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47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13篇
地质学   388篇
海洋学   99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03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位于新疆南天山色日牙克依拉克一带发育较多的中酸性侵入岩,前人均划为石炭纪侵入岩,作者对其中花岗闪长岩锆石进行SHRIMP定年,获得侵入岩形成年龄387±8Ma,另有一组捕获锆石的年龄为418.4±6.5Ma,通过对这些侵入岩的岩石学研究,结果显示该区泥盆纪侵入岩均具较典型活动陆缘侵入岩的特征.结合区域岩浆活动资料及前人成果,初步确定在塔里木北缘木札尔特、色日牙克依拉克、虎拉山南缘野云沟至库尔勒一带在古生代为一活动陆缘.  相似文献   
2.
《海洋地质》2003,(4):39-44,67
西非地区外缘为被动大陆边缘。同时是稳定坳陷带。陆缘展布一些延仲到大西洋深水区的沉积盆地:几内亚湾盆地、宽札河-喀麦隆盆地和纳米比亚盆地。这些地区的含油气盆地在地质发展史和构造-地层演化方面有着许多共性。盆地沉积成分可以羽分为三个结构层,层问通常是不整合或大的沉积间断。下层属裂谷的沉积岩系。多半是大陆相晚侏罗和亚普第期的红色杂岩;中结构层为晚白垩-古新世的碳酸岩组和陆源碳酸岩组;上结构层属于中新世和更年轻时代的覆盖陆架和大部分陆坡的沉积层。该区总共揭示的地层记录超过3.1亿年。其中约一半埋藏在深水区。即陆坡900~3000m水深处。晚白垩世和中古新世沉积层被认作生油岩系。巨厚的碳氢化物堆积出露于深水扇或浊流层中。渐新-中新世和亚普第一赛诺曼期的储集层具有极好的孔隙度-达30%和高渗透性(达3~4达西)油气藏为多层的并显现为地层圈构造遮挡及组合构造圈闭,调查研究表明。所有的开采趋势向北至尼日利亚深水区。向南到南非共和国。但是。这种趋势向北在尼日利亚海域并未连续。反而延忡到北非和西北非的深水部分,塞内加尔、毛里搭尼亚和摩洛哥水域。  相似文献   
3.
4.
弧后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探讨:以东亚陆缘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弧后盆地大地构造体制的讨论,作者认为基属活化作用的产物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分析,作者提出结论认为,由于东亚岛弧系岩石圈的均衡作用及海沟外侧冷却大洋岩石圈块体的下沉拖曳牵引等作用,使软流圈在岛弧系下方发生分异,这种分异作用带动东亚陆缘向东扩张,从而产生弧后的张开。  相似文献   
5.
本文描述了1985年1月-2月联邦德国“极星”号极地考察船沿威德尔海陆缘固冰区调查期间所获得的冰柱状样内叶绿素a以及硅藻的分布,对三个不同区域柱状样的分析结果表明,底部10-30cm的海冰多呈褐色,其内由大量藻类,特别是由硅藻细胞的富集而形成,丰度变化大.在融化的底部冰样中,细胞数高达108个/l,叶绿素a浓度高达2220mg/m3,中部常见到大量小型的失去色素乃至死亡的硅藻细胞.初步鉴定出26种硅藻,其多数隶属于茧形藻属(Amphiprora),斜纹,藻属(Pleurosigma),菱形藻属(Nitzschia),盒形藻属(Biddulphia),角刺藻属(Corethron),海毛藻属(Thalassiothrix),海链藻属(Thalassiosira),以及脆杆藻属(Fragilaria)等,本文还记录了两种不同的底部生态群落:寡种和多种集群的生态类型,并对硅藻的富集和分布成因作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6.
随着地图修测的迫切需要,如何实现影像与地图的精确配准就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虽然多项式模型的配准方法简单直观,但不能满足高精度地图修测的需要。目前影像与矢量图的配准靠人工实现,不容易准确量测,这越来越成为地图修测中全自动空中三角测量的瓶颈。而主动轮廓线模型通过模板自身的弹性形变,与图像局部特征相匹配达到调和,即某种能量函数极小化,从而实现矢量图与影像的精确配准。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B样条Snake模型分割的高精度配准方法。  相似文献   
7.
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结构探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深部地震和重力资料反演揭示了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结构在总体上由北部的华南沿海(厚约30km)向南部的洋盆(5──8km)逐渐减薄。南海的近SN向拉张不仅造成南北方向地壳结构的巨大变化,也造成东西向的明显变化。在南海北部陆缘的西部,局部拉张产生了一系列裂谷构造。西沙海槽作为一条狭窄的陆内裂谷向西延伸,海槽南北两侧地壳厚度超过25km,海槽中部地壳减薄至不足10km。西端的莺歌海盆地地壳厚仅5km,缺少明显的壳内反射-折射。在珠江口盆地中部,地壳厚度在下陆坡明显减薄,地壳下部存在较薄的(3──4km)高速层(地震波速7.2──7.5km·s-1);在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壳底部存在约 10km厚、300km宽的高速层。在台湾地区,由于弧陆碰撞,曾经减薄的陆壳在碰撞带增厚,莫霍面深度超过30km。南海北部陆缘在裂谷拉张和海底扩张期间岩浆活动平静,表明南海北部陆缘为非火山型陆缘。  相似文献   
8.
刘福臣  方静  林世乐 《岩土工程技术》2008,22(3):160-162,F0003
支护结构工程中,当坡顶填土表面倾斜时,无法采用常规的土压力理论进行计算。探讨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荐方法。通过算例验证了推荐方法,具有计算简单、计算结果合理的优点,可供工程设计中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9.
磷块岩研究进展与磷块岩生物成矿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东野脉兴 《沉积学报》1992,10(3):96-103
近十年来,我国磷块岩的研究以沉积学的发展为先导,取得了长足进展。十年迈出两大步:第一步是由化学沉积说向物理富集成矿说的转变;第二步是生物成矿说的发展。业已在我国南方晚震旦-早寒武世各主要工业矿床的磷块岩中发现了大量多种形态的原核生物的细菌到真核生物的真菌等磷质微生物以及藻类和小壳动物化石(后者产于早寒武世磷矿中),它们是构成磷块岩的主要组分。磷块岩实际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岩。本文论述了磷块岩的生物成矿作用、生物聚磷机理,并从磷块岩岩石的生物特点、化学成分的生物特点、红外吸收光谱以及稀土元素组成的生物特点等方面,论述了磷块岩的生物成因。同时阐述了磷质生物繁衍的环境条件与磷块岩形成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磷质生物的最佳繁衍场所与磷块岩成矿古地理单元的一致性,这种“生物繁衍场”与成磷古地理单元可称之谓“陆缘坻”。  相似文献   
10.
地理考试是地理学习的延伸,也是目前地理学习评价的一种主要方式。高中新课改一年来,老师在探索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渴望学习地理方面花了不少气力,但却很少有人关注如何让学生喜欢考试、渴望考试。《普通高中新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习应“关注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使学生增强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地理考试“要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