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1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4年   3篇
  1988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6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裴文中 《第四纪研究》1994,14(4):297-306
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简介裴文中编者按:下面发表的这篇手稿,是裴文中先生1980年赴日本讲学前写的。在这篇手稿中,裴先生阐述了他对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几个问题的看法,如实地反映了裴先生的学术观点。手稿上的“请提意见”字样,表明这是一份初稿。手稿介绍的六个问...  相似文献   
2.
1907年德帕锐她立的“德帕锐定律”,其内容是:“在古生物的每一个小的分支中“,都是从小的体型开始,以后体型逐渐增大,最后达到最大体型。当它们达到最大体型的阶段,这一分支就绝灭了。”1965年,经裴文中研究,该定律修订成:“在古生物的每一个小的分支中,都是从小的体型开始,以后体型逐渐增大。当达到最大体型后又缩小。在缩小的过程中,这一分支开始绝灭”。根据作者的化石标本,糜鹿最大个体可延续到商周时期。尔后,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大片土地被耕耘,迫使麋鹿向中国东南平原迁徙。由于不能抵御敌害的攻击,它们被限制在有限的范围内生活,其数量变得越来越少,相应地个体也变小,最后灭绝。作者认为裴文中的修订与德帕锐的建立同等重要,作者建议将“德帕锐定律”改名为“德帕锐—裴文中定律”。  相似文献   
3.
袁宝印 《第四纪研究》2004,24(3):252-254
裴文中先生是我国2 0世纪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学者,今年适值他诞辰10 0周年,学术界纷纷以各种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他的学术成就,以激励后人。196 3年我做为裴先生的研究生进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师从先生学习第四纪哺乳动物、旧石器考古与古人  相似文献   
4.
思念裴文中院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裴文中教授是我国地质学界前辈中最富传奇色彩的杰出科学家之一,因发现周口店“北京人”而享誉科学界。他的聪明才智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终于把伟大的科学发现带给了科学界和广大民从。他的业绩和关心贫苦的精神深深影响了他的同合和学生也影响了同时代的中国地质学家。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第四纪地质学家、古脊椎动物学家和史前考古学家逝世20周年,作者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通过日常接触和交往中的一些小故事,介绍了裴文中教授的人格魅力,他留下的这些精神财富无疑是对我们为社会和科学事业做出更多贡献的巨大推动力。在这篇记念短文中,作者希望大家从裴文中教授之所以在其科学生涯中取得成就,和在中国地质学界受敬仰的点点滴滴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5.
岳尚华 《地球》2013,(8):107-109
正2016年,中国地质博物馆将迎来百岁生日。7月19日,以"弘扬中华文化传播科学精神"为主题的"百年地博讲坛"系列活动在北京拉开帷幕。国家古生物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主持了首讲并致辞。首次讲座由中国古生物学和古人类学家胡承志主讲。96岁高龄的胡承志是中国地质博物馆的老研究员,从博物馆建馆伊始就在馆里工作。他还  相似文献   
6.
The discovery of bone material,which has apparently been deliberatelyincised,cut or broken with purposive intent,found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skeletalremains of Sinanthropus or with its lithic artifacts in the Choukoutien caves,has  相似文献   
7.
《地质论评》1946,11(Z3):443-444
  相似文献   
8.
细石器研究是裴文中教授对中国史前考古学的重要贡献之一。从20世纪40年代起,他为细石器文化的命名、分期和起源的探讨奠定了初步的基础。近50年来,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积累,人们在认识上又有了新的变化。首先是扩大了细石器的分布范围,从过去的北方草原,几乎扩展到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其次是延长了细石器的年限,从旧石器晚期、中石器、新石器,甚至延续到青铜时代;最后是基本确定了以细石器传统为代表的技术工艺,已为复杂的考古学文化所共有。从而以细石叶和细石核为特征的细石器传统,应起源于华北,而逐步向周边地区扩展。同时随着细石器研究的深入,有关陶器的出现和农业的萌芽也积累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安志敏 《第四纪研究》1994,14(4):323-329
裴文中教授是中国史前考古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发现了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化石,确认石器及用火遗迹在这个遗址的存在;他还对非人工的“假石器”和“假骨器”,对中国旧石器文北的分期、中石器时代及新石器时代考古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建立中国史前考古学体系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令人怀念的裴文中先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兰坡 《第四纪研究》1994,14(4):285-292
1928年中国地质学家李捷和瑞典古哺乳动物学家B·Bohlin分别离开了周口店的发掘工作之后,即派杨钟健和裴文中先生主持其事。裴先生对工作非常努力,几乎没有闲暇的时间。于1934年即发表了《周口店猿人产地之肉食类化石》巨著。他为人非常坦诚,有事摆在当面,既不抬高自己,也不背后贬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