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10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洁净煤技术应用现状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我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 ,大力开发应用适合我国国情的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工业型煤技术、水煤浆气化技术、煤液化技术、洁净煤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煤系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等洁净煤技术 ,对提高煤炭利用率 ,改善环境状况 ,实现能源工业 (也包括化工及其它相关行业 )的可持续发展 ,有重要意义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蛭石尾砂在燃煤固硫除尘中的利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新疆且干布拉克蛭石矿尾矿进行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高温膨胀实验、结果表明,蛭石尾砂的膨胀倍数因粒度的增大、时间的延长而提高,较为理想的膨胀温度在950~1050℃之间,利用碳酸钙为固硫剂、膨胀土为粘结剂,蛭石尾矿为膨胀添加剂对肥城烟煤进行高温燃煤固硫实验。结果表明,蛭石尾砂能较大幅度地提高肥城烟煤的固硫率,经XRD、SEM和EDX等分析表明,燃煤灰渣的主要固硫物相为硫酸钙,且因燃烧条件、添加剂和燃煤种类的差异而以不同的形态存在。蛭石尾砂对燃煤固硫促进机理可解释为营造型煤内部氧化气氛,抑制新物相硫酸钙的分解。  相似文献   
4.
2007年2月16日,河南省地矿局第四地质探矿队在新乡辉县市占城镇新发现一个预测储量达3亿吨的大型煤井田。  相似文献   
5.
采用有机岩石学一热解分析(ROCK-EVAL)热模拟分析方法对三种典型煤相和镜质组的产烃性质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产烃性质和有机岩石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根据相同煤阶下煤和镜质组的产烃潜量S1 S2值气态烃和液态烃的产率以及湿气含量,得出煤相Ⅰ>煤相Ⅱ>煤相Ⅲ的特点:气态烃和液态烃组成上也有较明显差异.镜质组和煤的产烃潜量.S1 S2值与镜质组的相对荧光强度(I650nm rel%)和光变幅度(Ig/Io)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根据有机岩石学特征和产烃性质.镜质组可分为富氢镜质组和贫氢镜质组两类.在评价煤产烃性质时,必须考虑煤中不同煤相镜质组的还原类型。  相似文献   
6.
近期煤制油项目审批悄然松绑,根据规划,"十二五"我国煤制油产能将扩至千万吨。但由于大型煤化工项目主要集中在内蒙古等西部缺水省份,以及生产1吨煤制油耗水量高达9吨的现状,行业发展遭遇很大困境。2004年11月,全国首个煤制油项目——神华鄂尔多斯项目正式开工。2008年8月,煤制油项目地方审批权被中央收  相似文献   
7.
MTT-92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探测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电磁辐射法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基本原理、MTT-92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探测仪的技术指标、电原理框图及在白皎矿的试验效果,从而说明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探测仪可以作为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一种新型物探手段。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型煤在单轴压缩破裂过程中产生的微震、电磁辐射信号与裂纹演化特征的对应关系,利用自主设计的低噪声静态加载试验系统,对0~0.25、0.25~0.5、0.5~1.0、1~2 mm共4种不同粒度的型煤进行了单轴压缩破坏试验,同步采集了煤样破坏过程中的微震、电磁辐射信号及破坏视频图像,提出了一种煤体裂纹快速提取方法并计算了型煤裂纹面积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型煤在单轴压缩过程中产生的微震、电磁辐射信号及裂纹面积在时域上具有良好的同步性。型煤破坏过程中裂纹面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可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为压实阶段,煤样所受应力值较小,其表面的裂纹面积以极为缓慢的速率增加。第2阶段为初始破裂阶段,随着应力的增加和内部弹性势能的积聚,型煤表面裂纹面积的增加速率较压实阶段有明显提高,伴随产生许多细小裂纹。第3阶段为加速破裂阶段,随着应力继续增加以及材料内部积聚弹性能的释放,试样变形过程加速,导致裂纹面积增速进一步增大。第4阶段为卸压阶段,试样的裂纹面积达到最大值,承载能力急剧降低,发生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9.
10.
焦作煤田块村营煤详查项目,是河南省地矿局第四地质探矿队在2006年通过招标方式获得的。经过5年的艰苦奋斗,项目成果取得了重大突破,详查阶段估算资源量达4.2亿吨,潜在价值达1000多亿元。该项目被省地矿局评为“2010年度地质找矿十大发现”和“2011年度地质找矿十大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