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2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样方面积和数量对沙柳生物量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沙柳(Salix Psammophila)灌木种生物量的调查,本文设置了300m~2、200m~2、100m~2、50m~2、10m~2五种样方面积。研究结果,选用100m~2样方面积,其精度达到0.95以上,其调查样方数量比其它样方面积都少。如果调查对象是矮小灌木种,调查样方内又有10株以上的植株,则可采用10m~2样方面积,这样虽然调查样方数量比100m~2面积要增多,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都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贵州碳酸盐岩广布,地表岩溶干旱缺水十分严重,而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因此,如何有效的开发利用隐藏型地下水资源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野外调查、物探和钻探资料的综合分析,系统总结沙柳村采用机井开采岩溶地下水成功经验,为类似岩溶水文地质条件下的岩溶水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影响库布齐沙漠合作杨、沙柳造林成活率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库布齐沙漠的主要造林树种合作杨和沙柳的造林密度与气象因素对造林效果的影响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合作杨和沙柳的造林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对于合作杨而言,最佳的造林密度为2 m×6 m,这一栽植密度多年的成活率可达到90%以上,保存率达到89%以上,栽后第五年,树木净高生长量为2.03 m。对于沙柳而言,最佳的造林密度应该选择1 m×4 m或2 m×2m。分析显示,气象因子对造林效果的影响是通过综合作用体现出来的,第一综合因子主要包括年降水量、年均相对湿度、3-5月大风日数和年大风日数。其中,年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对合作杨和沙柳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影响为正向作用,3-5月大风日数和年大风日数作用相反。第二综合因子主要包括年均温、年降水量和6-8月降水量。其中,年降水量和6-8月降水量对合作杨和沙柳的造林效果的影响为正向作用,年均温的作用反之。  相似文献   
4.
沙柳沙障的防风固沙效益研究   总被引:48,自引:14,他引:48  
研究测定了1m×1m,1m×2m,2m×2m,2m×3m,2m×4m,2m×5m,3m×3m,3m×4m,4m×4m,4m×5m,3m×6m等11种规格沙柳沙障内的风沙活动过程和分布规律。结果说明,不同规格沙障内输沙率随着风速的变化其变化趋势不同,小规格沙障内输沙率与风速呈对数曲线关系,大规格沙障内输沙率与风速之间呈指数曲线关系。沙柳沙障中近地表0~4cm范围内,风沙流中的相对含沙量沙丘下部明显大于沙丘中部和上部,说明沙障导致了近地表风沙流结构发生变化。面积等于或小于1m2的沙障可以完全控制地表风蚀,当沙障面积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风蚀深度增加很快。不同规格沙障的防护效益,在大风条件下,小规格沙障的成本效益高于大规格的沙障;在小风情况下,大规格沙障的成本效益大于小规格沙障。  相似文献   
5.
沙障在固定流沙、促进植被恢复和改良土壤等生态建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毛乌素沙地设置沙柳Salix psammophila)沙障6、8、10、11、12年的沙丘迎风坡(裸露沙丘地作为对照)开展了植被调查和土壤养分测试分析。结果显示:设障8年后的沙丘迎风坡0—30 cm深度内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显著(P<0.05)高于流动沙丘,且设障10—11年沙丘迎风坡植被盖度、0—80 cm深度内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达到最大,但全磷和全钾含量无明显的变化,所有样地间和3个深度层间的全磷、全钾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植被总盖度、0—80 cm深度内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全氮含量相互之间存在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而且土壤pH值随有机质含量增加而线性降低。沙柳沙障固沙地的植被盖度、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相互之间存在趋同性,且布设10年的沙障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成效达到最大,之后表现出下降趋势。据此建议活体沙柳沙障在维持其固沙功效的前提下以10年为限需进行平茬处理。  相似文献   
6.
库布齐沙漠沙柳无性快速培育技术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柳是库布齐沙漠重要的生物与生态资源之一。通过对沙柳扦插苗进行生根粉(ABT)、保水剂、有机肥和‘四枝一穴’栽植密度的不同处理后,连续3 a对其高生长、基径生长、生物量及平茬后枝条萌发数进行了测定。对测定结果的分析发现:与对照相比,四种处理都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沙柳的高生长、基径生长、生物量及平茬后枝条萌发数量。其中保水剂的作用最好,使沙柳的成活率、平茬后的枝条数和生物量分别提高了61.0%,70.4%和71.4%。  相似文献   
7.
地表枯落物是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风蚀是影响枯落物蓄积量及再分配的重要因素.采用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人工模拟风洞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沙柳(Salix psammophila)群落枯落物组分特征及其对土壤风蚀的影响.结果 表明:(1)沙柳枯落物地表物质组成中枝和叶占比分别为56%和30%,且随着距沙柳基...  相似文献   
8.
毛乌素沙地沙柳灌丛降雨截留与树干茎流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沙柳灌丛降雨截留量及树干茎流的实验观测,分析了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对沙柳灌丛的降雨截留量、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的影响,并确定了截留量、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在降雨分配中的百分数。实验期间降雨总量为136.5 mm,沙柳灌丛的截留量、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分别为34.0、98.5和4.0 mm,占降雨量的百分比分别为24.9%、72.2%和2.9%。沙柳灌丛的降雨截留量、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与降雨量和10 min最大雨强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而截留量、穿透雨量占降雨量的百分比与降雨量之间呈显著的双曲线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9.
毛乌素沙地沙柳细根分布规律及与土壤水分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刘健  贺晓  包海龙  周成军 《中国沙漠》2010,30(6):1362-1366
以2 mm为粗、细根的划分界限,采用根钻法对毛乌素沙地的单株沙柳沙柳林地的细根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同时测量土壤含水率。结果表明,沙柳细根垂直分布深度为1.5 m左右,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细根生物量逐渐减少,细根根量最大值出现在表层,在0~20 cm范围内集中分布,约占总根量的一半左右。沙柳水平根系发达,细根主要分布在冠幅半径3倍左右的范围内,表明沙柳通过水平扩展来获取分布于土壤浅层的大气降水;丘顶沙柳林地根量小于丘底林地根量,土壤水分的含量和分布决定沙柳细根根量的大小和分布。  相似文献   
10.
米志英  张宏俊  高永 《中国沙漠》2011,31(5):1238-1241
沙柳种子的萌发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在沙土含水量较低时沙柳种子可以萌发,但沙土含水量低于2%时不能萌发;干旱胁迫使沙柳实生苗发芽率降低;盐分可明显抑制沙柳种子萌发,同时抑制沙柳实生苗的茎生长;沙柳种子适宜的覆沙厚度是1.0~4.0 mm,当覆沙达到7 mm时种子出苗受到抑制;沙柳最适宜的发芽温度是25 ℃,当温度升到40 ℃时发芽率明显下降,而当降到10 ℃时种子发芽率也明显下降,达到5 ℃时沙柳种子尽管能发芽,但无茎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