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31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玲  鲁港  赵辉 《探矿工程》2008,35(5):1-4
圆柱螺线法是井眼轨迹计算中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在实钻轨迹监控、中靶分析和预测、井身质量评价等实际问题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但是当井段2个端点的井斜角之差或者方位角之差等于零时,圆柱螺线法坐标计算公式需要进行特殊处理才能正常计算;在井斜角之差或者方位角之差很小时,坐标计算会出现较大误差.对圆柱螺线法坐标计算公式进行了改进,用一组计算公式统一处理井斜角之差或者方位角之差等于零和不等于零的情况,提高了坐标的数值计算的精度和稳定性.对圆柱螺线型井眼轨迹的平均井眼曲率的数值计算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使用高斯型数值积分公式计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工程抗震方面的科学研究是重视的,所制订的规范标准是正确的和适度的.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房屋的倒塌,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地震出现的概率很低,因而人们的警惕性不高,设计标准执行得不完全,没有正规地建造,再加开发商的偷工减料.根据笔者的测算,如果设计按规范标准作出,开发商能保证建造质量,结构均有高于设计烈度2~3度的抗倒塌能力,因此不应轻言提高设计烈度.笔者建议,依靠政府监管部门的权威,选择一定数量的危房(特别是按89规范设计的)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科学的权威性的结论:这次地震中建筑物倒塌主要是强度不能抵御地震,还是别的其它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胶南地区的伸展作用——以胶南—诸城一带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胶南地区的胶南—诸城一带存在两期不同方向的伸展构造。早期以形成近EN向的拉伸线理为特征,并在不同构造层次上显示出不同的变形。出露于研究区中部桃林尚庄隆起的含榴辉岩片麻岩中,主要以LS的组构为特征,显示出早期伸展作用下地壳岩石的垂直轴缩短、EW向拉伸的共轴应变;而在把下地壳含榴辉岩片麻岩与以变沉积岩为主的中上地壳岩石分开的韧性滑脱带上,此期伸展作用则表现为从东向西剪切的非共轴简单剪切变形,具有近水平的拉伸线理及近水平的EW向剪切褶皱和鞘褶皱枢纽。晚期伸展作用表现为近SN的伸展垮塌作用,形成向北和向南倾斜的两条韧性正剪切带,且遭受低角闪岩高绿片岩相条件下的透入性均匀简单剪切变形,剪切方向分别向北和向南。  相似文献   
4.
北祁连加里东造山带从挤压到伸展造山机制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古生代早期,北祁连造山带发生强烈的挤压变形作用,形成加里东期的俯冲-增生杂岩、高压变质岩,并使造山带岩石圈地壳加厚缩短。志留纪末期,加厚的造山带岩石圈由于垮塌作用及根部的拆沉作用,使造山带从挤压造山机制转换为伸展造山机制,并进入后造山伸展作用阶段,增厚的岩石圈开始减薄,发生不同层次的伸展作用,同时伴随花岗岩及An∈变质岩的穹隆以及泥盆纪磨拉石盆地上叠盆地(C-T)的形成。石炭纪末,北祁连造山带岩石圈地壳已基本减薄到正常厚度。而现今的北祁连造山带的缩短和抬升则为喜马拉雅期再造山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中朝边境天池破火山口湖底地形多波束测深探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调查天池破火山口湖的基本参数和湖底地形特征,研究破火山口的内部构造、破火山口的组合样式和垮塌堆积分布,本文采用多波束测深方法,对天池湖底地形进行了探测。探测结果显示:天池最大水深值为373.2m,天池水域边界实测周长为13.44km,天池湖水面面积9.4km~2,天池总蓄水量约为19.88×10~8m~3。天池周边分布4个温泉,温度为7~47℃。根据湖底地形推断,现今的天池破火山口形成于千年大喷发。其后,在天池西侧形成一个喷火口,东侧形成一个熔岩丘。天池湖底存在5个较大的破火山口内壁垮塌堆积区,但在湖底未见熔岩流。天池边缘出露的温泉点对应环状断裂,同时反映深部存在岩浆体。  相似文献   
6.
7.
为了实现地下矿山采动垮塌区域边缘矿体的安全回采,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采动垮塌机理研究,确定垮塌区域大致范围,然后在垮塌区边缘矿体内部掘进巷道对隐患结构进行超前探测,进一步探明隐患结构分布情况,最后通过钻探对数值模拟和超前探测结果进行验证并注浆加固.研究表明:采空区两帮为充填体、上部为矿体时,其采动垮塌破坏机理可以概括为"两帮下部三角形平动-两帮上部圆弧形转动-顶板楔形垮塌-两侧采场条形滑移-上部采场整体下沉".通过对数值模拟、超前探测和钻孔验证的综合运用,可以实现对垮塌区域隐患结构的精确探查和控制.  相似文献   
8.
LF7-2油田位于我国南海珠江口盆地LF区块,是一个小规模油田,根据前期探井揭示,上部地层以厚层泥岩为主,极易水化、分散,使钻井液性能变差;起下钻过程中钻具遇卡、遇阻等复杂情况频繁发生;钻头选型不尽合理,易泥包;下部地层以砂泥岩互层为主,岩石致密、可钻性变差,钻具扭矩、摩阻增加,定向钻进时滑动困难,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给钻井提速增效带来诸多困难。根据探井地质情况和岩石力学剖面,利用钻井软件优选平台位置,对开发井井身结构、井眼轨迹、钻柱力学、钻井液、固井等方面进行钻井仿真模拟,制定出科学的钻井设计方案,在直井段采用“牙轮钻头+直螺杆+MWD”钻具开展防斜打直,造斜段使用“PDC钻头+弯螺杆+MWD/LWD”开展复合钻井,水平段采用“PDC钻头+PowerDriver+MWD/LWD”开展旋转导向钻井,实现精准化钻井,顺利完成6口开发井施工。现场应用单井平均机械钻速29.43 m/h,钻井工期191.59 d,工期比设计提前28.41 d,钻井提速增效显著,降低开发成本。通过PowerDriver的近钻头井斜、自然伽马实时测量和传输,减少地质误判,实现对储层顶界面的实时探测,使储层钻遇率达100%,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实现小油田的效益开发。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沉积混杂碉的研究历史,指出了沉积混杂岩的分布位置和形成机制,重新给出了沉积混杂岩的定义,依据沉积混杂作用的不同方式划分为四种类型,重力垮塌和重力汉混杂作用,冰筏混杂作用,古喀斯特混杂作用和损落混杂作用,最后探讨了海底混杂岩块的来源和搬运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L65-35丛式井组在生产管理和施工技术方面的一些经验。占用较少的地场,施工多口井,为油田的开发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模式和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