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4篇
  免费   342篇
  国内免费   338篇
测绘学   105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668篇
地质学   1379篇
海洋学   18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2篇
自然地理   385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19世纪晚期以来,我国大多数湖泊都表现出湖水位的强烈波动变化。低湖面期发生在本世纪初至30年代及自60年代以来时期;而在本世纪40年代湖泊水位普遍比现代要高出2—4米。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将湖水位的这种变化,尤其是60年代以来的水位下降,归咎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但是,本文的研究表明自60年代以来,我国仍有些地区河湖水位上升,并且这些地区人类活动影响也十分强烈;而在青藏高原,尽管人类活动影响微弱,湖水位却下降强烈。进一步的分析证实河湖水位变化与降雨量变化的地区差异一致;并且变化强烈区呈东北——西南向带状分布,与控制我国主要降雨量分布的极锋位置平行一致。在时间上,40年代前后的高湖面期,同时也是气温和降雨量明显偏高的所谓“20世纪温暖期”。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藏北高原西北部结则茶卡湖泊及其沿岸地质地貌调查,发现其为一个富含硼、锂、钾、锶的封闭型盐湖,沿岸海拔4 850 m拔湖325 m有一条明显的高位湖岸线,该湖岸线到湖面之间有六级湖积阶地发育,六级以上阶地保存零星。沿湖岸不同高度上的湖积物U系年龄分别为(14.2±1.2)ka BP(T2)、(38.0±3.5)ka BP(T4)和(41.6±3.2)ka BP(T5)。湖面下降的幅度是藏北高原迄今所知最大。根据湖面平均下降速度推算高位湖岸线和高位湖积层的形成年龄在(120~90)ka BP,与东部的纳木错和西部的甜水海基本一致,说明藏北高原在晚更新世初期有一个明显的泛湖期。大约100 ka BP结则茶卡湖面开始下降,晚更新世以来湖泊演化是在封闭体系干旱环境下进行的,盐湖形成于14 ka BP左右,藏北高原在晚更新世以来气候变化可能为自西向东逐渐变为干寒。  相似文献   
4.
松科1井南孔选址、岩心剖面特征与特殊岩性层的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松科1井南孔是松辽盆地白垩系科学钻探工程两个钻孔中的一个,位于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齐家古龙凹陷敖南鼻状构造的翼部。通过对松科1井南孔嫩二段底部到泉三段顶部连续取心资料的详细描述,建立松科1井南孔岩心剖面,识别出5种常见岩性(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和细砂岩)和8种特殊岩性(白云岩、火山灰、油页岩、灰质泥岩、泥灰岩、重结晶灰岩、介形虫碎屑灰岩和介形虫灰岩)。特殊岩性出现的总层数为172层,总厚度为14.516m,分布在青一段,青二、三段,姚二、三段,嫩一段和嫩二段地层中。对松科1井的精细岩心描述和对特殊岩性的识别是后续研究工作开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纳木错湖细菌群落特征及其与高山湖泊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流式细胞计数和构建环境样品16S rRNA基因的克隆文库,分析了纳木错湖水细菌的群落结构特征,并与阿尔卑斯高山湖泊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比较.纳木错6月湖水细菌数为1.21×106个·mL-1,与其它高山湖泊相似.β -Proteobacteria类细菌是纳木错湖水细菌的主要类群,占总数的61%.纳木错湖水细菌与分离自其它水生环境的细菌相似,但具耐寒的特征.由于营养条件、地理状况等物理化学特征的不同,纳木错湖与阿尔卑斯高山湖泊(Jori XIII湖)细菌的种属完全不同,纳木错湖细菌以耐寒和嗜寒细菌为主,且多样性低.  相似文献   
6.
阳宗海湖泊水质与来水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改变了湖泊原有的来水条件,破坏了水环境与河流系统之间的平衡关系.认识不同时期流域来水条件下湖泊水质变化特点,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探索有效的水环境改善措施,实现阳宗海湖泊可持续开发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阳宗海流域水文资料.采用水量平衡还原方法计算得到了阳宗海1985-2005年的入湖水量,并采用1985-2005年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丰水期和枯水期两个不同时期湖泊水质与来水量之间的关系。得到枯季总磷、总氮与来水量呈负相关,丰水期与来水量呈正相关关系的结论。分析了不同来水条件下阳宗海湖泊水质变化的特点.对制定改善湖泊水环境的调度措施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北黄海盆地中新生代沉积环境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北黄海盆地是晚中生代和早新生代形成于东北亚陆壳之上的一系列NE-SW向裂谷盆地中的一个,以新生界盆地迭置于中生界盆地之上的双层结构为特征,盆地的演化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主要为陆相沉积,其中上侏罗统深湖相沉积机能是盆地内的主要烃源层,对盆地的油气资源远景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太湖表面定振波的数值计算和最大熵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逄勇  濮培民 《海洋与湖沼》1996,27(2):157-162
利用水动力学方程对太湖表面的定振波进行计算,算得定振波周期约为452min,另外,利用1992年8月29-31日在太湖西山观测到的水位资料,采用最大熵谱法,分析太湖表面的定振波,得周期值约为450min。计算和分析的周期值基本吻合,取熵谱分析结果得太湖表面的单节点定振波周期值为450min。  相似文献   
9.
于1991-1995年间5次在云贵高原泸沽湖、洱海湖和贵州阿哈湖、百花湖的湖心采集沉积物柱芯、界面水和湖水样品,通过其pH值和HCO-3浓度剖面及界面碱度扩散通量的研究,首次定量评估高原湖泊界面扩散作用上覆水体碱度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云贵高原某些湖水寄宿时间相对较长、湖水深度相对小的湖泊,界面扩散作用是水体碱度的重要来源之一;湖水寄宿时间较短、深度较小的湖泊,界面扩散对上覆水体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银洲湖港群的自然环境,潮汐特征和工程规划概况,应用一维不恒定流计算方法分析港口群规划工程对沿线河道的潮位和涨落潮量变化的影响,用二维不稳定流计算方法分析港口群规划工程对港区及附近水域流态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