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8篇
地质学   94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海型含煤岩系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层序地层学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方法学科,并在聚煤作用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作者就近海型含煤岩系沉积学研究历史以及煤系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及有关问题进行探讨,认为近海环境的聚煤作用实际上是海平面(基准面)上升过程中发生的,同时提出煤层厚度受泥炭堆积速率与可容空间增加速率的控制:靠陆一侧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中,厚煤层主要出现在最大海泛面位置;而靠海一侧障壁-潟湖或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环境中,厚煤层主要出现在初始海泛面的位置;但就整个三级复合层序来说,层序中厚度最大、分布最广的煤层主要分布于可容空间增加速率最大的最大海泛面附近的位置。对于中国晚古生代近海型煤系中常见的“根土岩-煤-石灰岩”序列,聚煤作用发生于海相石灰岩“滞后时段”,即在海侵之后、海相石灰岩层真正沉积下来之前的时段,这一时段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平衡,有利于聚煤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2.
3.
华南二叠纪盆地层序地层特征及聚煤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南二叠系列成于基底构造不均一的陆表海盆地,古特提斯海的演化控制着华南板块上二叠纪的构造格局及沉积、聚煤作用,华南二叠纪可划分为6个Ⅲ级层序。在不同构造区域层序地层界面有其特殊的识别标志,层序地层也有不同模式,主要表现为低位体系域(LST)不同的沉积特点,聚煤作用在不同体系域也各有规律。  相似文献   
4.
为石油地质学领域比起来,煤地质学领域近下多年来显得有点“冷清”。燃煤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煤作为油气源岩新认识的出现,又使相对“冷清”的煤地质学领域闪烁着一些“热点”。  相似文献   
5.
区域性张性断裂把鲁西地区分割成凸起、凹陷相间排列的构造格局,控制着该区含煤地层及煤炭资源的分布。山东省单县煤田张集井田位于青崮集凸起(潜)北侧,单县断层以南,含煤地层盖层为第四系、新近系和古近系,厚度约500~700 m,沉积基底为奥陶系,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其中山西组是该区最重要的含煤地层。石炭-二叠纪是海相到陆相的过渡时期,在古气候、古环境和古构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煤层;同时,该区所处的特殊构造位置为煤层的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新疆沙尔湖煤田煤层特征及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尔湖煤田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根据岩性特征、含煤性以及其组合特征,将西山窑组分为上、中、下三段,可采煤层均分布在中段,煤层层数多,厚度变化较大,可采煤层6~27层,可采煤层总厚114.35~139.90m,根据各煤层之间的沉积间距及其与上、下岩层的旋回韵律,又将其划分为Ⅰ、Ⅱ、Ⅲ煤组。以大量地质资料为基础,总结了主要含煤层段的岩相组合特点,揭示了各煤层间的差异及组合特征,利用有效的对比方法,特别是数字测井在煤层对比中的应用,对可采煤层进行系统对比分析,对煤层对比的可靠性进行评价,保证了层位对比的正确可靠,并解决了勘查工作中终孔层位难以确定的问题,为正确划分煤系地层、准确估算煤炭资源量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西部资源》2014,(2):72-74
<正>开采煤矿是离不开地质工作的。至迟在宋代,中国就已经在煤矿地质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知识,经常根据煤层的露头找煤。到了明代嘉靖以后,更有明显的发展。赵承泽先生认为:这一时期,中国在煤矿地质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对含煤岩系中的一些岩层,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同时,也对含煤地区的地质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世界上,首先提出辨认含煤岩系和含煤地区地质变化的重要意义,并且有了比较完整的勘察方法和勘察程序。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全省境内含煤岩系地层分区及其岩性、岩相组合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充分说明山西省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全国主要的矿产和能源基地之一,同时也为进一步找矿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9.
灵武煤田煤中镜质组与丝质组的甾萜类化合物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灵武煤田含煤岩系延安组煤岩显微组分的甾萜类化合物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沉积环境中镜质组与丝质组的甾萜类化合物特征及不同沉积环境中同一显微组分(镜质组或丝质组)的甾萜类化合物特征有着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密山地区晚石炭世含煤岩沉积和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建筑和改造两个方面,系统研究了晚石炭世珍子山组的发育特征,分析了与赋煤有关的地质因素。结果表明:珍子山工段沉积厚度比较稳定,含煤性较好,受后期构造破坏较轻,是较好的赋煤区。该研究为密山地区进一步找煤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