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89篇
地质学   27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966年邢台7.2级地震的构造背景和发震构造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石油地质勘探的最新资料和元-济人工地震地壳测深剖面相应地段重新解释的结果,分析了邢台7.2级地震的构造背景和发震断裂。研究结果表明,7.2级地震震中位于束鹿断陷盆地南部次凹的东缘,该次凹发育在由新河断裂等4条缓倾铲形正断裂分制围限地台盖层而成的“斛”状构造块体上,块体之下的地壳中存在两条倾向相反的高角度断裂;地震与断陷主断裂及其控制的断陷盆地并非是简单的对应关系,7.2级地震的发震断裂不是单一的缓倾铲形新河断裂或其下方的高角度的F_3断裂和深部的东断裂,而是它们的组合,且高角度断裂是发震断裂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2.
邢台地震的气象要素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邢台地震前后河北省数十年气象资料的研究与分析,发现邢台地震前气象要素存在明显的异常特征。大气压力、大气温 度显示出短临震兆信息,降水量呈现了中长期异常,浅层地温的震前异常升温特征则较为突出,文章汇总了邢台地震前各气象要素的异常变化,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浅源走滑大震震源过程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给出了邢台、海城、唐山三大地震的震源机制研究结果,并结合其它大震资料,对浅源走滑大震震源过程的特征作了初步探讨.这类地震的P波波形一般都较复杂,可用单断层多重破裂或复断层多重破裂作解释.地震震级愈大,其第一子震的震源持续时间和破裂长度都愈长.发生在活动频繁、贯穿性好的深大断层上的地震与发生在无明显大断层地区的地震相比较,前者的应力降和位错上升速度都比后者的偏低,而且这种差别在第一子震上表现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4.
邢台唐山地震前震中附近的地温演变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唐山、邢台2次大震前地温的异常进行了具体分析、论述,以探讨利用地温异常进行地震预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直接余震和间接余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考察了1966年邢台大震后我国大陆上(只限东部地区,不包括台湾省)25个6级以上地震的余震序列,指出这些序列主震后三天内余震数量集中,衰减迅速,衰减规律与其后的余震有所区别;且这部分余震在时间上控制着以后余震的发展,在空间上已经大体勾划出余震区。根据这些特征,可把余震分为直接余震和间接余震两类。文中分析了直接余震的特点,统计了间接余震与直接余震的关系,并提出根据直接余震特点来估计间接余震,预报序列发展的想法。文中还初步探讨了直接余震和间接余震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邢台震源区波速比异常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忻州─泰安人工地震测深剖面P波、S波的联合解释,得到沿剖面不同地质单元隆起区与裂陷区、震源区与非震区的速度和波速比结构.鲁西隆起和太行、山西隆起为较均匀的成层构造,地壳厚度分别为32km和40-43km,波速比为1.74.中段裂陷区构造变化较大,地壳厚度约30-33km,波速比为1.75-1.77.邢台地震区上地壳下部和中地壳出现高波速比1.77的异常,与裂陷区东的1.73形成明显的差异.由此推测,地震的发生不仅与震源区的构造有关,更主要是与震源区岩石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7.
石家庄邢台地区地裂缝形成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石家庄、邢台平原地区地裂缝的现状、特征及形成条件,认为地下水和地表水活动是地裂缝形成的主要诱显因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邢台及邻区永年台应力的计算和对余震、余震频度关系的分析,表明邢台强烈地震发生后,震中区应力稍小于外区应力;应力的变化和余震频度、强余震关系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利用邢台地震台网的地震目录资料,研究了邢台地区强震前小震的“密集—平静”特点及其空间分布的立体图像,研究结果表明:(1)1966年3月邢台地区发生的几个6级以上强震前小震均有“密集—平静”现象,但明显程度随时间减小,部分4.5级地震前小震也有‘密集—平静“现象,但因出现在6级以上地震的余震活动背景上,情况比较复杂,相对平静期的长度,密集期中最大地震的震级均与相应主震震级之间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讲,主震震级越大,平静期越长,密集期中最大地震震级也越大。(2)3月22日7.2级主震前,小震的“密集—平静”过程在空间上有清晰的物理图像。3月8日6.8级地震发生后,3月20日在其余震区的两个端部中介质强度较弱的南西端首先达到破裂强度,发生一系列中小地震,对应于主震前的密集期。3月21日~22日主震前小震明显减少,是主震前的相对平静期,而且小震有由南西端向北东方向迁移的趋势。显示震区应力场在迅速地改变,应力由南西端向北东端进一步集中,并促使22日在北东端尖端部位失稳而发生6.7级及7.2级主震。3月26日6.2级强震前小震的“密集—平静”过程在空间上也有类似清晰的物理图像。此外,本文对大震前小震的“密集—平静”特点作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对1966~1984年邢台地震目录进行了整理,应用基于MATLAB的Z-MAP软件分析了地震目录的完整性,将目录划分为地震活跃时段、地震活动过渡时段、地震活动相对稳定时段。主要分析了各时段地震深度b值、沿断层深度剖面扫描b值,根据深度b值变化对邢台地震演化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