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9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研究了北京十三陵雾迷山组微体植物化石,认为这些微体植物均具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性以适应不同的微环境,构成不同的生物群落,包括藻席群落和非藻席群落。两种群落的份子保存为化石时有时相互混合,共同构成一个微化石组合。识别和区分同一组合不同群落份子对恢复其生活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北京十三陵地区中—新元古界碳酸盐岩Pb—Pb年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北京十三陵地区中一新元古界碳酸盐岩进行了系统地采样和207pb/204pb-206Pb/204Pb年龄测定.共测定了63个样品(大部分样品采取两种溶解方式),得到中元古界雾迷山组第三段的207Pb/204pb-206Pb/204pb等时线年龄为1373±92Ma(95%置信度误差,下同,MSWD=4.7),杨庄组为1488±55Ma(MSWD=14),高于庄组第三段为1608±74Ma(MSWD=8.1).这些年龄数据与目前已有地质记录相吻合.串岭沟组的碳酸盐相的206Pb/204Pb-207Pb/204Pb未构成等时线,但全岩的206Pb/204pb-207Pb/204Pb比碳酸盐相具有更明显的线性趋势,其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另外,根据同一个样品用稀盐酸溶解和用氢氟酸加硝酸混合酸溶解的铅同位素比值的接近的现象,显示碳酸盐岩中的硅质没有陆源的特征,是沉积盆地中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十三陵地震台gPhone重力仪的仪器性能与水文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安置于十三陵地震台的两台gPhone重力仪(109、118号)在2013-04~08的连续观测数据进行潮汐分析和提取重力残差处理。结果表明,gPhone重力仪监测到降水导致μGal量级的重力变化;gPhone重力仪获取的二阶重力残差变化与距离十三陵地震台15km的沙河地震台静水位变化之间存在4d左右延迟的正相关对应关系,显示了地下水位观测对重力观测解释的必要性。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的连续重力观测网补充地下水位观测,提高连续重力观测的数据处理精度。  相似文献   
4.
地震前兆数据监视与管理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克昌  李志雄  王松  岳鑫雨  李杰飞 《地震》2006,26(1):115-122
在北京十三陵地震台建设了一个高度集成的地震观测监控系统, 将原来分散的观测项目(如测震、 GPS、 气氡、 气汞、 电磁波、 地电场等测项), 改造为集中到一台服务器管理, 在一个监控平台上统一实现了对台站数据的收集、 入库、 管理、 处理、 监控等业务; 对这些观测项目可以在控制台上直接取数并将数据入库; 初步实现了观测数据的收集、 数据处理、 数据管理、 数据监控的软件管理系统, 减少了系统维护工作量, 方便台站工作人员操控。 监控系统的地震前兆数据监管软件系统DataMonitor可准实时监视数据, 检查数据的异常和到达情况, 并向台站数据管理人员告警; 可对数据库数据进行统计, 包括数据到达情况统计、 缺数统计、 数据连续率统计等, 并可按用户定制的测项分类进行统计。 该系统还提供多种前兆数据处理方法, 实现对前兆数据的各种常规分析处理。 地震前兆数据监视与管理系统已在北京十三陵地震台应用, 满足了数据管理人员日常工作需要, 可及时方便地掌握数据的情况并对观测系统进行维护。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北京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水道系统在施工中,F3断层带围岩塌方、F20断层带围岩塌方和f19断层带围岩塌方产生的原因、经过和处理措施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根据不同洞身段的工程地质特征及现场水压试验成果,提出了围岩弹性抗力系数建议值。针对水道系统地下水水文地质特征,设计了上、中、下排水洞等排水措施方案,有效地解决了地下水危害问题。  相似文献   
6.
北京十三陵中元古代串岭沟期地质事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天锐  和政军 《地质论评》2000,46(4):400-406
宏观、微观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证明在北京十三陵中元古界长城系串沟组有地质事件层。宏观标志包括一系列地震滑塌、砂体液化、层内错断和角砾化构造等;微观标志包括火山晶屑,火山玻璃的假象,显微层内错位等。地球化学资料表明,Re、0s及其同位素和Ir含量异常,某些稀有元素含量的对比等等,都有可能说明地质事件引起了异常现象的出现,笔者认为串岭沟组的地质事件是由于燕山裂陷槽形成早期的火山活动及由其引发的地震事件产  相似文献   
7.
宋天锐  石玉若  郑宁 《地质学报》2014,88(9):1638-1650
华北中、新元古代地层的年龄数据很混乱(表1),本文建议将北京十三陵地区新发现的稀土矿物用SHRIMP方法测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北京十三陵地区保存了新太古代五台群和新—中元古代较完整的地层,电子耦合等离子体分析(即原子收光谱分析)(ICP)的定量分析数据表明,在这些地层中,岩石中所含钾和稀土元素含量都比北美页岩(NASC)、欧洲页岩(ES)和澳大利亚后太古宙页岩(PAAS)高出很多,经电子扫描+能谱仪+波谱仪(SEM+EDS+WDS)分析证明,在岩石中包含独居石(碎屑的和自生-成岩的)和磷钇矿(自生-成岩的),并首次发现钍石-独居石环带状混合矿物(变质的)以及显微脉状稀土硅酸盐矿物(地下流体形成的)等稀土矿物。利用激光拉曼光谱鉴定发现稀土矿物的分布状态包括:1在太古宙五台群的片麻岩中,云母、石英和长石之间有非自形晶独居石,而且在石英单晶里还有独居石的自形晶包裹体;并发现独居石和钍石-独居石环带状混合矿物,这些稀土矿物都是变质成因的;2在新太古代五台群片麻岩的准平原化风化面上,沉积的元古宙常沟组的底砾岩中发现了碎屑的独居石,这些独居石的同位素年龄对于元古宇的底界定年意义重大;3在常州沟组下部压扁-透镜状层理的粉砂岩中,普遍发现碎屑锆石的外缘生长出自生-成岩磷钇矿,磷钇矿的同位素定年对于常州沟组的地层年代有代表性意义;4串岭沟组的粉砂岩中发现了无形晶状自生-成岩独居石和磷钇矿,并且较多出现在显微缝合线内外,可作为SHRIMP测年的对象;5大红峪组粉砂岩中除了发现碎屑独居石外还发现脉状硅-铝稀土矿物,可能与后元古宙热液活动有关。事实上这些自生-成岩的稀土矿物的形成,都是源自太古宙富含稀土元素的变质岩石,其形成机理也与地下流体活动有关。笔者认为北京十三陵以及至华北地区,前寒武系富稀土元素形成的自生-成岩的稀土矿物,有助于用SHRIMP方法对前寒武纪地层的同位素测年研究。  相似文献   
8.
北京十三陵中元古代串岭沟期地质事件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宏观、微观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证明在北京十三陵中元古界长城系串沟组有地质事件层.宏观标志包括一系列地震滑塌、砂体液化、层内错断和角砾化构造等;微观标志包括火山晶屑、火山玻璃的假像、显微层内错位等.地球化学资料表明,Re、Os及其同位素和Ir含量异常,某些稀有元素含量的对比等等,都有可能说明地质事件引起了异常现象的出现.笔者认为串岭沟组的地质事件是由于燕山裂陷槽形成早期的火山活动及由其引发的地震事件产生的.根据北京十三陵串岭沟组地质事件记录的研究,对比蓟县、宽城和曲阳等地的剖面后,笔者认为十三陵地区的串岭沟组相当于蓟县串岭沟组的上部层位.此外,串岭沟组出现火山-地震事件可能导致常州沟组后生动物遗迹化石的延续性被破坏;串岭沟组和常州沟组泥岩中有可能存在自生独居石,自生独居石为U,Th-Pb法同位素测年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9.
10.
上池西外坡岩体稳定是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主要的地质工程问题之一,由于受到倾向池外的数条缓倾角断层以及不良的岩体结构控制,存在着滑动位移、变形失稳的可能性,电站的安全运行受到潜在的威胁。因此对西外坡岩体进行稳定分析,并进行补强处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