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内陆地震》2005,19(4):289-291
1.1概述 地震预报属于预报事件发生地点、强度和时间问题,实际上也是现代地球动力学问题。如果熟知了认识地球动力学过程物理本质的方法学,那么,预报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相似文献   
2.
3.
文章简要地论述了30年来对中国海的地球物理调查及其重要意义,指出地球物理研究所总结的方法学以及从地质资料和地球物理场取得对大地构造演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市场机制是实现蓝碳及蓝碳生态系统价值的有效途径,对于发挥蓝碳生态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梳理了当前碳市场中蓝碳碳汇项目的发展机遇和项目开发的现状,并就我国蓝碳碳汇项目开发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推进蓝碳碳汇项目开发和市场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当前,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和核证碳标准(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VCS)都已开发了蓝碳碳汇项目或可用于蓝碳碳汇项目的方法学,并开发了多个CDM、VCS和Plan Vivo Standard认证的红树林碳汇项目。我国已成功开发并交易了首个蓝碳碳汇项目“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并且将继续推动蓝碳碳汇项目的开发和交易市场的发展。但我国在碳汇项目开发上存在项目规模小、证明项目额外性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蓝碳资源管理机构作为碳减排量所有者和交易主体自主支配碳汇收益受到限制等不利因素。对此,建议可通过加强营造蓝碳碳汇项目开发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政府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鼓励社会资金投资或购买项目生产的效益,拓宽蓝碳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资金渠道等措施,推进我国蓝碳碳汇交易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增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是减缓全球变暖和大气CO2浓度升高的有效方法,也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苏州是中国典型的水网地区,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类型。文中就苏州湿地碳汇计量展开研究,总结了国内外湿地碳汇计量方法学,按照适用范围将湿地碳汇核算标准分为3大类。根据苏州湿地特点选择了合适的湿地碳汇计量方法,并对苏州湿地碳汇效益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2020年苏州湿地碳汇效益为6.3亿元,较2011年增长10.3倍,近10年呈逐年增加趋势,苏州湿地碳汇效益增加,苏州市湿地碳汇治理效果显著。建议进一步细化湿地碳库的科学计量,开展生态碳汇产品价值转化工作,助力苏州湿地碳汇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6.
海洋底栖原生动物生态学研究方法学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浮游生态系统(pelagic ecosystem)中,原生动物是细菌和微型浮游植物(microphytoplankton)的主要捕食者,又是很多浮游动物(zooplankton)的重  相似文献   
7.
减少发展中国家毁林及森林退化的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的重要议题。从该公约的第十一次缔约方大会(COP11)以来,各缔约国就此议题提出了各自的观点,除在方法学等问题上存在争议外,在激励机制和毁林纳入清洁发展机制(CDM)与否上也存在分歧,巴西、中美洲及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希望通过基金的方式获得额外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而美国、澳大利亚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却更倾向于CDM市场机制。结合中国森林管理方面的现状,分析了中国在此议题上可能受到的影响并提出了谈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地质过程动力学体系、研究层次及认识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鲍征宇 《地球科学》1994,19(3):287-294
本文根据作者个人的观点讨论了地质过程动力学的本质特征,根据地质过程动力学广泛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归纳了地质过程动力学的分支体系,并依据地质过程动力学的不同研究水平和研究方法把地质过程动力学划分成3个不同的层次,分别讨论了各层次动力学的研究方法。最后,作者讨论了有关地质过程动力学研究中经常遇到的几个认识问题,期望对地质过程动力学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太古代岩石的定年:方法学和局限性的讨论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江博明 《地球化学》1989,(2):103-120
在复杂的太古代地体的重要地质事件定年中已采用了多种地质年龄测定方法。本文对方法学作了扼要的分析,涉及到不同类型岩石中方法应用的一些优点和缺陷、误差的来源,样品选择时所遇的困境、老化效应、模式年龄的意义和初始同位素比值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车轮虫属(原生动物,纤毛门)种类鉴定的方法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轮虫属的种间区分长期以来一直是生产实践中该类病原鉴定的突出难点之一。结合作者及前人的研究工作 ,该文提出一适用于车轮虫属内种类鉴定的综合方法与简明要旨。文中对车轮虫的形态学 ,包括活体外形、齿体、辐线、附着盘中央颗粒、核器及口围绕体等进行了简要地叙述及图解式介绍 ;对车轮虫附着盘中央颗粒的分类学意义进行了总结和评析 ;同时 ,对车轮虫的生境特征在种类鉴定上的意义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