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血管均可发生的一种慢性的病因复杂的病变,是病死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之冠心病的一个基本病理特点,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张琪教授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有独到见解,其提出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主要为肾虚痰瘀,与五脏关系密切,其中以肾虚为根本。治疗方面善于应用补肾泄浊法,并研制了血脉通颗粒。其根据不同病机特点对血脉通颗粒进行加减,产生了血脉通系列颗粒,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总结王清海教授应用血脉理论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经验。王老认为气血不和、痰浊郁滞、气虚血瘀等致脉道不通,心阳气不足,无以鼓动营血,加之痰浊留滞血脉,血脉凝滞,故气血不通是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其根据病因辨证,多从“血脉”论治,强调从血脉论治亦需分清病机演变,不可一味活血化瘀。其根据“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的理论,自拟心绞痛方治疗本病。方中以水蛭、红花、丹参活血通脉,党参、黄芪等益气健脾,充养后天气血,陈皮、瓜蒌、茯苓化痰,更有点睛之笔——桂枝温阳通脉。该方虽为治疗胸痹验方,但全身血脉相通,故对不同脏腑血脉疾病亦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土元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常用的原料,圆柱型土元是苏土元在养殖过程中发现的变异品种.本研究分析了圆柱型土元的一般营养成分,并用圆柱型土元对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进行降血脂活性评价.Balb/c雄性小鼠分别喂食标准饲料、1%胆固醇饲料和含10%圆柱型土元粉末的1%胆固醇饲料3周,分析了圆柱型土元对小鼠空腹血脂和肝脏脂肪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圆柱型土元可降低高血脂小鼠血液中总胆固醇(P<0.05)、甘油三酯浓度(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P<0.05),提高血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5)、降低动脉硬化指数(P<0.001).同时,圆柱型土元可降低高血脂小鼠肝脏甘油三酯浓度(P<0.001).本研究结果提示,圆柱型土元可能会对由高血脂引发的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脂肪饮食造成的脂肪肝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脑动脉钙化与脑动脉系统病变有密切联系。本文从矿物学角度出发,使用偏光显微镜(P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显微红外光谱(micro-FTIR)、同步辐射微区X射线衍射(μ-SRXRD)以及同步辐射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μ-SRXRF)对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钙化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钙化主要有球状和块状两种集合体形态,球状钙化具有同心环状或同心放射状构造,直径约0.3~5μm;块状钙化中可见球状钙化被杂乱分布的柱状纳米晶体包裹。钙化主要矿物相为B型碳羟磷灰石(B-CHA),并含Na、Mg、Zn、Fe和Sr等元素,与主动脉钙化中的矿物组成类似。钙化在其形成初期呈分散的小球状,后期大量球体逐渐被CHA纳米晶体充填胶结形成了致密的块状钙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及其拆方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并探讨其组方的合理性。方法:随机将11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11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全方组和拆方1~7组,每组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制备AS大鼠模型。阿托伐他汀组大鼠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干预,全方组予以黄芪、桂枝、大血藤、地龙、水蛭干预,拆方1组予以黄芪、桂枝、大血藤干预,拆方2组予以黄芪、地龙、水蛭干预,拆方3组予以黄芪干预,拆方4组予以桂枝、地龙干预,拆方5组予以桂枝、水蛭干预,拆方6组予以大血藤、地龙干预,拆方7组予以大血藤、水蛭干预,于实验第120天后检测各组大鼠治疗前后的血清ET- 1、NO水平。结果: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全方组较拆方组降低血清ET-1浓度和提高血清NO浓度的作用更为明显,诸药中影响大鼠血清ET-1、NO含量最显著的是黄芪。结论: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全方组中多种药味合用后,对降低AS大鼠血清ET-1和提高NO含量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方中多种药物均可保护内皮功能,且影响大鼠血清ET-1、NO含量最显著的药味是黄芪。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对“蒲黄-姜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基于TCMSP数据库获取“蒲黄-姜黄”的有效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DisGeNet、DrugBank数据库挖掘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靶点,将药物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后,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使用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使用PyMOL、Auto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筛选出“蒲黄-姜黄”有效成分9个,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靶点190个,核心靶点为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JUN)、肿瘤蛋白P53(IP53)、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1(MAPK1)、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等。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生物过程有2438个、细胞组分有97个、分子功能有252个,共计2787个GO功能条目。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信号通路170条,主要涉及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分子对接显示各个成分与靶点均能较好地结合,其中AKT1靶点与这些成分的结合强度最佳。结论:“蒲黄-姜黄”可以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地抗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ABCD2评分基础上,评估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及CTA对短暂性脑缺血(TIA)后短期内发生脑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170例TIA患者(平均年龄62.4岁±5.4岁),全部患者均行DWI及CTA检查,且随访3个月。分别于7天、3个月记录患者ABCD2评分、DWI阳性结果及CTA诊断大动脉粥样硬化(LAA),以评估所有患者短期内发生脑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170例患者中,68例(40%)患者DWI阳性,43例(25%)诊断LAA。DWI阳性患者中单侧肢体无力(OR=2.3;95% CI,1.1~4.8),TIA症状持续时间≥ 60 min(OR=3.7;95% CI,1.4~9.9),ABCD2> 5(OR=5.4;95% CI,1.5~18.8),LAA(OR=2.7;95% CI,1.3至5.5)。随访期间,7天内发生脑梗死1例,7天至3个月内发生脑梗死6例,ABCD2评分> 5(OR=24.4;95% CI,2.5~238.7),DWI阳性结果(OR=9.8;95% CI,1.1~83.1),LAA(OR=20.4;95% CI,2.4~175.1)。除1例患者外,3个月内发生脑梗死的DWI均为阳性。ABCD2评分、DWI阳性结果及LAA与7天、3个月脑梗死风险的增加是相关联的。结论:在ABCD2评分基础上引入DWI和CTA检查作为辅助,能提高对TIA后发生脑梗死风险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添加10%不同水产品蛋白的标准饲料或高胆固醇饲料喂食小鼠,研究高胆固醇水产品对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通过测定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浓度以及肝脏TC、TG和磷脂(PL)的含量,同时称量小鼠体质量、肝脏、肾脏重量以及肾周脂肪和精巢上部脂肪重量,以评价不同蛋白质对小鼠成长的影响,并收集了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小鼠的排泄物并测定其总脂质和中性固醇的排泄量。结果显示,水产品作为优质蛋白质能明显降低正常小鼠和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小鼠的血清总脂水平(P<0.05)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P<0.05),不同水产品对小鼠肝脂水平及高胆固醇血症小鼠排泄物中总脂质和中性固醇的排泄量的影响因水产品种类而不同。提示本研究中的高胆固醇水产品对由高胆固醇血症引发的动脉粥样硬化不具有危害性。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不离“痰”的本质,痰浊-痰凝-痰瘀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痰浊为起始阶段,痰凝为中间环节,痰瘀为终末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痰”的不同状态制定治则治法,痰浊初起当健脾化痰,痰浊凝滞当化痰散结,痰瘀互结当兼活血化瘀,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用藻酸双酯钠(PSS)100mg每日3次口服30d一疗程,共治疗心血管病人31例。治疗前后用放免法测定血浆中TXB_2、6—酮—前列腺素F_(1a)的浓度变化,同时观察PSS对HDL—C、LDL—C胆固醇、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元时间的影响。发现PSS对TXB_2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对6酮——前列腺素F_(1a)值的变化治疗前后相差显著。PSS对LDL胆固醇的降低作用明显,对HDL胆固醇的升高作用不明显,两者比值治疗前后相差显著。对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元时间均无影响。提示PSS对动脉粥样硬化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