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丹寨汞金矿床成矿构造地球化学模拟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贵州省内的丹寨汞金矿床是一典型卡林型金矿床。矿床赋在于上寒武统含有机质的海相泥质碳酸盐岩之中。成矿元素Au、Hg、As、sb、Ba密切共生,但汞矿体与金矿体的产出有一定分离。金为微细粒自然金,它与黄铁矿、含砷黄铁矿和粘土矿物有关,在碳质物中,金含量也可提高。有机质(有机碳和沥青)与Hg-Au矿化有一定关系。矿床受构造控制明显,矿体主要产出在具压性、压扭性特征的多次构造活动造成的破碎带之中。成矿作用主要是在中低温(110-290℃)和低压条件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丹寨古油藏的形成条件和热演化历史,本文对两种产状的烃类包裹体进行了显微观察和测温研究。结果表明,丹寨古油藏经历了原油充注阶段、原油高温裂解成气阶段和地壳抬升气藏剥蚀破坏阶段。在原油早期充注阶段,捕获于方解石、石英溶孔充填物中的包裹体有气液H2O包裹体、液相烃包裹体和气液烃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105.8~167.3℃,盐度为13.0%~22.6%NaCleq,密度为1.00~1.12g/cm3,代表原油运移充注期低温、中盐度、高密度油田流体特征。在原油高温裂解成气阶段,溶孔充填矿物中早期捕获的烃类包裹体发生变化或被破坏,包裹体中油裂解气泄露而沥青残留,形成沥青包裹体;封存完好的包裹体变为含沥青的气相烃包裹体。燕山期地壳抬升气藏剥蚀破坏阶段,形成方解石、石英构造裂隙充填物,其中的包裹体类型有沥青包裹体、气相烃包裹体和气液H2O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7.7~245.8℃,盐度多为2.6%~8.7%NaCleq,密度为0.85~1.00g/cm3,反映了油藏破坏期中低温、低盐度、中密度气田流体与地下水的混合流体特征。  相似文献   
3.
倪莘然  杨瑞东  陈蓉  张建  刘春林 《地质论评》2020,66(4):1031-1041
为了解贵州丹寨—三都汞矿区玉米、水稻和辣椒等农作物及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和食用健康风险,选取丹寨—三都汞矿区排庭、高排、王家寨、水家湾、拉峨、阳冬村、高寨、大寨等8个村镇,分析测试玉米、水稻和辣椒等农作物及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并评价农作物中重金属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与农作物重金属限量(GB 2762-2017、GB 15199-1994、GB 13106-1991)、欧盟、世界卫生和联合国粮农组织(WHO/FAO)标准相比,研究区土壤单因子和综合污染指数显示,研究区玉米中重金属含量低于标准,土壤受到As污染,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2.17,处于中度污染。玉米中10种重金属富集系数和转移因子的大小顺序为ZnSnSeMoCdCuAsHgPbCr和ZnMoCuCdSnSeAsHgPbCr;玉米Zn、Se、Mo的富集系数和转移因子为0.2164、0.2432、0.0658和1.8051、0.1056、1.3669。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成人食用玉米重金属健康风险指数(HQ)值均小于1,而儿童As的HQ大于1,其余重金属HQ值小于1。  相似文献   
4.
贵州丹寨下、中寒武统界线划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是首次对贵州丹寨凯里组界线剖面界线层的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沉积岩中的微量元素,探讨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及微量元素含量沿剖面变化的规律性,对沉积环境进行分析,结合古生物学者对界线剖面宏观生物组合和疑源类的研究所确定的划分定义,确定界线划分的地球化学划分方案,从而为丹寨下、中寒武统界线划分提供地球化学依据。并且根据对丹寨界线剖面下、中寒武统界线层化学事件研究结果,将界线置于3层-4层之间。  相似文献   
5.
贵州丹寨汞矿田甲烷包裹体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显微镜下观察和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在丹寨汞矿田中发现了大量高密度甲烷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92.7~-118.2 ℃,密度为0.278~0.350 g/cm3。与甲烷包裹体共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为170~230 ℃。以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作为甲烷包裹体的捕获温度,用包裹体热力学方法计算出高密度甲烷包裹体在成矿过程中的捕获压力高达106.8~233.3 MPa。高密度甲烷包裹体的发现,为丹寨古油藏中原油在深埋过程中受高温裂解作用产生超压环境提供了重要证据。甲烷包裹体的观测结果为研究油热裂解气藏的压力条件和探讨汞成矿与油气成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
贵州丹寨金汞矿位于三都—丹寨金—汞—锑多金属成矿带,目前很少进行系统的成矿作用研究。笔者等通过野外调查及系统采样,结合电子探针、同位素分析等手段,对丹寨排庭金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电子探针分析表明,不同阶段黄铁矿形状不一,且其中各元素含量不同,毒砂为主要载金矿物;辰砂矿石的稀土配分曲线类似于地层岩石,说明汞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辰砂和辉锑矿的δ34SV-CDT (或δ34SCDT)为2063‰~2353‰,说明二者当中硫主要来源于地层,其次为生物硫。有机碳同位素δ13CV-PDB为-2978‰~-3045‰,方解石的δ13CV-PDB为-056‰~-597‰,δ18OV-SMOW为1523‰~2014‰,结合稀土元素配分型式,表明丹寨排庭金汞矿的成矿流体具有多期次、多来源性,其主要来源为岩浆热液,并结合了大气降水,有机质和生物的还原作用参与了成矿流体的演化,成矿流体中碳可能来源于地幔或岩浆岩或者不同端元流体的混合体,有机质提供了重要的碳源,氧主要来源于围岩。总之,排庭金汞矿床中金、锑、汞为不同期次,金为早期、接着是锑、汞为晚期,金主要来源于岩浆,金矿的形成主要为热液活动所致,而汞主要来源于地层,碳酸盐岩的溶解及沉积有机物的脱羟基作用在汞矿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三都—丹寨地区是贵州省一个重要的金-锑-汞成矿带,其中苗龙金矿是该地区工作程度相对较高的一个金矿。本文详细介绍了苗龙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对金矿赋矿地层、构造、蚀变以及地球化学异常等有利信息进行提取。利用GIS技术对所提取的金矿成矿要素进行数字化和定量化研究,通过最小预测区圈定和优选,共圈出2个具有较大成矿潜力的地区,4个中等潜力地区以及7个一定成矿潜力地区。  相似文献   
8.
矿山固体废弃物包括废石和尾矿(渣),是重要的二次资源,特别是金矿山尾矿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二次矿产资源,更应受到重视。笔者以贵州省丹寨汞金矿的矿山固体废弃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丹寨汞金矿区矿产资源开采及选冶过程中产生的尾矿资源潜力进行了现场调查,并对相关样品进行分析测试,初步掌握了尾矿(渣)资源基本情况及远景资源量,有两个尾矿(渣)堆金潜在资源量达800 kg;并根据丹寨汞和金多共(伴)生的特征,对丹寨排庭汞金矿老采空区矿硐壁围岩研究,发现其1~1. 5 m范围内,普遍含金或具有金矿化,具有找金的潜力,且初步分析了金资源潜力。简要地进行了尾矿(渣)"二次资源"、废弃矿硐的残留金资源综合利用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对贵州省丹寨县老东寨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含矿地层以及构造进行分析,矿体主要赋存于陡山沱组一段碳酸盐岩地层中,层控特征明显。矿体主要受矿区北东向F21断层破碎带控制,产状与破碎带产状基本一致,该断层为含矿热液导矿构造,同时也是容矿构造。有益组分以Pb、Zn为主,并伴生有Ag、Ge、Ga。矿体厚度变化为较稳定,品位变化均匀,估算铅锌金属资源量逾40万吨,达中型矿床规模,为该区域震旦系陡山沱组地层中首次发现的单矿体规模达中型的矿床规模。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丹寨站1978—2008年近30 a的逐日气象资料,详细地分析了丹寨地区雷暴现象的演变规律,着重分析了雷暴的年际变化、月际分布特征及日变化情况,为丹寨地区的防雷减灾及生产生活提供参考,并提出一些观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