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古代家养动物的动物考古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靖 《第四纪研究》2010,30(2):298-306
鉴定家养动物的系列方法包括形体测量、病理现象、年龄结构、性别特征、数量比例、考古现象、食性分析、DNA研究等。按照迄今为止出土的动物骨骼资料,中国主要家养动物开始出现的时间和种类依次为距今10000年左右出现狗,距今9000年左右出现猪,距今5000多年出现绵羊,距今4000多年出现黄牛,距今约3700年左右出现马和山羊,距今约3600年左右出现鸡。中国古代家养动物出现的模式可以分为直接在当地驯化和通过文化交流从其他地区引进这样两种。  相似文献   
2.
中国黄牛的起源及驯化一直是考古学家和遗传学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的研究多是基于古代黄牛遗骸的形态学鉴定和对现代地方黄牛品种的DNA分析,而针对中国古代黄牛的DNA研究尚少。本文对中国北方5个青铜时代早期遗址出土的42个黄牛进行了线粒体DNA分析,并结合现代黄牛线粒体DNA数据以及考古学文化对中国黄牛的起源、传播路径及其与早期文明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在青铜时代早期,中国北方古代黄牛均为普通牛,未见瘤牛。古代黄牛主要由T2,T3和T4构成,近东起源的T3世系在古代黄牛中占统治地位,频率高达81.0%。近东起源的普通牛可能随着早期人群的迁徙经过两条路线进入中国。  相似文献   
3.
"李主任,都快十二点了,你咋还在写材料!白天忙了一天,夜里还熬这么晚,身体能受得了吗?"  相似文献   
4.
基于动物油脂的脂肪酸单体碳同位素模型开展古代样品的脂肪酸单体碳同位素分析可细化脂肪来源,有助于探究动物资源的加工利用、相关载体的使用功能及先民饮食策略,从而为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古代社会的经济形态提供重要信息.目前该模型已得到国外诸多地区现代动物样品的验证,但其在中国的适用性尚不明晰.文章对陕北地区石峁遗址和高家洼遗址...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名》2009,(2):33-33
辽宁北方黄牛交易市场——亮中牛市是东北最大的黄牛交易市场,坐落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辽北重镇——辽宁省昌图县亮中桥镇。  相似文献   
6.
《湖南地质》2011,(5):16-16
1999年5月,一位老乡找到我,寻求一桩纠纷的解决办法。之前他一直从事贩牛生意,从贵州把牛贩到宁波,中间赚点差价,或多或少每年总能赚回养家糊口的开支。没想到那一年栽了大跟头,宁波市B区农业局以其所贩运的黄牛染有口蹄疫为由将其没收并予以销毁,一下子亏进去几十万。他不服,认为自己的牛没有染病,要我帮他打官司,提起行政诉讼,讨回损失。  相似文献   
7.
广西桂林地区东部栗木花岗岩体SHRIMP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木矿区位于南岭钨锡多金属成矿带的中段,成矿作用与花岗岩密切相关。通过对栗木金竹源与三个黄牛地区云英岩化花岗岩的年代学研究,获得2个SHRIMP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18.3Ma±2.4Ma和214.0Ma±5.0Ma,代表了栗木花岗岩体的形成年龄。结合前人的研究数据,栗木矿区成岩、成矿作用年龄近乎一致,应为晚三叠世同一期次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中国黄牛的起源及驯化一直是遗传学家和考古学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拥有丰富的牛种资源,仅中国地方黄牛品种就多达55个,境内及周边还分布着能与黄牛杂交的近缘野牛,这导致中国黄牛的遗传背景和形成历史非常复杂.利用DNA可以解析中国黄牛的起源和利用历史,通过Y染色体、线粒体和核基因组遗传标记已经从父系遗传、母系遗传和基因组...  相似文献   
9.
我的牛缘     
儿时放牛识其形,成年效牛悟其性,而今画牛彰其魂,旨在弘扬牛精神.我家在太行山农村,记得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家中有一头大黄牛.它体如山,力无穷,形容朴实,器宇轩宏.我叫它"黄哥",并主动承担起了放牛的营生,边放牛,边念书,与牛为伴,与牛为友,与牛结下了不解之缘,与牛共度了快乐的童年. 参加工作后,还常想起牛,常回忆起在牛背上唱歌、看书,拉着牛尾巴上山、过河的情景,并常领悟牛的品性,那种俯首孺子不逞强、纯良温驯时亦犟、劳瘁奉献不居功、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在做工、参军、从政的生涯中,我以牛为师,以牛为鉴,对牛的感悟就又增添了很多.  相似文献   
10.
通过动物骨的稳定同位素(C、N)分析,揭示家养动物的饲养模式及对先民肉食资源的贡献,是动物考古研究的重要组成之一.关中地区,是庙底沟文化(约5500年前)的主要核心分布区域之一.目前,对该地区和该时间段内家养动物的饲养模式及对先民肉食资源的贡献,尚缺乏足够的认识.为此,本文对陕西兴乐坊遗址出土动物与人骨开展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并对其中4个猪骨进行AMS-14C测年.同位素数据结果显示:野生动物(獐、青羊、梅花鹿)栖息于C3类的植被环境,家养动物(猪、狗)和人,则主要以C4类为食.3个猪个体的年代为5449~5300 cal.B.P.,而1个猪个体年代偏晚(4089~3985 cal.B.P.),其同位素数据也异于其他个体.结合该遗址的植物考古资料(粟和黍具有高的出土概率),认为:家养动物(猪和狗)饲喂了大量以粟类作物的副产品或者人类的残羹冷炙(粪便).根据食物链从生产者至消费者的同位素分馏效应(δ13 C值约富集1‰,δ15N值约富集3‰~5‰),比较了先民与野生动物以及家养动物的同位素数据,发现先民与猪的δ13 C和 δ15N值的差异最小(0.2‰和1.9‰),这反映了先民的肉食资源应主要源于家猪.家猪的饲养和管理,为庙底沟文化的快速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和经济基础.此外,1例梅花鹿角具有偏正的δ13C值(-13.2‰),暗示发达的粟作农业还为先民尝试驯养其他野生动物(如鹿)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