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玮 《地质通报》2003,22(7):545-545
自侯连海先生1997年发表《中国中生代鸟类》专著以后,侯连海先生和他的合作者们又于2002年发表了《中国辽西中生代鸟类》(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专著,继续总结关于中国中生代鸟类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古鸟类学的发展,也使中国成为研究鸟类起源和早期演化的重要基地。该书对中国辽西地区发现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孔子鸟类群和华夏鸟类群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总结。全书共分七章:辽西鸟类化石产地(热河生物群)的地质年代;古生物学的重大发现———孔子鸟类群;世界早白垩世最大的鸟类群———华夏鸟类群:鸟类起源的研究与带毛的恐龙;鸟类飞行…  相似文献   
2.
孔子鸟(Confuciusornis)是最早具有角质喙及尾综骨的原始鸟类化石,同时兼具明显原始和显著进步的特征,在研究鸟类的早期演化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孔子鸟头骨为典型的原始双孔类型,其角质喙与其它鸟类的角质喙是在进化过程中分别独立获得的。孔子鸟具有肋骨钩状突,这很可能代表着一种原始性状。孔子鸟飞羽发达,但未发育小翼羽。孔子鸟与长城鸟(Changchengornis)构成一组姊妹群,反鸟类(Enantiornithes)与今鸟类(Ornithurae)变构成一组姊妹群,这两类群又互为姊妹群关系。在孔子鸟已命名的4个种中,川州种(C.chuanzhous)和孙氏种(C.sunae)是圣贤种(C.sanctus)的晚出同物异名,应予以废弃。孔子鸟主要适应陆地生活,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并能够从地面起飞。目前关于孔子鸟的地质时代仍存在着晚侏罗世与早白垩世之争,但大多数动物化石都证实了孔子鸟层为晚侏罗世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在辽西"热河生物群"的研究过程中,始终伴随一个与科学的本体精神毫不相干,并对科学发现与研究构成整体反叛的非专业挖掘和化石走私狂潮.于是,轰动世界的"辽西革命"也就上演了一个个喜悦与忧伤互见、希望与失望并存、理性与野蛮对峙、科学与无知较力的生动故事.最后,权力与责任联手举起法律的利剑,以全人类的名义为昔日的古生物乐园顶班站岗,从现在起直到永远.  相似文献   
4.
江洋 《中国地名》2013,(10):60-61
清风岭,位于朝阳市西南,距沈阳市约300多公里。这里不仅因一段传奇故事“中国地”而驰名遐迩,更是以奇峰、怪石、仙洞、神树、灵泉等自然景观让人乐不思返,还有那与孔子鸟、清风仙子相关的神奇传说……  相似文献   
5.
在辽西上侏罗统义县组下部陆相湖泊沉积火山凝灰质泥岩岩中保存的圣贤孔子鸟带羽毛骨架化石,展现了鸟类经早期阶段的性别差异特点。研究结果显示,这种生存于红140Ma前如鸡大小的古鸟类已现代许多鸟类一样,雌雄个体差异不仅明显反映在羽衣和骨相上,而且不有表现在行为上。  相似文献   
6.
利用NdYAG 激光ArAr 测年法,对产自辽西北票四合屯尖山沟地区义县组底部孔子鸟和中华鸟龙湖相层中火山凝灰岩中的黑云母单晶做了50 多次分析, 得出的同位素年龄值为(147 ±1.8) Ma , 用KAr 法测得孔子鸟化石外面的火山包裹层的结果为(147.3 ±3 .3)Ma ,两者年龄时代相当吻合,同为晚侏罗世晚期( 晚提唐期) ,比德国始祖鸟层的时代略晚,也与孔子鸟特征和美颌龙类———中华鸟龙指示的地质时代吻合。  相似文献   
7.
罗清华  陈丕基 《地球化学》1999,28(4):405-409
利用Nd-YAG激光Ar-Ar测年法,对产自辽西北票四合屯-尖山沟地区义县组底部孔子鸟和中华鸟龙湖相层中火山凝灰岩中的黑云母单晶帮了50多次分析,得出的同位素年龄值为(147±1.8)Ma,用K-Ar法测得孔子鸟化石外面的火山包裹层的结果为9147.3×3.3)Ma,两者年龄时代相当吻合,同为晚朱罗世晚期(晚提唐朝),比德国始祖鸟层的时代略晚,也与了鸟特征和美颌龙类-中华鸟龙指示的地质时代吻合。  相似文献   
8.
原始祖鸟——中国的始祖鸟类化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9.
李莉  王晶琦  侯世林 《世界地质》2010,29(2):183-187
记述了辽宁建昌头道营子早白垩世九佛堂组发现的孔子鸟化石一新种—建昌孔子鸟(Confuci-usornis jianchangensis sp.nov.)。尽管新种缺失前肢及肩带,还是在许多特征上很容易与属型种(圣贤孔子鸟)相区别。例如,个体小、鳞骨近三角形、方骨粗大、齿骨前端有突起、跗蹠骨近端愈合、第V跗蹠骨不存在和尾综骨粗大等。新种是孔子鸟类在建昌地区的首次发现,对于展示孔子鸟类的多样性等具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中生代鸟类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连海  顾玉才等 《江苏地质》1999,23(3):T001-T005
对最近轰动世界的我国中生代鸟类化石的系统结果表明,中国是目前中生代早期鸟类化石产地和化石发现最多的地区,从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存在两个亚纲的鸟类分子,晰鸟亚纳(Sauriurae)和今鸟亚纲(Ornithurae),鸟类从爬行动物分化出来不久即分为两大支系向前演化,孔子鸟(Confuciusornis)和辽宁鸟(Liaoningornis)的发现证明,始祖鸟(Archaeopteryx)只是鸟类进化的一个旁支,不是最早的鸟类,孔子鸟代表鸟类向飞行进行的主流,辽宁鸟是目前今鸟亚纲最早的代表,鸟类在进化过程中渐变和突变同时并存,鸟类的历史应大大向前推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