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川东北楼房洞洞穴系统水体元素含量季节变化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川东北诺水河地区楼房洞洞穴系统水体Ca、Mg、Sr、Ba和U元素含量变化进行为期一年(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的监测,结果发现:(1)各监测点的元素含量变化一般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但不同的监测点之间、不同的元素之间季节变化趋势并不一致,反映了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元素含量变化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2)对于2011年9月的强降水事件,河水的元素含量明显受到稀释作用影响,而洞穴内水体尤其是池水的元素含量变化明显较弱,这反映了洞穴上覆地层对外部降水事件的缓冲作用,特别是洞穴内池水由于存在更复杂的影响机制,其对外界的降水事件的响应最不敏感;(3)在所有监测点,Sr含量和Sr/Ca比值变化均表现出冬春季节相对较高而夏秋季节较低的特点,可能反映了水岩相互作用和大气沉降活动是影响Sr含量和Sr/Ca比值变化的主要机制。这对该地区岩溶洞穴沉积中的Sr含量(或Sr/Ca比值)和87Sr/86Sr比值作为研究大气粉尘活动和冬季风强度变化指标的观点给予了支持。  相似文献   
2.
根据历史日记中的华中地区春季植物物候、清代档案中的湖南4地降雪日数记载和区内5个树轮宽度年表,以及植物物候期、雪日观测记录等代用资料;以器测的华中整个地区的逐年气温距平为校准序列,采用逐步回归方法,结合逐一剔除法验证和方差匹配技术,重建了1850-2008年华中地区年均气温变化序列。结果表明:1自1850年以来,华中地区气温变化以年际至年代尺度波动为主要特征;但至1990年以后则迅速增暖,并超出了原有的年代际波动水平;而1920s中期至1940s中期的温暖尽管也持续了20年,但其温暖程度显著低于1990s-2000s。其间,最寒冷年代则分别出现在1860s、1890s及1950s,最寒冷的年份为1893年。2华中地区1850年以来的气温年代际波动周期为10~20年和准35年,其中1920s以前主要为12~14年,但自1940s开始则转为18~20年以及准35年。  相似文献   
3.
榴辉岩是华中高压变质带的特征岩类之一。根据其共生的矿物组合可划分出四类榴辉岩:角闪(蓝闪)榴辉岩,蓝晶石榴辉岩、柯石英榴辉岩和石英榴辉岩。其中蓝闪榴辉岩主要分布于团麻断裂以西地区;柯石英榴辉岩均出露于团麻断裂以东地区。根据矿物对地质温压计和变质矿物组合估测,西部地段榴辉岩的形成条件为p=1.1~1.5GPa,t=540~600℃,中东部地段榴辉岩为p≥2.5GPa,t=700~800℃。 根据岩石组合、矿物组合和构造环境分析,绝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的话)榴辉岩与围岩经历了相同的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是同一构造运动旋回中不同构造部位的变质产物。蓝闪榴辉岩和柯石英榴辉岩的地质环境和退变质作用特征具有重要的大地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4.
华中东部榴辉岩中绿辉石的反相畴、出溶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琳  胡克  王安平  姚杰 《矿物学报》1995,15(3):254-258,T001
反相畴及出溶片晶是华中东部高压变质带中绿辉石的主要超微结构,出港片晶的大小受扩散速率和时间的控制,而反相畴的大小可作为变质温度和年龄的标志。通过对Alps、Cali-fornia等高压变质带中绿辉石的反相畴的统计计算,修正了Carpenter所得出的统计公式:δ8=8×(6×1027)e-Q/RT·t。根据作者的成果,绿辉石反相略大小与变质温度及地质年代按如下规律变化:δ9=9×(6×1026)e-Q/RT·t。由此得出所研究地区曾发生两次地质热事件,其地质年代分别为700Ma(晚元古)及200Ma(印支期)。以上得出的函数关系适用于高压变质带中不同地区的相对地质年代的推算及绝对地质年代的半定量估算。  相似文献   
5.
华中榴辉岩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泽明  游振东 《矿物学报》1994,14(3):215-222
根据地质产状,华中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的榴辉岩可划分为与超基性岩伴生的P类和与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等伴生的G类。它们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但均为大洋基性火成岩经复杂成分演化作用的产物。全岩-矿物Sm-Nd和颗粒锆石207Pb-206Pb年代学研究表明,超高压变质作用很可能发生在加里东期(480Ma);而印支期(265Ma)则可能是超高压变质岩的后期高压退变质改造阶段。  相似文献   
6.
对采自川东北仙人洞的石笋XR025进行了高精度230Th定年和高分辨率氧-碳同位素分析,重建了该地区33~ 28ka B.P.高分辨率夏季风气候变化历史.结果发现,XR025清晰地记录GIS4,GIS4.1和GIS5等温暖事件以及H3这一寒冷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时间与格陵兰冰芯和我国其他石笋记录基本一致.但XR025记录的GIS4.1事件的强度明显比GIS4事件弱,这与格陵兰冰芯和葫芦洞石笋记录一致,但与我国其他一些石笋记录存在差异.在从H3向GIS4的转化中,XR025记录了夏季风逐渐增强的过程,这与格陵兰冰芯和我国其他石笋记录均存在明显差异,但与南极温度变化相似,可能受到了南极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南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温度变化可能在33~28ka B.P.对我国中部地区的夏季风气候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8.
生活百科     
首席健康专家的独门养生法想知道健康专家是如何养生的吗?中华中医药学会去年选出了11位"首席健康科普专家"。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健康专家的养生经验和观点吧!  相似文献   
9.
利用华中区域(河南、湖北、湖南3省)42站1960~2005年逐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资料,计算并详细分析了该区域年(季、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和气温日较差的线性变化趋势、突变性及周期性特征。结果发现:1)华中区域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现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呈减小趋势,其中年平均最低气温变化最显著。2)平均最高气温在春、秋、冬均呈上升趋势;平均最低气温四季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春、冬季变化显著;平均气温日较差在夏、冬季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其中以冬季降幅最大。3)全年有4个月平均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其中8月最为显著;平均最低气温在冬、春季为明显上升趋势,其他月变化趋势不显著;平均气温日较差在冬、夏季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1月最为显著。4)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一次由冷变暖的明显突变;四季中,平均最高气温春、冬季突变显著,平均最低气温春、夏季突变显著。5)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存在显著的2~4a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0.
区划地名工作是关乎困计民生的大事,抓得好坏,直接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慢和社会稳定与否。行政区划管理是国家上层建筑领域,对于促进民族团结、经济繁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地名工作则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国家对区划地名工作有哪些部署,要解决哪些突出问题,社会各界非常关心。就此,记者于近日采访了国家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董华中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