易辨认了。  相似文献   
4.
《西部资源》2012,(4):75-75
本世纪以来,我国一些重要的锡矿区都做过一些程度不等的地质调查。比较重要的有:1898—1910年M.Lecrele及J.Deprat、1914年丁文江对个旧的调查;1934—1940年孟宪民等对个旧进行了1∶5万—1∶1万地形地质和坑、硐地质调查;早在公元前3700年埃及人就已用锡。公元前1800年,中国就有了青铜制品。我国商代后期是青铜器极盛的时代,是青铜工艺发展的第一个高峰。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的我国著名的司母戊大鼎,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重达875kg的司母戊大鼎是我国目前出土青铜器中最大的,也是世界青铜器中所罕见的。  相似文献   
5.
<正>西周的土地政策里,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准开垦私田,所有的土地都是天子、诸侯国、大夫或者卿的,其他人都只不过是土地上的奴隶。但一件新发现的青铜器文物,却记载了一  相似文献   
6.
吴晔  马亮 《湖南地质》2010,(4):12-12
西周的土地政策里,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准开垦私田,所有的土地都是天子、诸侯国、大夫或者卿的,其他人都只不过是土地上的奴隶。但一件新发现的青铜器文物,却记载了一段很有意思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程文斌  郎兴海  欧阳辉  彭义伟  谢富伟  王勇  彭强  杨超  陈翠华  向芳 《地质论评》2023,69(4):2023040012-2023040012
含高放射性成因铅是商代青铜器的重要特征,但对其矿料来源的讨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收集了河南郑州商城、山西垣曲商城、湖北盘龙城、四川三星堆、陕西汉中(地区)、江西新干大洋洲、河南安阳殷墟和陕北(地区)覆盖整个商代的8个遗址/地区700件出土青铜器样品的铅同位素组成数据,并与全国606个Pb—Zn、Cu、Sn多金属矿床4025件矿石样品的铅同位素组成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探讨商代青铜器的矿料来源和古蜀国在矿业贸易中的地位。研究表明:(1)河南郑州商城、湖北盘龙城、陕西汉中、山西垣曲商城、河南安阳殷墟和陕北6个遗址/地区的青铜器很可能采用了含异常铅和正常铅的两类铅料;而四川三星堆与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的青铜器则主要采用了含异常铅的铅料。四川三星堆、陕西汉中和陕北3个遗址/地区出土的青铜器很可能采用了含异常铅和正常铅的两类铜料;而河南郑州商城、湖北盘龙城、山西垣曲商城、河南安阳殷墟与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的青铜器采用的铜料很可能以含正常铅为主,但不排除采用含异常铅铜料的可能性。(2)对比全国Cu、Pb—Zn、Sn及多金属矿床铅同位素资料,商代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中的高放射性成因铅的铅料,最有可能来自四川云南交界处的MVT型Pb—Zn矿床;而含高放射性成因铅的铜料,则最可能来自四川云南交界处的IOCG型Cu矿和山西中条山铜矿峪Cu矿床。(3)综合三星堆遗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三星堆青铜文明的兴衰时间及其与其他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的路径,推测古蜀三星堆很可能是商代含高放射性成因铅的铅料及部分铜料贸易的大型中转地,商代含高放射性成因铅的青铜器的兴盛与衰落则很可能与三星堆青铜文明的开启与消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西部资源》2012,(5):56-59
公元前一千六百年,第一批古希腊人到达了爱琴海边,他们建立起大大小小的城邦,一种以市民自治为特色的城邦制成为古希腊统治的基本形式。与此同时,在亚欧大陆的黄河下游,一个叫做商的王朝开始创立。  相似文献   
9.
《西部资源》2012,(4):70
中国金属矿产开发利用的历史,经过石器时代以后,到夏代晚期,进入了青铜器时代。随后,商代是青铜器极盛的时代,当时青铜手工业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从夏代晚期、商代早期到春秋末期,青铜器时代经历了1,100多年。据铜录山古矿遗址和冶铜遗址的发掘,可以看出我国早在春秋时代就已经有了相当发达的采矿技术和冶铸工艺。锡和铅都是组成青铜合金的重要元素,考古发掘表明商和西周都有青铜器和铅器。锌开始冶炼的时间尚待查明,至迟在明代宣德  相似文献   
10.
张占国 《中国地名》2014,(10):54-54
岐山县位于陕西省西部,宝鸡市东北部,是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是周文化的发祥地,是民族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古代哲学宏著《周易》诞生之地。地处关中平原、陕北黄土高原过渡区。北有岐山,南接秦岐。渭河自西向东流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