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民和黄土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交接部位,对气候反应较敏感,对该黄土1.87-0.70Ma BP段进行了CaCO3和有机碳总量(TOC)的采样分析。民和黄土CoCO3含量在5.89%-18.63%之间变化,平均11.41%;有机碳含量较低,在0.007%-0.452%之间,平均0.088%。民和黄土中的CaCO3含量明显高于兰州、洛川和西安等地,而有机碳含量则远低于上述地区。黄土中CaCO3和有机碳含量变化反映了该区1.87Ma BP以来气候变干冷的趋向。分别受复杂的CaCO3来源与类型、困难的采样、地区上的差异对比等和有机碳保存条件、沉积速率以及“埋藏效应”的影响,黄土中的CaCO3和有机碳的波动变化作为气候变化的替代性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文章最后指出,在实际应用中,黄土(特别是黄土高原西北部)中CaCO3和有机碳气候指标应结合其他环境指标共同使用,才能从中提取正确的古气候信息。  相似文献   
2.
陇西三关行     
元旦休假到兰州,原打算在黄河边待一两天便直飞敦煌。但兰州的朋友说,陇西三关——嘉峪关、玉门关、阳关都在一条道上,何不都潇洒走一回,重拾在丝绸之路的点滴花雨,亲历一番古诗人的边塞情怀?我觉得有道理,便在当天傍晚登上西去嘉峪关的旅游专列,在火车隆隆的奔驰中进入历史的悠悠岁月,开始陇西三关行。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名》2012,(1):69-69,73
1.离别陇西去闽中(打一河南古迹)2.辰年守岁待除夕(打一湖南地名)3.史进纹身(打一香港地名)4.僧繇画壁睛未点(打一广西名胜)5.胭脂浮云泛华清(打一天津名胜)6.云无心而出岫(打一广西名胜)  相似文献   
4.
陇西祖厉河流域降水插值方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降水作为五水转化和水量平衡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物质与能量转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分布式水文模型中的重要参量.本研究选择了陇西黄土高原祖厉河流域,采用5种空间插值方法,对该区域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经分析比较,空间插值法中趋势面方法最佳.趋势面方法经统计模型调整,使得降水模拟精度有所提高.从模拟结果来看:该流域降水呈现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自南向北逐渐减少;降水受地形影响较大,海拔高度每降低100 m,降水量平均减少20 mm;流域绝大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在280~430 mm范围内.该高时空分辨率的降水模拟模型对区域水资源分析及生态环境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9、2001、2004和2007年4期GPS观测数据为边界条件,使用非连续接触有限元技术构建陇西块体二维有限元模型,在摩擦系数不确定性分析基础上,计算区内主要断裂带滑动速率。结果表明,现今地壳形变运动状态下陇西块体的北东向运动在海原断裂附近受到鄂尔多斯块体、阿拉善块体阻碍,陇西块体周缘的海原断裂带、老虎山断裂、西秦岭北缘断裂呈现左旋走滑特征,滑动速率为3.5 mm/a、2.2 mm/a和1.9 mm/a,说明在青藏高原推挤作用下以上关键部位正在进行快速的构造应变积累。  相似文献   
6.
这次地震是由个别专家演绎出来的,发震日定为阳嘉三年十一月十一日(134年12月13日),地点定在陇西汉阳(今甘肃天水),震级7级. 1 "阳嘉三年地震"史无记载"阳嘉三年地震"出于清代经学家惠栋(1697-1758年)<后汉书补注.卷二十一>:"<鲁国先贤传>云,孔氏仲渊为司空,阳嘉三年以地震免."<鲁国先贤传>是晋大司农白褒撰,原作已佚.  相似文献   
7.
早更新世以来腾格里沙漠形成与演化的风成沉积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陇西盆地六盘山西侧山麓剥蚀面上厚约223 m的断岘黄土-古土壤剖面的古地磁、磁化率和粒度进行分析,该剖面具有1.8 Ma以来完整的风成沉积旋回。主要应用砂粒百分含量(>63μm)作为指示风成物质来源区沙漠范围和气候干旱的直接指标,初步发现腾格里沙漠自1.8 Ma以来至少有2次大的扩张与变化过程,分别发生在1.1和0.8 MaBP前后,表明腾格里沙漠的扩张与变化可能同全球性的冰量增加和冬季风增强以及区域性的青藏高原隆升有成因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张衡地动仪的失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武玉霞  朱涛 《中国地震》2007,23(1):93-103
0引言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扩大,世界上更多的人注意到了中国的张衡和他创制的地动仪。这不仅是因为它的出现比西方的验震器(1703年Feuille、1747年Cirillo、1751年Bina、1784年Cavalli等仪器)早约1600年(Dewey等,1969),是人类第一台地震仪器,还因为它成功地测到了公元134年的陇西地震,首开人类测震记录之先河(“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后汉书.张衡传》)。目前,张衡地动仪的研究已经国际化,国内外取得的一些新成果,修正、更新和弥补了早期研究中的一些内容和缺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长期宣传的地动仪曾经检…  相似文献   
9.
陇西盆地东南部是陆内中低温地热田发育的重要场所.为研究陇西盆地东南部地热成田因素,基于已有地热田水文化学及热储特征,从区域构造、岩浆岩、水文地质等要素入手,分析其对地热田的控制作用、建立地热成田概念模型.研究表明,盆地内地热田热源主要来源于刚性结晶基底对地壳深处(上地幔)热的传导.深大断裂是地下热源上涌的主要通道,断裂...  相似文献   
10.
对黄土高原西部的陇西盆地中断岘黄土剖面地层中的磁化率、粒度、CaCO3含量和有机碳含量等气候代用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在末次间冰期以来,其冬、夏季风的变化分别经历了多次相对增强的时期;其演化阶段基本可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SPEC-MAP)对比,并且与同期的印度洋季风强度变化存在着较高的一致性。由此可以认为,全球冰量变化可能不是控制青藏高原季风演变的决定因素,而其它因素如太阳辐射变化及高原下垫面状况对高原季风演化可能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