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7篇
  免费   388篇
  国内免费   830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01篇
地质学   2526篇
海洋学   23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98篇
自然地理   133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4篇
  1972年   5篇
  1949年   3篇
  1944年   6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3篇
  1941年   3篇
  1934年   8篇
  193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延长油矿延223井晚古生代孢粉组合研究以及古植被的恢复,探讨了该区晚古生代孢粉植物化石组合的地层学和古气候意义。根据孢粉化石主要属种的时代分布及其在各样品中百分含量的规律性变化,自下而上建立了3个孢粉组合:Gulisporites cochlearius-Laevigatosporites minimus组合、Sinulatisporites-Florinites组合和Lueckeisporites permianus-Platysaccus radialis组合。根据对划分孢粉组合的特征分析,通过与邻区及华北地区晚古生代孢粉组合的对比,探讨了孢粉组合的时代意义。通过孢粉组合,推测了相应时期的古植被类型,并与前人在相同地质时期所建立的大植物化石带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各地质时期植被的兴起、发展、繁盛以及衰退绝灭的历史过程,研究区二叠纪植物群属于典型的华夏植物群,反映了一种温暖潮湿的热带雨林气候,二叠纪晚期随着松柏类植物所占比例的增加,气候有变干旱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笔者(1989)在辽东半岛南部复州湾和金县七顶山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附近发现一层笔石,它们为:Airograptus furciferus,Staurograptus sp.,Dendrograptus sp.,并且建立了 Airograptus furciferus-Staurograptus 带,该带相当于华北的 Dictyonema flabelliforme-Staurograptus 带,相当于华南东南区的Staurograptus-Anisograptus 带,其层位相当于英国的特马豆克阶。由于该区寒武系顶部已建立了笔石带Dictyonema kelanense 带,因此,笔者将辽东半岛南部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划在 Airograptus furciferus-Staurograptus 带与 Dictyonema kelanense 带之间。  相似文献   
3.
4.
5.
6.
招远金矿田的人工重砂样品中首次发现宇宙尘埃——镍纹石.文中介绍了镍纹石的形态特征、物理性质和x射线粉晶与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认定招远金矿是在地层经过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保留下来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采石成景是绍兴石文化的一大"看点",东湖洞天、柯岩云骨、吼山云石、羊山石佛等采石成景的杰作,无不与古城的色调相符,与水乡的风光相配,与绍兴的文化相融.悠悠千年开山采石的活动,展示出先民虽人工雕凿却浑然天成的博大智慧.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了伊岭纹理石资源的利用价值、空间分布、开发条件和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9.
笔者(1982—1984)采集了锦西富隆山奥陶系和上寒武统凤山组顶部的牙形石,鉴定出38个属,82个种。根据牙形石产出的层位及其特征,在本区上寒武统凤山组顶部至奥陶系顶部建立10个牙形石带,依次为Cordylodus proavus,Utahconus bei madaoensis, Cordylodus rotundatus—"Acodus"oneotensis,Scolopodus qadraplicatus—S. opimus,Scalpellodus tersus, Serratognathus bilobatus, S.extetus, Paraserratognathus Paltodiformis, Aurilobadus leptosomatus Loxodus dissectus, Tangshanodus tangshanensis. 寒武系与奥陶系分界线划在Cordylodus proavus带与Utahconus beimadaoensis带之间。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黄山地区唐家坞组生物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刘村一带唐家坞组的时代以往归为晚志留世,新近在唐家坞组中采获腕足类、瓣鳃类、腹足类等多门类化石,并首次采获胞石、鹦鹉螺等化石,其中胞石Conochitina(Densichitana)dens的时代为兰多维列世末至文洛克世初期,含这些化石的层位相当于秀山动物群的层位。结合地质情况分析,唐家坞组时限主要属于早志留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