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33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228篇
海洋学   87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通过对南海北部陆缘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气田的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地球化学计算模拟及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分析,对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地球化学边界条件及分布区进行了研究。认识到南海北部陆缘琼东南和珠江口盆地内的断裂构造是天然气向海底渗漏的通道,为天然气水合物在海底的形成提供了物源;盆地内巨厚的第四纪富有机质沉积也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细菌成因生物气源。在海底温度2-16℃范围内,琼东南盆地气田10种天然气和珠江口盆地气田18种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压力有比较大的范围,随温度增高,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压力增高;盆地间和各天然气样品之间形成水合物的压力均是不一致的。在南海海水平均盐度3.4%条件下,结合海底温度与水深变化资料,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和稳定分布的海区是不同的,珠江口盆地小于230m水深的海区没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在230-760m水深的海区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分布区应该在大于860m水深的深水区;在琼东南盆地水深小于320m的海区不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在320-650m水深的海区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大于650m水深的海区是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分布区。  相似文献   
2.
珠江口盆地基底结构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通过对珠江口盆地重磁资料的分析处理及反演计算,依据盆地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采取了针对性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思路与方法,对地震资料难以解决的珠江口盆地基底结构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盆地的重力和磁性基底深度,并对盆地内的断裂和基底岩性作了推断,提供了新的认识,为今后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白云凹陷地球物理场及深部结构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是南海最具代表性的第三系深水陆坡沉积区。以穿过白云凹陷中部的一条深反射地震剖面(14s)为研究基础,采用综合地球物理研究方法分析了该区地球物理场特征,根据重力异常平面等值线勾画了白云凹陷的形态,并提取该测线相对应的重磁剖面数据,利用重磁资料和地震剖面进行了综合反演。以深剖面地震资料建立了地质模型,利用所得的重力数据进行了研究深部结构的正演拟合,实测与计算值拟合较好,支持中生代俯冲洋壳存在的观点;同时结合地震资料对深部结构进行了分析,该区莫霍面由陆向海抬升,呈阶梯状变化,地壳厚度逐渐减薄,具有大陆边缘陆壳向洋壳过渡的特征。根据地质模型还进行了变密度综合反演拟合来分析基底岩性特征,该区基底主要为中酸性岩浆岩,部分为变质岩和基性火山岩,岩石密度由陆向洋逐渐减小,磁性体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4.
最近,南海又传来喜讯:珠江口盆地的陆丰13-1中型油田和北部湾盆地的涠11-4中型油田建成并投产,石油生产能力分别为90万t和80万t.  相似文献   
5.
西江主洼是珠江口盆地一个低勘探程度洼陷,油气差异聚集特征明显,但其机理不清。本文在断陷盆地油气成藏理论指导下,利用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资料,开展了烃源岩、断盖组合、储集体系和运聚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裂陷期沉降、沉积中心有序迁移,造成主力烃源岩自东向西由文四段迁移至文三段、文一+二段,控制东、西部油气差异分布。恩平组区域性泥岩发育且晚期断裂缺乏,导致油气纵向上更易聚集于下构造层;区域泥岩减薄尖灭或晚期断裂切开盖层的区域,上构造层有一定油气分布。"源-汇"类型从宏观上控制储层优劣,影响下构造层油气富集程度;"仓储"运移是控制上构造层油气规模聚集的主要模式。下构造层古近系应作为重点部署方向,东部围绕文四段、西部围绕文三段、文一+二段烃源岩构成的含油气系统展开;上构造层勘探需关注珠海组,在隆起周边寻找具备"仓储"运移模式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6.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珠海组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珠海组取心井、测井及地震资料,探讨了珠海组三角洲沉积的岩石相、沉积微相、沉积亚相特征及发育分布规律,分析了其岩电响应特征,进而建立岩电响应模式,并通过研究区井-震对比,建立了珠海组三角洲沉积的地震响应模型.  相似文献   
7.
珠江口盆地东部原油和烃源岩抽提物进行了详细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检测,结果发现存在两类不同特征的原油,第一类原油含有丰富的C30 4-甲基甾烷,而C19三环萜烷、双杜松烷(主要是T构型)等代表陆生高等植物生源的分子化合物浓度低,与典型湖相沉积的文昌组烃源岩有良好的可比性;另一类原油具有高丰度的双杜松烷和C19三环萜烷以及较高的Pr/Ph值等,代表着偏氧化环境下以高等植物生源为主的恩平组湖沼相烃源岩的贡献,但这类原油中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含有只是在文昌组岩石中才有的C30 4-甲基甾烷,因而认为这类油是两套烃源岩的混源产物,恩平组原油的混合比例最高可达80%以上 ,主要分布在惠州凹陷及其南边的西惠地凸起上.原油配比实验表明,即使在文昌组生成的原油中加入50%~80%的恩平组原油,混合油仍表现出文昌组生源的特征.因此,4-甲基甾烷的存在不能作为判识珠江口盆地东部油源主要是文昌组的唯一证据.文昌组烃源岩对珠一坳陷商业性油藏的贡献是普遍的,但恩平组烃源岩对惠州凹陷周边凸起上的油田/油藏的显著贡献不容忽视.正是由于恩平组生成的原油的再次注入,使得早期发生生物降解了的油藏再次充满,使油质变轻.  相似文献   
8.
The northeastern shelf marg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SCS)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 scale foresets complexes since Quaternary. Based on integral analysis of the seismic, well logging and paleontological data, successions since ~3.0 Ma can be defined as one composite sequence, consist of a set of regional transgressive to regressive sequences. They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six 3 rd order sequences(SQ0–SQ5) based on the Exxon sequence stratigraphic model. Since ~1.6 Ma, five sets of deltaic 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development of wedge-shaped foresets complexes or clinoforms had been identified. High-resolution seismic data and the thick foresets allowed further divided of sub-depositional sequences(4 th order) of regression to transgression, which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published stacked benthic foram O-isotope records. Depositional systems identified in the study area include deltaic deposits(inner-shelf deltas and shelf-edge deltas), incised valleys, and slope slumping massive deposits. Since ~1.6 Ma, clinoforms prograded from the southern Panyu Lower Uplift toward the northern Baiyun Depression, shelf slope break migrated seaward, whereas the shelf edge of SQ0 migrated landward. The development of incised valleys in the continental shelf increased upward,especially intensive on the SB3 and SB2. The slumping massive deposits increased abruptly since SB2,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cised valleys. The evolution of depositional systems of continental slope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combined influence of sea level changes, tectonic movements, sediment supply and climate changes. Since ~3.0 Ma, relative sea level of the northern SCS had been experienced transgression(~3.0 Ma BP) to regression(~1.6 Ma BP). The regional regression and maximum transgressions of the composite sequences were apparently enhanced by uplift or subsidence related to tectono-thermal events. In addition,climatic variations including monsoon intensification and the mid-Pleistocene transition may have enhanced sediment supply by increasing erosion rate and have an indispensable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cised valleys and 5 sets of deltaic systems since ~1.6 Ma.  相似文献   
9.
根据地震、钻井、测井和地球化学等资料,采用沉积学与地球化学结合的方法,研究珠江口盆地恩平组河流—三角洲体系煤系烃源岩。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流—三角洲体系煤系烃源岩包括煤、碳质泥岩和煤系泥岩3种类型,典型发育特征为煤层单层厚度薄、层数多、横向变化大,呈薄层状分布在河道、分流河道的厚砂体之间。该体系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生烃能力较强;有机质主要类型为Ⅱ_2型,多来自陆生高等植物,孢子和花粉含量很高,藻类含量非常低,烃源岩有机组成中煤质、木质、壳质含量高,无定形有机质含量很低。该体系煤系烃源岩非均质性强,受沉积相带控制,河流的河漫沼泽、三角洲平原沼泽高等植物大量发育且有利于有机质保存,是河流—三角洲体系煤系烃源岩发育的有利相带。河道、分流河道的迁移改道、决口和沼泽逐渐淤积填平是导致珠江口盆地恩平组河流—三角洲体系发育薄煤层的重要原因。该结论对于认识河流—三角洲体系煤系烃源岩的发育特征,以及在源控论的指导下寻找油气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江宁  何敏  刘军  庞雄  张向涛  薛怀艳 《沉积学报》2018,36(1):120-131
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南缘深水陆坡区(水深约900~2 600 m)是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水体交换的活跃区域,发育了类型丰富的等深流沉积体,但等深流沉积特征和成因机制尚不明确,相关研究仍缺乏足够证据。通过区域地震资料和ODP1144站钻井数据分析发现,该区第四系地层中可识别5种深水底流成因的等深流沉积:涂抹形漂积体、伸长形-丘形漂积体、限制形漂积体、沉积物波以及席状漂积体。根据等深流沉积特征、发育类型以及分布范围,从陆坡到深海平原大致依次出现涂抹形漂积体、伸长形-丘形漂积体、限制形漂积体和席状漂积体,而具有波状沉积底形的沉积物波主要发育于陆坡区。东沙隆起南缘第四系等深流沉积的形成、演化受控于多种因素,其中主控因素包括:西北太平洋与南海中-深层水体的"双层"环流结构、科里奥利力的"右偏"效应、冰期-间冰期海平面升降所诱导的底流与重力流交互作用机制以及新构造运动时期火山活动对海底地貌的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