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分形理论中的计盒维数、信息维数和关联维数对福建省瓜溪桫椤自然保护区内不同地段桫椤种群格局的分形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8个地段的桫椤种群在空间占据、格局强度和个体空间相关性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尺度变化和分形特征,种群格局计盒维数值在0.3132~1.1189之间,大小次序为Q3〉Q6〉Q7〉Q1〉Q2〉Q4〉Q5〉Q8,信息维数在0.3031~1.078之间,大小次序为Q3〉Q7〉Q6〉Q1〉Q2〉Q5〉Q8〉Q4,关联维数在0.7450~1.1453之间,大小次序为Q3〉Q6〉Q8〉Q1〉Q5〉Q7〉Q2〉Q4;分形维数谱显示,地段Q1、Q2、Q3、Q6和Q7的桫椤种群空间结构特征相似,地段Q4、Q5与Q8的种群相似。  相似文献   
2.
经2a研究表明:桫椤年发叶量24~56枚/株,平均33枚/株,发叶量与地径大小关系密切,r=0.9530。叶片分营养叶和生殖叶,只有生殖叶才长孢子,繁殖后代。树高生长是靠顶端分生组织分裂来完成,而杆粗则是用维管柬增多来实现。杆高是用来测算桫椤树龄的主要依据之一,其生长快慢与植株年龄和立地条件好坏有关。  相似文献   
3.
在对长江三角洲南部平原5个钻遇基岩的晚新生代钻孔的地层、岩性、粒度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各岩心剖面中湿生、水生植物花粉和外来植物桫椤孢子化石的分布特征,阐述该区新近纪晚期以来沉积地貌环境演变过程,从而为长江演化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结果显示,新近纪沉积物为粗细混杂的洪积扇相,缺乏湿生、水生植物花粉,反映了此时研究区古地势东西...  相似文献   
4.
程业明  刘风香 《地球学报》2017,38(2):135-143
松辽盆地是我国白垩系分布最广、厚度最大、发育最全的陆相沉积盆地。孢粉分析发现桫椤孢在松辽盆地白垩系中比较常见。但由于桫椤孢与桫椤科或者蚌壳蕨科具有亲缘关系。桫椤孢在地层中的发现不能明确表明桫椤科植物的存在。这种状况影响了我们对松辽盆地古环境和古气候的精确分析。白垩纪桫椤科矿化茎干化石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山县的发现为解决桫椤科植物在松辽盆地存在与否的难题提供了重要证据。该化石为桫椤科树蕨植物的茎干片段,包括髓、网状中柱、皮层。分体中柱的横截面呈U、W或S形,外围具有厚壁组织鞘,分体中柱末端朝向髓部或者皮层。髓和皮层由薄壁组织组成,其中分布有许多维管束和根。创伤组织在髓中常见。当前化石是我国第一个桫椤科茎干化石记录。它的发现表明白垩纪时期松辽盆地北部曾经分布着现今多生长于热带、亚热带的桫椤科树蕨祖先类群。结合与其伴生的一些登普斯基树蕨、本内苏铁茎干等化石证据,可能指示当时气候为热带或者亚热带。  相似文献   
5.
桫椤是已经发现的唯一木本蕨类植物,桫椤的化石证据表明它是与恐龙同期生长的植物,是木本植物的活化石之一。自贡世界地质公园荣县金花桫椤自然保护区,现存有1.6万多株野生桫椤,是公园的活化石,成片的桫椤生长于山谷中,成带状分布,植株生长茂盛。虽然保护区内桫椤数量较多,但分布较为狭窄,幼苗数量少且分散,自然更新和发育受到一定制约。对此建议增加人工干预,进行相关的人工栽培和保育工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