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楠竹加筋复合锚杆应力传递理论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楠竹加筋复合锚杆是一种用于土遗址土体加固的新型锚杆。本文从复合材料力学的角度分析了楠竹复合锚杆内部系统的工作机理,推导了复合锚杆内部系统层间切应力的传递模型。复合锚杆的内部工作机理研究表明,管材的弹性模量与杆材的弹性模量比值、内粘结剂的剪切模量等对楠竹复合锚杆内部荷载传递影响较大。通过分析认为,可以通过改变管材与杆材弹性模量的比值、调整内粘结剂的配比等措施,从而使复合锚杆内部层间应力传递曲线达到最优化状态。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材料力学中的各向同性弹性体材料,导出了用应变复数表述的应力关系式,用该关系式分析了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并以该关系式对给定的应变分量直接进行平面应力状态的应力分析,计算简便、直观。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材料力学法静动力分析一直是我国重力坝规范规定的重力坝抗震安全评价的基本依据。但为了简化传统经典的重力坝材料力学法模型在动力分析中的复杂度,近年来,随着有限元分析技术的日益推广,许多重力坝有限元梁杆体系新模型在工程界开始得到应用,部分替代了传统材料力学法模型的作用,并在考虑多向地震耦合问题方面体现了一定的优势。从材料力学法的基本定义出发,提出了一种合理的坝面载荷处理模式,并从模态、抗侧力刚度、坝顶位移、内力结果等方面建立适用度指标,对这些有限元新模型进行细致对比,建议了一种最优的有限元梁杆模型,由该模型得到的结果与传统材料力学法的结果吻合,因此可供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4.
燕山运动的“绪动”——燕山事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燕山运动是中生代期间发生在中国东部的一次最重要构造变动,它打破了华北克拉通数亿年的稳定格局,形成了一系列北东向深大断裂,并引发了剧烈的岩浆活动。然而,由于褶皱变形不显著,构造运动的主要不整合面难以确定,所以对燕山运动的起始时间和形成机制长期以来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通过对燕山运动概念历史的考证、北京西山和平原区地层序列的对比,结合华北地区其他晚中生代盆地的发展演化过程,认为燕山运动的起始时间应为中侏罗世含煤碎屑岩沉积之后、同造山砾岩形成之前。该运动所产生的深大断裂成为中国东部的构造骨架,成为而后大量岩浆上升的通道。根据构造变形的特点,结合材料力学的原理,认为燕山运动是中国东部遭受来自外部快速打击的后果,是以脆性变形为主的构造运动,并将该快速打击事件定义为燕山运动的“绪动”或“燕山事件”。  相似文献   
5.
结构设计规范中有关单向偏心受压砌体构件的计算方法和材料力学的一般原理,对任意形状面双向偏心、受压砌体构件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TSP—202探测系统在新倮纳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李忠 《地质与勘探》2002,38(1):86-89
就TSP-202地质超前预报系统在实际地质超前预报工作中所产生的预测精度误差的问题,提出了采用构造地质力学的手段,概率论和材料力学的理论来调整系统探测探索角,以实现精度校正的方法,经在新倮纳隧道的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靖涛 《岩土力学》1979,1(2):73-80
近些年来,随着复合材料生产的发展,复合材料力学性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也相应地发展起来了.由于许多岩体是复合体,因此运用复合材料力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处理岩石力学问题是很有意义的,它更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岩体的力学特性.最近,有些人已开始做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铁晶砂胶结新型岩土相似材料的研制及其应用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根据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相似原理,经过大量力学试验,研制出一种新型铁晶砂胶结岩土相似材料。该材料由铁矿粉、重晶石粉、石英砂、石膏粉和松香酒精溶液按规定配比均匀拌和压实而成,其中铁矿粉、重晶石粉和石英砂作为主料,松香酒精溶液作为胶结剂,石膏粉作为调节剂。材料力学参数测试表明:该材料具有重度高、力学参数变化范围广、性能稳定、价格低廉、干燥快速、制作工艺简单、无毒无害等显著优点,可用来模拟从软岩到硬岩的大部分岩体材料。将铁晶砂胶结岩土相似材料应用于沪―蓉―西高速公路大型分岔隧道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有效地揭示了分岔隧道围岩的力学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