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10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
热液中二氧化硅与成矿元素锡络合作用的实验标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液中二氧化硅与成矿元素锡络合作用的实验标定*樊文苓陈紫新王声远田弋夫(中国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贵阳550002)关键词锡石溶解度二氧化硅的络合作用迁移形式前人对锡在流体中迁移形式的实验研究和热力学计算表明,锡(Ⅱ)的多种氯络合物是高温...  相似文献   
2.
对广东共和稀土矿花岗岩风化岩风化壳剖面下不同深度的样品进行微生物培养,发现在0.2-12m深度范围的样品均有微生物存在,在0.2-3m深度范围微生物种类较多。微生物类型有细细菌(包括牙胞杆菌属、肠杆菌属、埃希氏菌属、产碱杆菌属等杆菌,奈瑟氏球菌属、葡萄球菌属等球菌以及梭状芽胞杆菌属厌氧菌)、真菌(包括曲霉属黑曲和黄曲、青霉属、毛霉属、酵母菌)和放线菌。利用风化壳中的各种微生物及其发酵产物对稀土矿样进行稀土浸出实验,并与蒸馏水和不加菌液的培养液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①混合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浸矿,稀土元素的浸出量明显增加,浸泡液的pH值降低;②真菌类(毛霉属、酵母菌、曲霉属、青霉属)对稀土的浸出量最高,然后依次为发酵芽胞杆菌、葡萄球菌属、放线菌、发酵芽胞杆菌属;③细菌类对稀土的浸出作用主要与其代谢产物改变介质的pH值有关;而真菌类对稀土的浸出作用主要与其直接吸附和吸收稀土元素以及其代谢产物与稀土元素的络合作用有关;④与硫酸铵的浸出结果相比,微生物所浸出的稀土元素δCe较大、δEu值较小、(La/Sm)N和(Gd/Yb)N)的比值较低,结果与稀土元素在华南风化壳稀土矿风同间面中不同层位的变化规律一致。实验结果说明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风化壳中稀土元素的活化迁移和分异作用具有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绿岩带金矿化的变质模式认为绝大多数原生金矿床与低盐分热液有关.这种热液以H2O—CO2为主,以还原硫的络合物形式迁移金.绿岩带脉金矿床代表一种深度连续的统一体,构成了一种相关成因群的“单一金”矿床.证明存在深的地壳或地幔流体源和地壳规模抽送系统.脉金矿是在中温条件下金呈胶体形式迁移,在有利的基质中沉淀形成.  相似文献   
4.
低温条件下锡的实验地球化学研究@陈紫新¥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锡的可溶性,络合作用,实验地球化学,低温体系低温条件下锡的实验地球化学研究陈紫新(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锡的可溶性络合作用实验地球化学低温体系目前,国内外对锡的成矿...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在普通镀镍溶液中加入铵离子后,电镀液成分和电镀工艺条件对镀层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一种用于钻进坚硬致密弱研磨性岩层的优化配方及工艺条件,讨论了铵离子引起的络合作用.实验表明,当氯化铵的质量浓度为18 g/L时可细化镀层晶粒,提高胎体的硬度和脆性,改变胎体与金刚石的包镶程度,从而改变电镀金刚石钻头的性能,得到一种能有效钻进坚硬致密弱研磨性岩石的新性能电镀金刚石钻头.  相似文献   
6.
有机质在层控铅锌矿床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卢家烂  刘文均 《沉积学报》1997,15(2):226-231
有机质在层控铅锌矿床中的作用已受到普遍重视。本文的实验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如下三个方面:1.Cu2+,Pb2+,Zn2+在共存的水相和油相中分配系数与温度和溶液成分关系的实验研究,证明在酸性条件下Cu,Pb,Zn元素95%以上趋向于在水溶液中,而在弱碱性条件下这些元素有强烈的在油相中富集的趋向,表现出典型的卟啉化合物的特征;2.矿物在油田卤水和相同盐度的Cacl-Nacl溶液中溶解度的对比实验研究,讨论了金属元素在油田卤水中的无机络合作用和有机络合作用之间的竞争能力;3.在人工组合双源层和温度压力同时作用的压力机条件下,进行了油气生成和运移过程对Pb,Zn元素活化迁移的实验研究,实验证明,新生成原油(氯仿沥青A)中获得了Zn的52-769μg/g的高丰度,其中经过初次运移的原油往往含有更高含量的金属元素。因此,有理由认为在一定的成熟度范围内原油相可能是Pb,Zn等多金属元素迁移富集的重要载体和成矿流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实验标定了200℃时Au与SiO2间的络合反应:热力学计算表明,在具地质意义的物理化学条件下,AuH3SiO40的浓度远远高于AuCl2-,指出以硅络合对Au的活化迁移比氯重要得多。在含硫和硅的体系中,随着SiO2的增高,AuH3SiO40的作用将比Au(HS)2-更显重要。Au在SiO2水溶液中的溶解可表述为:SiO的沉淀是导致Au沉淀析出的有效机制,因此说明硅化与金矿化具有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热液体系中Si的络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温度、PH和硅浓度条件下,实验标定了Au-SiO以及Sn-SiO2之间的络合反应:Au^++H3SiO4^-之间的络合反应:Au^++H4SiO=AuH3SiO4 lgK=-1.65436+9611.21/T;Sn^4++4H3SiO4^-=Sn(H3SiO4)4;lgK200c=42.73。通过与Au-Cl、Au-HS以及Sn-OH络合物迁移能力的比较,表明在具地质意义的P睡EH条件下,A  相似文献   
9.
SiO2与成矿元素Sb络合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樊文苓  王声远 《矿物学报》1997,17(4):472-477
实验测定了250℃时Sb在含硅和无硅体系中的溶解度。对比研究指出,SiO2的存在明显有利于Sb的溶解,并且Sb溶解度随NaOH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无硅NaOH体系中,Sb(OH)03基络合物是Sb的主要存在形式。含硅体系中,大量可溶Si的存在,使其有可能与Sb络合形成Sb-Si络合物,在低温贫硫富硅热液中溶解、迁移。体系各种条件的改变,促使SiO2沉淀,是导致Sb-Si络合物不稳定、引起Sb沉淀的主要因素,也是硅化与Sb矿化密切共生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0.
矿物—氨基酸水溶液的表面离子化及溶解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国武  董发勤  万朴 《矿物学报》2001,21(3):330-334
在矿物-氨基酸-水组成的多相体系中,矿物在氨基酸中的溶解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矿物的成分、结构和表面离子化是影响矿物溶解和络合的重要因素。水镁石、纤蛇纹石、硅灰石由于表面羟基化,在氨基酸水溶液中有较高的溶解度,溶解以配合作用为主;坡缕石、海泡石层状硅酸盐矿物表面羟基化作用较弱,与氨基酸的作用为配合作用和吸附作用并存,以后者为主;沸石矿物则以吸附作用为主。在中性氨基酸水溶液中,矿物的溶解度大小为:水镁石>纤蛇纹石>硅灰石>海泡石>坡缕石>斜发沸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