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77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秦岭显生宙地幔组成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秦岭造山带及扬子克拉通北缘显生宙时期 3个含地幔捕虏体的煌斑岩、钾镁煌斑岩、碱性玄武岩以及 11个不含捕虏体的辉石岩、辉长岩、玄武岩出露点的岩石地球化学对比研究 ,揭示出研究区地幔演化经历了自古生代的OIB亏损地幔到中生代的高度富集地幔再到中生代末期 -新生代的OIB MORB的亏损地幔的两次明显变更。制约这种变更的主要因素是熔融岩浆时源区发生的层圈相互作用类型。鉴于大陆岩石圈软流层体系的特征 ,有必要划分出岩石圈 /软流层相互作用带(过渡带 ) ,它是大陆岩浆作用的重要源区。  相似文献   
2.
3.
浙江花岗岩类地球化学与地壳演化:Ⅰ.显生化岗岩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浙江显生化岗岩包括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用锆石U-Pb年龄确定了加里东、印支期花岗岩的存在,并讨论了各期花岗岩的主要元素,稀土元素、向量元素和钕、锶、铅同位素组成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岩石成因。大面积出露的燕山期花岗岩和火山岩意味着中生代发生了壳增生。  相似文献   
4.
5.
6.
西秦岭显生宙构造演化与成矿旋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显生宙中国大地构造演化的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根据古地磁数据可靠性的试用判据,对华北、杨子、塔里木中国三大稳定地块显生宙的构造古地磁数据做了初步检验,考虑古极点的密集区,选用229个古极点以“世”或“纪”为单位进行统计,获得三大稳定地块显生宙综合古地磁视极移曲线。以此为基本依据,结合地质构造、古生物和全球古地理重建图的综合分析,初步探讨了三大稳定地块运动演化的大致轮廓,华北、杨子、塔里木地块碰撞、拼接时限和方式以及华北地块与西伯利亚板块运动演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扬子地区显生宙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中扬子地区作为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重点战略区块 ,自基底形成至今 ,陆块南北经历了多期造山活动。其中 ,古生代以来的后四期造山作用控制与发育了区内海陆相四套含油气系统 ,加里东及印支早期造山作用利于原生海盆含油气系统的发育与形成 ;印支晚期—喜山期造山作用对其具有改造和破坏作用 ,但利于陆相含油气系统的形成。研究区海盆发育期形成的古隆起及其周缘斜坡带是海相残留盆地油气运聚与保存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9.
锶同位素在沉积学中的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分析测试技术的不断提高,锶同位素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近年来,显生宙以来海水锶同位素的变化曲线不断得以补充和修正,已建立起具有全球一致性,可对比的海水锶同位素变化曲线背景值,为锶同位素的应用奠定了基础,现在,锶同位素不仅在示踪岩浆及成矿热液的来源和演化,计算晚期成岩改造作用的规模和程度及流体/岩石比等方面已趋于成熟,并且越来越广泛运用于海平面变化,板块活动,海底扩张,成岩演化等方面的研究,此外,在一些热点研究上,如全球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也逐步显现出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扬子地块显生宙古地磁视极移曲线及地块运动特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在重新审视已有古地磁研究结果基础上,利用近年来最新研究成果,尤其是早古生代的古地磁数据,建立了扬子地块显生宙古地磁视极移曲线,为研究扬子地块乃至整个中国的大地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古地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