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质学   10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休耕水稻田蓄水对土壤肥力影响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探讨水稻田休耕期间蓄水对休耕后土壤肥力之影响。选择两块水稻田区,在水稻收割后,将田区翻耕一次。一田区以人工连续灌溉,蓄存水量于田区;另一田区则为天然蓄水。在每一田区四边及中央处,以10cm为一层采取土样,取至60cm。再将每一层土样气干后,通过0.42mm筛网土样混合,分析田区同一层在不同时段与不同深度下之pH值、电导度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钙离子、镁离子、钾离子及钠离子之变化。试验结果显示:休耕后水稻根系腐化,造成土壤有机质以及有效磷显著的增加。蓄水后天然蓄水田区有机质和有效磷分别增加51%及88%,连续蓄水田区分别增加13%和69%。而天然蓄水田区镁、钾、钠分别降低35%、24%和47%,连续蓄水田区分别降低29%、14%及41%。  相似文献   
2.
贵阳近郊水稻田释放甲烷显示出一个三阶段的日变化过程:早晨至正午前后,稻田甲烷的释放处于一个相对低落阶段:下午至晚上,释放过程逐渐加强,并可能出现一至两个释放高峰;此后甲烷的释放又进入逐渐减弱阶段。贵州水稻日甲烷的δ^13C值在-64.5‰--54.1‰范围内变动,平均占δ^13C值为-60.7‰,与美国和肯尼亚所报道的稻田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相近似。  相似文献   
3.
4.
硒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及迁移规律一直是研究热点。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表明,珠三角地区土壤硒含量较为丰富,适宜富硒特色农产品种植,但土壤-植物系统中硒的迁移转化规律尚不清楚。本文以典型富硒区—江门市崖门镇为例,系统采集了岩石、风化土、稻田土壤、浅层地下水、灌溉水及水稻样品,应用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硒含量测试,探讨土壤-植物系统中硒元素分布特征及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崖门镇花岗岩、花岗岩风化土、稻田表层土壤、剖面土壤、浅层地下水、灌溉水、大米硒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0208mg/kg、0.2325mg/kg、0.5060mg/kg、0.83mg/kg、0.0003mg/L、0.0004mg/L、0.058mg/kg,表层土壤硒含量与珠江三角洲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0.51mg/kg)相当,大米硒含量达到富硒稻谷标准。土壤-植物系统中硒元素迁移规律为:土壤剖面硒元素向下部迁移,沿径流方向硒向下游迁移。土壤硒较易向水稻根部迁移,较难从根部向水稻地上部分迁移。本研究获得的土壤-植物系统硒元素分布与迁移规律可为该地区富硒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实验室自然变温实验,利用LI-8100研究温度和培养时间对2种土地利用方式(杉木人工林和水稻田)的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培养时间为180 d.结果表明,指数模型较好地拟合了土壤呼吸速率与5 cm处土壤温度的关系,并且低温时段优于高温时段的拟合效果.土壤呼吸Q10值随5 cm处土壤温度的升高呈降低趋势,杉木人工林地土壤Q10值由3.18下降到1.40,而水稻田土壤Q10值则由2.97下降到1.51,且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影响不大.回归分析表明,林地和水田的Q10值与培养时间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除温度外,Q10值的变化还与培养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7.
正耒阳是神农氏创制耒耜的地方。耒县、耒水、耒阳的"耒"字,是一种原始耕作农具名称。"耒"主要用于稻作农业的生产工具,是南方稻作先民最早发明的。《新华字典》称:"耒"是古代一种翻土用的农具;"耒耜"是原始的犁。考古发现证明,湖南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道县玉蟾岩发现12500年前的人工栽培稻;茶陵独岭坳有7000年前的稻作遗存;澧县城头山有6500年前的水稻田,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系统调查了湖南郴州邓家塘砷污染区水稻田抛荒后自然恢复的植被和旱地(蔬菜)两大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的植物中砷含量,分析了当地居民砷暴露途径,并进行污染区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砷污染程度对抛荒农田自然恢复植被类型有显著影响。在轻度污染条件下,植物物种数量中等但总生物量最大;在中度污染条件下,植物物种数量最多;在严重污染条件下,植物物种数量最少且总生物量最小。恶性杂草雀稗是自然恢复植被物种丰富度的直接控制因子。当地蔬菜可食部位砷浓度超标现象严重,呈现出叶菜类>葱蒜类>根茎类>果菜类的趋势。人体通过食用蔬菜摄入的砷量在春夏和秋冬季节分别为每日41μg/kg体重和每日29μg/kg体重,都超过了WHO限定的安全标准(每日21μg/kg体重)。  相似文献   
9.
淮河地区水稻田下垫面整体输送系数的确定与讨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1999年夏季淮河流域能量和水循环试验(HUBEX)补充加强观测期间寿县观测站探测资料,计算分析了水稻田下垫表面上的整体输送系数CD、CH和CE,并与能量平衡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水稻田下垫面上的稳定度集中在一狭小区间内,但整体输送系数CD、CH和CE仍取决于稳定度参数z/L、观测高度z和地表粗糙长度z0.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在野外一次完成的简便、快速的^218Po放射性测量找水新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不抽气^218po方法技术在地下水资源勘查中,寻找隐覆含水构造裂隙有着良好的效果。该方法与γ法、瞬时(抽气)射气法一样简便、快速,能在野外现场直接获得测量结果,对所发现的异常进行现场追索、研究,是适用于不同地形地貌景观(如沙滩的津涂、沙漠、沼泽地、刚收割的水稻田等)条件下工作的一种找水的新方法、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