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50篇
  免费   5997篇
  国内免费   6730篇
测绘学   992篇
大气科学   769篇
地球物理   5263篇
地质学   23931篇
海洋学   3921篇
天文学   126篇
综合类   1775篇
自然地理   900篇
  2024年   184篇
  2023年   799篇
  2022年   942篇
  2021年   987篇
  2020年   859篇
  2019年   1070篇
  2018年   802篇
  2017年   864篇
  2016年   949篇
  2015年   1078篇
  2014年   1622篇
  2013年   1235篇
  2012年   1576篇
  2011年   1500篇
  2010年   1320篇
  2009年   1433篇
  2008年   1494篇
  2007年   1197篇
  2006年   1290篇
  2005年   1049篇
  2004年   1152篇
  2003年   1129篇
  2002年   1135篇
  2001年   1227篇
  2000年   1072篇
  1999年   1052篇
  1998年   985篇
  1997年   944篇
  1996年   943篇
  1995年   927篇
  1994年   881篇
  1993年   757篇
  1992年   779篇
  1991年   691篇
  1990年   660篇
  1989年   524篇
  1988年   108篇
  1987年   105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68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26篇
  1978年   7篇
  1958年   5篇
  1954年   9篇
  194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纱岭金矿床位于焦家断裂中南段,属于典型的焦家式金矿床,探获金资源量约389.2t,目前是国内平均勘查深度最大的金矿床。为进一步探讨纱岭金矿床深部成矿潜力,该文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选取钻孔岩心样品,采用构造叠加晕研究方法,重点研究Ⅰ-2号主矿体地球化学特征、原生晕分带特征,建立构造叠加晕模型并进行深部找矿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矿床的前缘晕指示元素为As-Sb-Hg,近矿晕指示元素为Au-Ag-Cu-Pb-Zn,尾晕指示元素为Bi-Mo-W-Sn;Ⅰ-2号主矿体构造叠加晕出现"反分带"现象,表明纱岭金矿床具有多期成矿成晕特征;在矿体尾部存在前缘晕与尾晕共存叠加现象,指示深部有良好的找矿前景,预测矿体侧伏方向深部(-1600m之下)有盲矿存在,预测靶位标高为-1600m~-2000m。  相似文献   
2.
冷家溪群是江南造山带湖南段的最早物质纪录,其沉积构造背景及相关的钦杭结合带位置尚存争议。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湘东北金井地区冷家溪群早期-中期相对新鲜砂岩采样进行系统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分析,进而按时代先后对砂岩分组并进行地球化学研究,以此探讨沉积期盆地性质及大地构造格局。金井地区冷家溪群砂岩的主量元素组成变化较大,SiO2质量分数总体较低、Al2O3质量分数和Al2O3/SiO2比值较高、K2O/Na2O比值高且变化大。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铕负异常明显等特征暨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形态与典型的后太古宙页岩和上陆壳相似。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沉积环境为弧后盆地,且早期易家桥组和潘家冲组的成熟度较高,主要来源于北邻构造相对稳定的扬子陆块南缘;中期雷神庙组-黄浒洞组的成熟度较低,可能更多来源于南邻构造相对活动的大陆岛弧。各组地层构造环境微量元素判别图解均显示为大陆岛弧环境,但从微量元素特征对母岩的继承性分析,仍反映出弧后盆地环境;有关微量元素参数的相对大小指示早期沉积环境为活动陆缘、中期沉积环境为大陆岛弧,与主量元素特征反映的信息一致。根据上述地球化学证据,提出冷家溪期构造格局与演化过程:早期受古华南洋板块向北西高角度俯冲影响,弧后软流圈上涌导致岩石圈伸展而形成宽阔的弧后盆地,金井地区处于盆地北部而主要接受北邻扬子陆块来源沉积;中期古华南洋板块俯冲角度变缓并推动大陆岛弧向北西运移,弧后盆地收缩,金井地区因构造迁移而主要接受南邻大陆岛弧来源沉积。结合区域资料,认为弧后盆地南邻大陆岛弧大体在安仁-双牌一线。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5年8月份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监测数据,基于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分数(PCA/APCS)受体模型定量解析了重金属元素镉(Cd)的可能来源,并结合地统计学插值了Cd的源贡献量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镉污染主要存在3个可能来源,源头及贡献率分别为工业污染(18.8%)、陆地径流输入(66.0%)、生物活动等自然因素(13.6%),并且各个源头贡献量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状况,其中工业污染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靠近陆地区域,陆地径流输入的分布呈现由近岸向外海逐减降低的特征,生物活动等自然因素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远离陆地的外海区域。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重金属在红树林沉积物及红树植物中的分布累积及迁移规律,选取了徐闻南山镇红树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红树林沉积物及红树植物不同部位(根、茎、叶)的重金属质量分数,运用富集因子、生物富集系数、转移系数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红树林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分数表现为铬(Cr)>锌(Zn)>镍(Ni)>铜(Cu)>铅(Pb)>砷(As)>汞(Hg)>镉(Cd),为中等变异程度;除了镍(Ni)元素外,其余7种重金属未超过国家一级标准,除了铅(Pb)元素外,其余7种重金属均超过广东省土壤环境背景值,说明研究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具有一定的积累效应。2)沉积物中砷(As)、铜(Cu)、锌(Zn)、汞(Hg)、镍(Ni)、铬(Cr)富集因子值均>1.5,说明受到轻微人为活动影响;各站位镍(Ni)富集因子值均>5,结合研究区背景,反映了镍(Ni)受到自然和人为输入的共同影响。3)白骨壤体内重金属主要集中在根部,而红海榄体内重金属在根茎叶中分布相对均匀。白骨壤根茎叶部位的大多数重金属质量分数远高于红海榄,说明白骨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比红海榄强。汞(Hg)集中分布在植物的叶片部位,且与其他重金属之间相关性不明显;推测汞(Hg)主要通过叶片吸收进入植物体内,与交通运输污染有关。4)不同红树植物对不同重金属富集能力各异,白骨壤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表现为:镉(Cd)>砷(As)>铜(Cu)>锌(Zn)>汞(Hg)>铅(Pb)>镍(Ni)>铬(Cr),红海榄表现为:镉(Cd)>铜(Cu)>汞(Hg)>锌(Zn)>铅(Pb)>砷(As)>镍(Ni)>铬(Cr)。白骨壤和红海榄对汞(Hg)的运移能力都较强;红海榄对镉(Cd)的富集能力和转运能力都较强,而白骨壤对镉(Cd)富集能力较强,转运能力却较弱,这说明红树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与转运能力不存在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公众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伪基站的泛滥不仅破坏正常电信秩序,危害公共安全,而且严重损害群众财产权益,侵犯公民个人隐私,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如何从垃圾短信大数据中挖掘出伪基站活动的时空规律,寻找有效的防控方案,从源头上进行打击和治理成为管理部门和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北京市垃圾短信数据,利用非负矩阵分解的方法分析伪基站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利用TF-IDF构建垃圾短信分类模型,对垃圾短信进行分类,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伪基站在发送不同类型垃圾短信时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北京市垃圾短信多分布于路网和中心城区;白天垃圾短信数量远远多于晚上;垃圾短信的分布随时间的推移沿着路网逐渐向内收缩;发送不同类型垃圾短信的伪基站的时空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通过非负矩阵分解得到的结果,与垃圾短信分类后得到的结果有很好的匹配。研究表明,非负矩阵分解具有实现上的简便性、分解形式和分解结果上的可解释性等优点,可以有针对性的为有关部门建言打击伪基站的有效方案,对于伪基站违法行为的治理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在2017年秋冬季组织实施的2个绿潮种源调查航次,研究苏北浅滩紫菜养殖区沉积物中的大型绿藻微观繁殖体的垂直分布和物种多样性。对沉积物中的微观繁殖体的定量实验结果表明:表层泥样中绿藻微观繁殖体的丰度最高,随着深度的增加迅速降低。在9月份表层沉积物中丰度为9±2ind./g,而在11月份表层丰度达到98±25ind./g;与9月份相比, 11月份浅滩沉积物中绿藻繁殖体数量呈现出显著升高的趋势。通过对51个绿藻样品的分子鉴定发现:沉积物中存在石莼属(Ulva)、尾孢藻属(Urospora)、盘苔属(Blidingia)等大型绿藻的微观繁殖体;数量占优是石莼属繁殖体,主要包括曲浒苔(Ulva flexuosa)、浒苔(Ulva prolifera)、扁浒苔(Ulva compressa)、缘管浒苔(Ulva linza);其中曲浒苔占据的比例最高,在9和11月份分别达到80.94%和73.33%。在2个调查航次中,都从沉积物中发现了绿潮浒苔的微观繁殖体,这些微观繁殖体是绿潮浒苔在苏北浅滩种源维持的重要方式和关键阶段,也构成了黄海浒苔绿潮连年暴发的"种子库"。  相似文献   
7.
在非等间距GM(1,1)模型中,系数矩阵中有无误差的常数项和有误差的随机项,并且系数矩阵与观测向量误差同源,即系数矩阵与观测向量中有相同的元素存在,这些相同元素应该有相同的改正数,为此本文推导了一种适合非等间距GM(1,1)模型求解的总体最小二乘算法。同时,考虑到非等间距GM(1,1)模型中存在病态问题时影响总体最小二乘计算结果的稳定性,提出对系数矩阵常数列乘以某一常数的方法,以改善病态问题。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7~2010年间14景ALOS PALSAR数据及SBAS InSAR技术,获取阿尔金断裂带中段91°E附近现今地壳形变速率场,并反演该地区断层的滑动速率和闭锁深度。结果表明,阿尔金断裂中段地区的形变速率自北向南呈3个线性梯度变化区,分别为阿尔金山东段8~12 mm/a、索尔库里盆地6~7 mm/a、阿尔金断裂带以南约0 mm/a。3个速率梯度变化区主要集中在喀腊达坂断裂和阿尔金主断裂上;拟合的断层就位于金雁山南缘、喀腊达坂断裂南邻,走滑速率从西(7.1 mm/a)向东(14.0 mm/a)逐渐增大,闭锁深度自西(4.5 km)向东(10.6 km)逐渐趋深。结合前人研究推测,金雁山(阿尔金山链东部)与索尔库里拉分盆地组成的复合破裂构造模式,是转换断层运动时应力和应变调整的主要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豆酶解蛋白对幼虾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方法】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基础饲料添加质量分数0(对照)、1.0%、1.5%、2.0%、2.5%、3.0%、3.5%和4.0%大豆酶解蛋白,配制8种等氮等脂饲料,饲喂凡纳滨对虾幼虾56 d。【结果】1.5%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显著高于2.0%—4.0%添加组(P0.05);1.0%和1.5%组全虾粗蛋白质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1.0%和1.5%组蛋白质沉积率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中添加1.5%~4.0%大豆酶解蛋白可显著提高肌肉磷含量(P0.05),3.0%组最大;1.0%、1.5%和2.0%组血清胆固醇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1.5%~4.0%大豆酶解蛋白可显著提高血清中溶菌酶活性(P0.05),添加1.0%~3.0%大豆酶解蛋白可显著提高血清中酚氧化物酶活性(P0.05),2.5%和3.0%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1.0%和1.5%组血清中酸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大豆酶解蛋白可显著提高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2.5%组最大;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攻毒7 d后,1.0%组累积死亡率最低。饲料中添加大豆酶解蛋白未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添加剂量高于3.5%可导致生长性能下降,添加质量分数1.0%大豆酶解蛋白可明显提高凡纳滨对虾的抗病力。【结论】饲料中添加大豆酶解蛋白不能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高于3.5%添加组的生长性能下降;添加质量分数1.0%大豆酶解蛋白可明显提高凡纳滨对虾的抗病力。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使用非差非组合精密单点定位(PPP)估计和分析接收机DCB短时时变特征的方法。首先利用非差非组合PPP得到包含接收机DCB的重构电离层参数估值;然后通过IGS电离层GIMs格网模型内插剥离各历元站星斜向电离层距离延迟;最后通过最小二乘约束得到各历元接收机DCB解。由于格网本身精度(2~8 TECU)和插值精度限制,解算出来的接收机DCB并不能真实反映其短期时变特征。为此,提出利用站间单差或者历元间差分的方法还原其真实的变化态势。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正确估计接收机DCB,并能真实还原其短期时变特征,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