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质学   70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广西难处理金矿固化焙烧氰化提金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西六梅金矿、明山金矿、金牙金矿含高砷高硫难浸金矿石进行固化焙烧—氰化提金的试验研究 ,获得了砷、硫固定率分别为 99.0 3%、97.0 4 % ,金浸出率 92 .35 %的较好指标 ,为这类难浸金矿的开发 ,展示了一种经济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痕量碲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范凡 《岩矿测试》2005,24(3):225-228
采用焙烧富集分离地球化学样品中痕量Te,并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通过实验确定出方法的最佳实验条件,在此条件下获得的检出限为0.005μg/g,线性范围0.025~10μg/g,精密度(RSD,n=8)为5.03%~9.24%。方法已用于国家一级地球化学标准物质中痕量Te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3.
氯化焙烧化学法浸取银锰矿中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聂树人 《青海地质》2001,10(1):45-50
笔者对前人造冶试验报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参考国外同类矿床的有关资料,提出采用预处理(磁化焙烧-磁选)的方法,以使镍,钴等有用元素得到富集,所得精矿由于镁,钙等杂质含量很低,其对后续镍(钴)提取工艺(火法或湿法)的干扰可降低到最小,由于精矿量只有原矿量的10%-15%,可大幅度降低矿山冶炼设备投资,减少矿石处理量,胆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石煤提钒技术关键是钒的氧化和转化。浙川石煤中钒主要有V~(3+)和V~(4+)形式存在,以类质同象取代粘土矿物二八面体中Al~(3+)。钒的价态分布研究表明,低温时有机质和黄铁矿决定了钒的价态,在370℃(风化样)或490℃(原样)V~(3+)全部氧化至V~(4+);高于800℃V~(4+)不再氧化至V~(5+),反应处于动态平衡,此时ηV~(5+)达91%。同时讨论了氯化钠在提钒过程中的氧化和转化作用,石煤钠盐氧化焙烧提钒的最佳条件:矿:盐=100:15,800℃,30分钟,η_培为67.4%。实验表明,焙烧气氛对钒转化有很大影响,氧化—氯化焙烧技术提高η_培6%。  相似文献   
6.
铁铝榴石,十字石物相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凯  边敏 《地质实验室》1995,11(1):29-32
研究了铁铝榴石、十字石在高温焙烧条件下,矿物相态变化及磁化情况,从而确定了最佳磁选分离条件,藉以建立了测定铁铝榴石和十字石矿物含量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青海省五龙沟含碳、砷、硫、锑微细粒难选冶金矿石的浮选金精矿进行二段焙烧——焙砂氰化浸出提金的试验研究,获得了金浸出率89.90%的较好指标,为该矿山浮选金精矿的提金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8.
张益魁 《青海地质》1998,7(2):34-40
对青海省五龙沟含碳,砷,硫,锑微细粒难选冶金矿石的浮选金精矿进行二段焙烧-焙砂氰化浸出提金的试验研究,获得了金浸出率89.90%的较好指标,为该矿山浮选金精矿的提金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9.
应用X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化学分析结果,研究了含钾岩石和不同温度下焙烧所发生的矿物组成和结构变化,以及钾元素在变化过程中的活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
The low-grade vanadium-containing stone coal used in this experiment was collected from Wuxi Coun- try, Chongqing City, China. The experiment focused on the vanadium recovery from roasted residue through opti- mizing the process conditions of an effective and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technology, named calcified roast- ing-sulfuric acid leaching technology. By single-factor experiments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s, the effects of roast- ing temperature, roasting time, sulfuric acid concentration and leaching time on the leaching ratio of vanadium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aching ratio of vanadium reached 85.5% under the proper technological con- ditions of roasting temperature=950℃, roasting time=4 h, 40% concentration of sulfuric acid and leaching time=6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