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贵州某机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及其处理措施建议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贵州某机场为山区高填方机场,最大填方高度近60m,场址沟谷发育,基底为软硬交替的、顺倾向岩层的斜坡地区,笔者就该机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一边坡稳定问题、沉降问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泄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黄土湿陷性评价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实际经验,对在特殊条件下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湿陷类型及地基湿陷等级的评价问题,阐述了作者的认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3.
“削山填沟造地”等岩土工程在湿陷性黄土沟壑地区屡见不鲜,掌握填方区沉降情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了2017年11月—2020年12月获取的56景TerraSAR-X StripMap模式影像,利用时序InSAR技术监测了陕北某湿陷性黄土填方地基工程的沉降信息,并与2017年11月—2020年12月期间监测区3个水准点的沉降测量结果比对。结果表明,在填方区地表以沉降为主,在挖方区地表以抬升为主,研究区存在有1处较为明显的地表沉降情况,位于填挖边界线附近填方区内,形变速率范围为-40~-20 mm/a,最大形变速率达-49.9 mm/a,累计量为-151.6 mm,时序InSAR形变结果和实地水准结果吻合性较好,垂直方向形变速率中误差为1.8 mm/a,表明时序InSAR技术在湿陷性黄土填挖方区变形监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重庆某核电场地填方边坡为例,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法安排试验,运用回归分析法对比分析各个因素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差异,得到各影响因素对填方边坡稳定的敏感性.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填料内摩擦角¢、边坡坡度α和地下水水位Hw.根据各影响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敏感性大小,填方边坡的设计和施工中可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5.
湿陷性黄土地区挖填方场地形成过程中会遇到众多岩土工程问题,未有效识别和防治会发生工程事故.为避免相关工程事故的发生,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基于工程实践剖析了黄土挖填方场地形成的关键岩土工程问题及处治措施.边坡与基坑的安全、地表水与地下水的防治、地基变形是主要岩土工程问题,填筑体的湿化变形是重点难点,加强防排水是避免工程问...  相似文献   
6.
书讯     
《岩土力学》2011,(3):934
深基坑工程设计理论及工程应用(建工版)建筑科学类,郑刚等著,小16开,692千字,443页,平膜装,定价:88元,2011年1月出版,ISBN:978-7-112-12647-7本书重点对国内外的深基坑为额定与变形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全书共分7章。其中包括深基坑工程的土力学问  相似文献   
7.
某天然气井场坐落于一填方平台,由于土体填方施工时未达固结,致使该天然气井场3次发生滑坡灾害,并3次进行治理。采用的治理方案依次为地面排水 注浆加固 抗滑桩、抗滑桩 挡土墙加固、微型组合抗滑桩。在阐述该天然气井场填方滑坡特点的基础上,对治理工程及其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膨胀土斜坡地基路堤失稳破坏有限元极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明维  黄世武  尹健 《岩土力学》2008,29(Z1):426-430
膨胀土斜坡地基上进行路堤填筑时,由于膨胀土层遇水后强度极度降低,极易形成软弱夹层,造成路堤沿坡体倾斜方向整体滑动甚至垮塌。采用有限元极限分析方法对一般斜坡地基上路堤和易于产生软弱夹层的膨胀土斜坡地基路堤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不需任何假设,即能得出路堤的稳定安全系数和滑动面,是进行膨胀土斜坡地基上路堤稳定性评价的有效方法,适于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路堤稳定性分析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黄土高原地区为了扩大土地可利用资源,开展了大范围的填沟造地、平山造城等工程建设。针对高陡原始坡-填方坡交填界面可能存在的灾变隐患开展了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发现黄土填方边坡在连续强降雨下会沿高陡交填界面发生整体滑移失稳。进一步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对交填界面处无软弱带、不同软弱带厚度与弱化系数等工况进行了对比分析,证明了交填界面通过该处滋生的相对软弱带对填方边坡的稳定性产生影响,软弱带的不断发展在降低填方边坡稳定性系数的同时也改变了潜在最危险滑面的位置。设定的弱化系数对稳定性系数的影响可划分为3个阶段:无影响阶段、等速陡降控制阶段、等速缓降控制阶段;其中定义的“关键弱化系数”是对边坡稳定性开始产生影响的临界弱化系数,在实际工程中应采取相应措施来避免软弱带弱化系数降到其“关键弱化系数”之下。降雨诱发基于高陡交填界面软弱带影响下黄土填方边坡的失稳模式可归纳为:坡表侵蚀并形成冲沟→坡脚多级局部滑塌、交填界面软弱带逐步发展→土体沿交填界面滑移下错及坡脚剪出→剪切裂缝贯通、填方体整体滑移失稳。研究成果可为修筑在陡坡上的黄土填方边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大规模工程建设给城市提出了新的工程地质和环境工程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西安城市建设中的几个工程地质问题,以期引起对类似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