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测绘学   3篇
地质学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黄崖关位于蓟县最北端30公里处的东山上。黄崖关长城始建于北齐天宝七年(557年),明代包砖大修,1985年修复了城墙3025米,楼台20座,八卦关城、水关各一座。全段长城墙体和敌楼建在海拔700多米的山脊上,陡峭险峻。明代名将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曾重新设计,包砖大修这一段长城建筑特点是台墙有砖有石,敌楼有方有圆,砌垒砖有空心有实心。关城塞堡、敌台水关,应有尽有。接山跨河,布局巧妙。集雄险奇秀于一身。黄崖关万里长城是蓟县与河北省兴隆县之间的主要关口和通道,也是蓟县境内唯一的一座关城。关城东西两侧崖壁如削,山势陡峭雄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由于山崖在夕阳西照时,反射出万道金光,故名黄崖关。关城由正关、水关、东西稍城和烽火台组成。  相似文献   
2.
水环境及其水质特征是水源涵养的主控因素。选取承德南部京津冀水源主要发源地——兴隆县为典型研究区,利用2019年实地采集的79组水样(井水占31.6%,泉水占58.3%,地表水占7.6%,尾矿水占2.5%)测试结果,采用统计分析、GIS空间分析及水文地球化学图解法,综合分析了区内水化学空间分布特征、主要组分的物源及成生条件等,旨在结合岩性从水化学角度分析水源涵养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水化学类型以HCO3—Ca·Mg型为主(占62%),主要受碳酸盐岩展布控制;地下水水化学组分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淋滤过程中水岩相互作用的产物;区域水质涵养条件总体优良,但有3组SO42-(占3.80%)、2组NO3-(占2.53%)超限,与局部矿业活动和人为活动有关;研究区水样TDS总体较低,变质岩及侵入岩分布区富集Sr、Se等有益元素,形成京津冀水源涵养的优势条件。  相似文献   
3.
位于华北板块北缘的燕辽成矿带中已发现了多处钼(铜)矿床(点),兴隆县太平村钼矿位于燕辽成矿带中部,矿区内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具有多期岩浆热液活动特征,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目前所发现的钼(铜)矿床(点)多位于密云—青龙断裂北侧,而太平村钼矿位于该断裂南侧,该矿床的发现对密云—青龙断裂南侧寻找钼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0年初,张士民同志从乡镇党委书记调入兴隆县土地管理局工作,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上任之初的半年里,他跑遍全县每个乡镇、村,足迹遍布全县的沟沟岔岔,熟知了所有的土地管理业务,并亲自查处了各种土地违法行为,平息了大量矛盾纠纷,接待并受理了复杂的来信来访,切实为保护我县有限国土资源和维护社会稳定及为全县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地市场环境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6.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及其水-岩作用过程研究对于识别地下水水化学成分的形成机制、合理开发利用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了解兴隆县地区地下水水质及其水源涵养条件,为区域地下水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安全提供支持,论文基于兴隆县地下水的水化学和氢氧稳定同位素(δD和δ18O)特征,综合利用Gibbs图解、主要离子比值和统计分析方法,深入讨论了兴隆县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补给来源和水文地球化学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兴隆县地下水呈弱碱性,主要为HCO3—Ca·Mg型水,总溶解固体(TDS)变化范围为52.2~556.8 mg/L,平均值为238.0 mg/L;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补给,蒸发作用对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影响较小;区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组分主要受碳酸盐岩组成矿物白云石和方解石的溶解-沉淀过程的控制,受上覆铝硅酸盐矿物水解影响不大;区域东部和南部地下水Sr2+含量较高,推测碳酸盐岩下伏侵入岩及古老变质岩分布对Sr2+富集有一定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力联系密切,部分区域地下水受人类活动影响,造成地下水NO3-含量超过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7.
《河北国土资源》2006,(9):23-24
兴隆县地貌形态复杂多样,切割坡度大,属地质灾害易发区。经过调查确定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100多处,全县重点防范区和次重点防范区面积达1710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的55%,防治任务十分艰巨。为此,我局地灾防治工作人员深感责任重大。如何将压力变动力,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我们认为答案只有一个,即:制定好制度,落实好措施,牢固树立“防灾无小事”观念,用我们扎实的工作,才能换来党和人民群众的信赖,真正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近年来,在省厅、市局的关怀指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文件精神,制定有效措施,以防为主,真抓实干,排除隐串,较好地完成了地质灾害防治任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