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1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毅杰 《广西气象》2005,26(A02):39-40
对桂林漓江洪水发生的特点、形成的原因以及开展气象服务时机及措施等方面作了一些研究,找出其洪涝发生的规律和机理,并提出相应的气象服务对策。  相似文献   
2.
3.
漓江水系汞的分布和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漓江水系干流、支流、连体湖泊、较大的孤立湖塘和近岸水井设置40个采样点。水样采样周期为2个水文年,分枯水季和丰水季两次采样,现场测定水温、电导率、pH值等理化参数。系统采集水样112件、底泥样40件、水草样40件、近岸土壤样40件。底泥样用逐步浸提法进行不同形态汞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干流河水、底泥和水草中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2μg/L、0.20μg/g和0.032μg/g;主要支流河水、底泥和水草中汞的平均含量高于干流,分别为0.15—0.23μg/L、0.38~1.7μg/g和0.028—0.044μg/g。底泥中汞含量均高于近岸土壤汞含量。无论是干流还是支流,河水汞含量与底泥、水草汞含量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由上游至下游,漓江水系干流、主要支流河水样汞含量均不断增高,可高出源头河水汞含量的1.5—5倍。相应地指示重金属离子污染的参考指标——电导率值不断增高,河水的pH值亦逐渐增高。丰水期(5月至6月)河水中的汞含量(0.12—0.28μg/L)明显高于枯水期(9月至11月)河水中的汞含量(0.091—0.28μg/L)。不同断面河水汞含量均高于相应近岸井水汞含量。不同水体底泥中汞的形态分布一般顺序为:残渣态〉难氧化降解有机质结合态〉腐殖酸结合态〉碳酸盐和铁锰氧化物吸附态〉交换态〉易氧化降解有机质结合态〉水溶态。综合各项资料分析,认为漓江干流是桂林城市汞污染最大的汇。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仅汞而言,漓江水系均达到Ⅳ类水质标准(河水中汞含量≤1μg/L)。漓江支流汞污染高于干流,对干流存在较大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4.
漓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官文 《广西地质》1999,12(2):27-30
文章概述了漓江流域水环境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了流域水灾频繁、水环境污染的成因,指出了流域森林结构欠合理,调蓄能力不足,导致了流域洪涝、干旱频繁,枯水期长,水资源短缺;流域生活与生产排污,造成枯水期水污染。因而需要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绿化、兴修水利工程、实施节水技术、严格管理、科学调配水资源等综合举措,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地下抗浮设防水位是勘察报告中的一项重要参数, 影响抗浮设防水位的因素较多。该文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对河流阶地建筑场地内可能影响抗浮设防水位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 抗浮设防水位要综合考虑场地不同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建筑条件和地形地貌条件等因素, 采用最不利组合综合确定。  相似文献   
6.
针对漓江流域自然地貌被人为破坏的现状,以0.61 m分辨率的QuickBird 2和5.6m分辨率的IRS-P6卫星遥感数据为信息源,在ENVI和MapGIS软件的支持下,对漓江流经桂林市区段,即兰洲大桥—磨盘山大桥之间约30 km河岸自然地貌遭受人为破坏的现状开展了遥感调查.通过遥感图像处理、分析和人机交互解译,对3种河岸地类(农林用地、建筑用地和自然景观区用地)进行了测量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漓江两岸农林用地占岸长度为河岸总长度的57.78%,建筑用地占35.95%,自然景观用地仅占6.27%.这说明,随着桂林城市规模的急速扩展,人类活动对漓江自然地貌形态造成了严重破坏,漓江综合治理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广西桂林岩溶发育地区"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被誉为:"桂林山水甲天下"。经地质考察:桂林漓江边的象鼻山是由古生代(距今3.6亿年前)沉积石灰岩层组成。山体海拔高程为220m,高出水面约55m。象鼻山是岩溶作用形成的奇特地貌,山的东端由于岩溶作用形成的大洞,洞高12m、  相似文献   
8.
9.
文章概述了漓江流域水环境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了流域水灾频繁、水环境污染的成因,指出了流域森林结构欠合理,调蓄能力不足,导致了流域洪涝、干旱频繁,枯水期长,水资源短缺;流域生活与生产排污,造成枯水期水污染。因而需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绿化、兴修水利工程、实施节水技术、严格管理、科学调配水资源等综合举措,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TM/ETM+和MODIS的漓江流域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调查漓江流域近30 a来的生态环境变化,开展了基于TM/ETM+和MODIS遥感长、短周期结合的动态监测研究。通过对3期 Landsat-5/7 TM/ETM+遥感影像的信息提取、模式识别和实际调查,发现造成漓江上游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与漓江水源林遭人 为破坏、城市化扩展和水质污染等因素有关。通过对MODIS-NDVI和水体反射波谱分析,初步探明了流域区植被总量的季节变化规律 和漓江水体污染的遥感反射波谱特征,确定了水质遥感监测的最佳MODIS波段,得到了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城市扩展变化及河流水 质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