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根据甘肃西部北山区水文地质资料,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将该区地下水按不同的赋存特征归纳为五种类型,分析各类地下水的分布及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研究各类地下水互相转化及水力联系,明确降雨是地下水形成的最终补给来源;在地下水赋存及补给条件较好的地带,可选为地下水供水水源地勘探靶区。  相似文献   
2.
桂西北山区新农村建设中的防雷减灾工作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桂西北山区农村中的雷电灾害防护现状,分析山区农村雷电灾害事故的成因,提出新农村建设中的防雷减灾防护措施,为新农村建设中防雷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天然常绿阔叶林地、柚果园、茶园、人工桉树林地和旱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粤东北山区红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区5种土地利用类型红壤各级风干团聚体占总团聚体的比例均为粒径>5 mm的最大,阔叶林地各级风干团聚体含量基本上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湿筛后,阔叶林地和果园土壤团聚体水稳性较好,表土层粒径> 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在70%以上;而茶园、桉树林和旱地各土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明显减少,结构体破坏率高.②不同粒级红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在不同土地类型有明显差异,总体上表现为阔叶林地最高,果园次之,早地与桉树林地最低.随土层增加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呈逐渐减小趋势,阔叶林地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垂直变化最大,减幅达46.25%;桉树林地和旱地减幅最小,分别为29.58%和12.54%.③不同粒径团聚体的百分含量与其有机碳含量之间存在线形关系,阔叶林地和果园土壤>5 mm、5~2 mm团聚体与其有机碳含量之间呈高度或显著正相关.茶园、桉树林地和旱地则较小粒径的团聚体与其有机碳含量之间呈高度或显著正相关.地带性森林植被的营造和保护有利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以及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与稳定.  相似文献   
4.
正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蓟北山区,居京津唐三市腹心地带,素有京、津、唐"金三角"之称。地质公园核心带面积9平方公里,南北长24公里,东西平均宽约350米。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曾评价蓟县地质剖面:"在欧亚大陆同时代地层中,蓟县剖面之佳,恐无出其右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