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1篇
  免费   866篇
  国内免费   1414篇
测绘学   764篇
大气科学   279篇
地球物理   446篇
地质学   4302篇
海洋学   543篇
天文学   64篇
综合类   360篇
自然地理   523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79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247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238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350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294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327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280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81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117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3篇
  1964年   5篇
  194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州市表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组合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可以获得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组合特征及其差异性。对青州市表层土壤样品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聚类分析,绘制表层土壤元素聚类谱系图,将23种元素或指标分为5个元素组合簇群及2个单元素簇,研究各元素间的组合特征,探讨其相关性、聚集性及其指示意义;通过因子分析,找出有代表性的因子,用其代表变量,绘制典型因子得分等值线图,并从中分析不同元素组合的区域分布基于何种因素,用11个代表性因子的分布特征就基本可以代表青州市表层土壤23项原始变量的分布特征,并对F1,F2,F3主因子进行了地质解释。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相结合,利于表层土壤中元素的共生组合特征及其差异性研究,利于对研究区表层土壤异常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差异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以贵州省9个市州为研究单位,选取10个经济发展指标,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结合GIS技术,测度了贵州省9个市州域2006~2016年10年来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贵州省各市州区域经济内部差异明显,经济增长存在较强空间关联性,上升区与下降区均集中分布;各项指标数值相对比较大的地区,最终得分不一定高。  相似文献   
3.
基于 SRP 概念模型的祁连山地区生态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概念模型,从地形、气候、植被和社会经济 因子选取 8 个评价指标,利用遥感和 GIS 技术,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求取权重,对祁连山地区启动 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研究前后近 10 a 的生态脆弱性程度进行系统、定量地评 估,旨在揭示生态脆弱性的分布特征、时空演变及动因,为区域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从研究区生态脆弱性分布来看,祁连山地区主要以轻度和重度脆弱为 主,脆弱性程度从西北向东南地区逐渐减弱,西北地区植被覆盖度小,海拔高,生态环境较为恶劣 是导致脆弱性程度较高的原因;(2)祁连山地区 3 期生态脆弱程度呈逐渐下降趋势,综合指数分别 为 3.307、3.118 和 3.103;2005 年 生 态 脆 弱 性 较 高 ,极 度 脆 弱 面 积 为 28 610 km2,2010 年 下 降 为 11 723 km2,2015 年降低为 6 174 km2,极度脆弱面积逐渐减少;(3)从祁连山地区生态脆弱性演变动 因来看,8 个指标对生态脆弱性影响均较为显著,但在不同的时间影响程度各不相同,2005—2015 年 3 期数据中对生态脆弱性影响最大的均为植被指数,降水次之,地形因子影响最小。总体来看, 近年来祁连山地区生态脆弱性程度有所降低,但仍然需要加强保护力度,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 发展。  相似文献   
4.
氟、氯、溴、碘等卤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卤族元素是人体的必需元素,正常情况下成人摄入量不超过F4 mg/d、C11.7~5.1g/d、I 100~200μg/d;少年不超过F 3 mg/d,儿童I1μg/kg-d,婴儿Cl0.3~1.2 g/d.过量摄入或缺乏卤族元素,都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而F含量0.5~1.0mg/L、C1<50mg/L、Br>100μg/L、I 10~100μg/L的饮用地下水,有利于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5.
Grid method is employed for sampling covering soil at the test field,which is reclamation area filled by coal mining wastes for cropland in the Fushun coal mine,Liaoning Province,the Northeast China.The soil samples are taken at different locations,including three kinds of covering soil,three different depths of soil layers and four different covering ages of covering soil.The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of heavy metal element content in reclamation soil is stud-i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ntent of heavy metal elements is decreasing year after year,the determinant reason why the content of heavy metal elements at 60cm depth layer is higher than that at 30cm depth layer and surface is fertiliz-er and manure application;the metal elements mainly come from external environment;there is no metal pollution coming from mother material (coal mining wastes)in plough layer of covering soil.  相似文献   
6.
7.
8.
本文以丰富的实际资料,论证了地下水的卤素元素(F、Cl、Br、I)的形成、含量及其分布规律与含水介质成分、上覆岩土性质、地下水退流条件、氧化还原环境、地下水矿化度之间的关系。根据江汉平原东部区和鄱阳湖区地下水中Br、I元素的调查研究结果及它们形成的控制因素与分布规律,结合长江三角洲南部区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条件分析对比,指出该区是一个形成Br、I矿泉水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9.
首先指出目前星风吸积模型中理论上的不自洽,考虑到δr≠0,重新推导轨道参量变化方程,消去了理论上的不自洽.提出一个新模型:首次将星风吸积同内禀AGB星核合成模型结合起来计算钡(Ba)星的重元素超丰,并将计算结果与观测值进行了比较.各参量按标准情况取值时,计算结果不太理想.取Bondihoyle吸积率的0.5倍或取较大的星风速率时,对于较长轨道周期(P>1000天)的Ba星,计算结果与观测值基本符合;而较短轨道周期(P<600天)的Ba星,其重元素超丰机制可能是盘吸积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