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26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410篇
海洋学   164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右江盆地二叠纪孤立碳酸盐岩台地边缘海绵礁由于生长在不同的古地理位置,因而具有两种类型的海绵礁特征;成礁期可确定在中二叠统祥播阶晚期→晚二叠统;海绵礁造礁旋回由礁基→礁核→礁坪→礁滩→礁顶组成。对Ⅰ类海绵礁底部所产生的不整合面,文章首次提出属事件沉积不整合面,并对其成因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贵州玉屏彰寨奥陶纪红花园期障积岩隆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障积岩隆礁的造礁生物主要为海绵和藻,岩石类型有海绵灰岩、藻席岩、核形石凝决石灰岩、生物屑灰岩等。本文系统介绍其造礁生物的生态特征、岩石组合并分析其沉积相和礁的生长发育阶段,最后运用马尔柯夫概型分析研究期旋回沉积发育较好的礁核相地层的学积特征。  相似文献   
3.
深沪弯古森林遗迹和牡蛎礁的^14C年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明亮  许志峰 《台湾海峡》1991,10(1):101-102
  相似文献   
4.
珊瑚礁岛是由钙质砂砾堆积形成的,这些砂砾构成了环礁和其他礁台的表层。礁岛的低海拔高度、小规模尺寸和对局部礁积物的依赖性使它们深受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因此,礁岛的稳定性对于只能在这种岛上居住生存的珊瑚礁国家来说是需要考虑的头等大事。我们要增强对礁岛沉积历史的研究,得出将来解决礁岛稳定性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5.
6.
人工藻礁就是人为设置在水域中,为海洋藻类提供生长繁殖场所,从而吸引鱼虾贝类等水生动物到藻场来索饵繁育,以达到优化海底环境,保护、增殖渔业资源和提高渔获物质量为目的的构造物,是一种恢  相似文献   
7.
礁膜配子放散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昌生 《台湾海峡》1996,15(2):154-158
本文报道了礁膜配子的放散与温度、光照、比重的关系。结果表明,自然海区的礁膜在白天大量放散配子。配子放散的适宜温度为19-21℃;光照为2000-5000lx时能促进配子大量放散出来;配子放散的适宜比重为1.05-1.025;这些研究结果将为礁膜人工育苗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西沙礁序列的磁性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西沙群岛西琛一井330m以上井段的149块岩心标本,用美国2-G型超导磁力仪进行了古地磁测定,获得了一个从更新世至中新世晚期包括布容,松山,高斯和吉尔伯特四个极性时及若干亚极性的磁性地层柱,为礁序列的划分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灵山岛浅海岩礁区底栖生物的群落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海岩礁环境系高生产力区,在中、高纬度海域中,由大型海藻和大叶藻(Zosteramarina)所构成的初级生产力常为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数倍(Miller et al.,1971)。同时,此种环境又是以大型藻类或有机碎屑为食物的珍贵海产品鲍鱼(Haliotis)、刺参(Stichopus)、海胆(Strongylocentrotus)等的栖息场所和采捕作业区;还是一些优质鱼类星鳗( Astroconger myriaster)、鲈(Lateolobrax japonicus)等的藏匿场所和游钓渔业的渔场;重要经济藻类石花菜(Gelidium)等也在此环境中定着、生长。所以,浅海岩礁的资源开发前景很好。为了促进上述珍贵海产品的增、养殖生产和发展游钓渔业,有必要对浅海岩礁底栖生物群落的结构、功能进行系统研究,以便为岩礁区的资源开发和海岸带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此,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在1987年初步调查的基础上,1992年以灵山岛为点,对水下岩礁环境和生物群落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本文主要分析浅海岩礁底栖生物的群落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关于西沙群岛晚第三纪生物礁研究的新成果:发现了9属43种造礁钙藻,建立了它们的演变系列,描述了它们的造礁作用:探讨了礁白云岩成团。发现了一批微体古生物新种,提出了中新世地质界线的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