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丁燏  郑莲 《海洋通报》2001,20(3):77-81
聚合酶链式反应是现代生物学领域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本文介绍了这种技术在对虾病毒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包括病原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寄生部位确定、同源性分析、DNA多态性分析、基因克隆与探针制备等。  相似文献   
2.
我国兰坪-思茅盆地与泰国呵叻盆地同处在一个大地构造带,成矿时代和层位相同,析盐矿物组合类似,母液卤水组成具同源性,兰坪-思茅盆地水是自呵叻盆地向北迁移所致;析盐组合变化符合卤水从北向南逐渐浓缩的趋势。呵叻盆地下、中、盐组所显示的三次成盐旋回中,中盐组在兰坪。思茅坳陷带均有沉积,下盐组在思茅盆地也有沉积,推断该组沉积期卤水缩程度低于呵叻盆地,矿石类型将优于呵叻盆地,我们境内找矿有利层位应为下泥砾盐层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台东北部前寒武纪地壳演化与铀成矿旋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研究华北地台东北部前寒武纪地壳演化为基础,阐明了该区不同地质构造单元中铀的分布与富集规律。根据铀矿化与铀源体的空间分布关系、硫同位素组成、稀上元素分布模式及同位素年龄等资料,论述了该区前寒武纪铀成矿作用具有同源性相多阶段复成因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铀成矿旋回的概念,并将华北地台东北部前寒武纪构造区存在的铀矿化划分为晚太古代、早元古代和中-晚元古代三个成矿旋回。  相似文献   
4.
5.
稀土元素对鲁西铜石、铜井、龙宝山杂岩体的同源性制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在山东省平邑县发现归来庄大型金矿床,实现了鲁西黄金找矿的重大突破。此后,鲁西相继发现卓家庄、磨坊沟和龙宝山金矿。近年,又在沂南金矿的深部发现新的矿体,鲁西良好的金矿成矿前景引起了地质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鲁西发现的金矿床主要分布在铜石、铜井和龙宝山等燕山期杂岩体的附近。这些岩体在成因上有什么关系值得研究。通过对上述岩体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分析,每种岩体不同期次侵入的岩浆岩的稀土元素分布形式和3种岩体综合稀土元素分布形式均呈向右陡倾的弧形线,且配分曲线形态基本相似,都没有明显的Ce、Eu异常,指示了岩体之间存在同源性,均来自深部同一岩浆房。该认识对于指导鲁西黄金找矿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红旗营子铅锌多金属矿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辽东古元古代裂谷的辽东-吉南成矿带上.矿区地层为古元古界辽河群盖县组,断裂控制着矿床的分布.中生代岩浆岩活动频繁,与成矿关系密切.基于对红旗营子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的系统分析,研究了区内脉岩与矿体的时空关系,探讨了岩体与脉岩的同源性问题,认为区内脉岩与铅锌矿体在空间上密切共生,并且直...  相似文献   
7.
李文贤 《铀矿地质》2001,17(4):226-230,225
剑川-老君山地区新生代岩浆岩尾轻稀土富集型,各岩类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曲线显示相互平等的特点,稀土含量大致同步变化,表明它们是由地壳硅铝层物质重熔形成的同源岩浆结晶分异而成。岩浆在上侵之前曾发生过分异作用,轻重稀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馏,并导致了铕的轻微亏损。各单元岩石具同源性,岩浆活动发生在板块会聚区造山晚期和造山后阶段。  相似文献   
8.
应用PCR技术扩增16S rRNA基因和amoA(ammonia monooxygenase subunit A)的基因片段,并测定其序列,对一株源于海水养殖水体的高效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经PCR扩增得到了1 098 bp的16S rRNA基因片段和491 bp的amoA基因片段,将其序列用NCBI-Blast软件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检索后发现,该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和amoA基因序列分别与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 sp.NS20的相对应基因片段相似性分别为98.4%和96.7%。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系统发育树,表明用该菌株的16S rRNA基因片段和amoA基因片段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均与亚硝化单胞菌属类聚在一起,结合该菌株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该株氨氧化细菌属亚硝化单胞菌。  相似文献   
9.
10.
西秦岭二长花岗岩岩体群同源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彭璇 《西北地质》2013,(1):63-80
对西秦岭二长花岗岩岩体群(又称"五朵金花")的岩体地质、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表明:5个岩体均具有较为清晰的侵入顺序:早期为闪长岩浆侵入,中期和晚期为二长花岗岩浆侵入,分别形成黑云二长花岗岩和二云二长花岗岩侵入体,其岩性成分表现为从早至晚从偏基性→偏酸性演化特征;从每个岩体来讲,显示出由东向西变细的矿物粒度变化和由北面向南成分逐渐变酸的特点。早期样品为高钾钙碱系列和钾玄岩系列,中期样品主要为钾玄岩系列,而晚期样品主要集中于高钾钙碱系列。早期次样品落入钾质和钠质的过渡区,中期和晚期样品则多数落入钾质区。各岩体组成具有相似的稀土和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图上,轻稀土富集,具有中等亏损的负Eu异常。岩体Rb-Sr同位素年龄值介于181~232.9Ma,K-Ar同位素年龄值介于178~248.8Ma,ANKC值大多小于1.1,属过铝质花岗岩。该岩体群具有喜马拉雅岩型花岗岩的特征,具有同源岩浆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