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浸渍法(IM)和沉积-沉淀(DP)法制备了一系列Pt/TiO2P25)催化剂,并分别用甲醛溶液和氢气还原处理催化剂.利用原位红外监测催化剂表面吸附物种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探究了催化剂制备和还原条件及Pt负载量对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氧化甲醛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用DP法制备并用甲醛还原的Pt/P25催化剂中Pt颗粒分散均匀,并具有合适的粒径和高浓度的表面活性氧,显示出良好的甲醛氧化活性.在空速30 000 ml/(g·h)、反应温度30°C和甲醛初始浓度50 mg/m的条件下,0.4%Pt/P25(DP-HCHO)上的甲醛转化率达到98%,并能稳定运行100 h以上.相比之下,Pt/P25(DP-H2)由于表面活性氧较少,不利于甲酸盐氧化,活性较低.Pt/P25(IM-H2)虽然具有高浓度的表面活性氧,却同时具有最大的Pt颗粒粒径,在甲醛转化为甲酸盐和甲酸盐氧化两步反应中的活性均较差,因而甲醛氧化活性最差.  相似文献   
2.
沈才卿 《铀矿地质》2001,17(3):190-192
中国的人工合成宝石业 ,始于 1 95 8年 ,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 ,为弥补天然宝石资源的不足和丰富中国珠宝首饰市场作出了贡献。1 中国人工合成宝石的分类根据中国 1 997年 5月 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GB/T 1 65 5 2 1 996珠宝玉石名称”的规定 ,人工合成宝石包括 4部分 :合成宝石、人造宝石、拼合宝石和再造宝石。(1 )合成宝石 :完全或部分由人工制造且自然界有已知对应物的晶质或非晶质体 ,其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与对应的天然珠宝玉石基本相同 ,如合成红宝石、合成祖母绿、合成水晶等。(2 )人造宝石 :由人工制造且自然界无已知对…  相似文献   
3.
以93%的盱眙凹凸棒和临泽凹凸棒为载体,淀粉糖苷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分散剂,负载纳米氧化铁为活性组分制备脱硫剂。采用L18(2×73)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对气体流量为10ml/min的纯H2S气体,在不同条件下制备的脱硫吸附剂进行H2S气体脱除研究。结果表明:得到的纳米氧化铁为各种晶态型氧化铁,纳米氧化铁分散均匀,且其平均粒径小于10nm,脱除H2S的最大硫容为29.98%。利用红外(I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脱硫反应前后的脱硫剂进行表征并分析其脱硫机理。  相似文献   
4.
除砷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除砷技术的发展,生物法和硫化法等除砷技术已应用于工业除砷,混凝法、离子交换法和直接沉淀法等除砷技术在废水除砷中也已广泛应用。在综述了近年来除砷技术在工业中和含砷废水处理上的应用后,对其中各种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除砷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以碳酸氢铵转型制备氟化钕过程中添加大分子助沉剂的工艺。初步探讨了其沉淀机理,并考察了各种因素对氟化钕收率的影响,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差热热重等分析方法对氟化钕产品的形貌、粒径、组成和质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6.
均相沉淀法制备Ni(OH)_2和NiO纳米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NiSO4·6H2O 为主要原料、以CO(NH2)2 为沉淀剂,采用均相沉淀法合成了纳米级Ni(OH)2 和NiO粉末,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 、差热分析(DTA) 等实验手段对样品的热稳定性、相转变温度、相结构和粒子形状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NiO粉末的粒径约为6nm ,且基本成球形。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高纯碳酸锂的几种不同用途。论述了制备高纯碳酸锂的几种方法,重点介绍电解法和氢化法。  相似文献   
8.
经典测定钙、镁含量的方法是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钙镁总量后再滴定钙,此方法对于含钙、镁离子盐水体系溶解度的测定,尤其在镁含量较高的情况下,其分析精度和准确度远远迭不到要求。针对硝酸钙、硝酸镁混合样品,采用EDTA质量滴定法测定钙镁总量,用草酸钙沉淀法从镁中定量分离钙,然后运用羔减法计算出镁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当混合溶液中镁钙的质量比不超过10:1时,钙、镁离子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在±0.3%之内,但镁钙的质量比超过10:1时,相对误差达到1%。因此,在一定的镁钙质量比范围内,此方法可用于盐水体系中钙、镁含量的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9.
对合成高纯锶盐的原料八水氢氧化锶进行了精制实验研究,对其中所含特定杂质元素Fe~(2+)、Cr~(3+)、Cu~(2+)、Mn~(2+)、Pb~(2+)进行了有效去除,实验精制氢氧化锶纯度为99.79%,各离子质量分数均低于2×10~(-6),满足氟化锶、氯化锶等高纯锶盐合成时对原料纯度及杂质离子质量分数小于5×10~(-6)的要求。适宜的单因素实验条件为:原料浓度1.0 mol/L,温度95℃,硫离子沉淀剂的加入量是溶液中特定杂质离子总物质量的3倍,硫化沉淀反应时间1.0 h,双氧水加入量2.0 mL,氧化反应时间1.0 h,搅拌速率为300 r/min。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方法萃取的溶解无机碳的δ13C值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测定水中溶解无机碳的δ13C值,通常可以利用两种方法对水中的DIC进行萃取:沉淀法和脱气法。但是,一直以来未有研究对这两种方法萃取同一水样DIC的δ13C值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尤其是对于具有高CO2分压(pCO2)的水样。本文对两组分别代表深部岩溶系统(高pCO2)和表层岩溶系统(低pCO2)的水样分别同时利用这两种萃取方法萃取其DIC然后测定δ13CDIC值。对比发现利用脱气法萃取物测定得到的δ13CDIC值要显著高于利用沉淀法萃取物测定得到的δ13CDIC值。这是因为在脱气法萃取DIC的过程中,由于水的pCO2高于大气的pCO2,水中富含12C的CO2通过扩散作用逃逸到大气中,从而使δ13CDIC值偏正。这表明利用沉淀法萃取物测定的δ13CDIC值的精度要高于脱气萃取法的精度。对两种DIC萃取方法萃取物测定的δ13CDIC值之间的差与水样和大气之间的CO2分压差进行分析后发现,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由于深部岩溶系统的水样具有很高的pCO2,富含12C的CO2向大气逸出的量相对较多,从而导致相应的深部岩溶系统线性关系的斜率和截距均比表层岩溶系统的线性关系的斜率和截距为大。文中所建立的这些线性关系为校正脱气法萃取物测定得到的δ13CDIC值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经验校正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